【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
技术介绍
20世纪90年代在普通生物滤池基础上产生的曝气生物滤池(BAF),由于进水方 式采用上流式结构,而被广泛关注。首先,被处理的污水先后通过污水供水管和反冲洗供 水管、反冲洗供气管、滤料承托层、生物滤料,然后经滤池上方的排水区出水,而曝气系统一 般设于承托层之中。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可参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实 例》28页(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2年5月第一版)。该工艺设备主 要是去除污水中的CODcr、B0D5、SSjP NH3_N(氨氮),但是由于曝气管位于承托层,氧气从 滤池底部进入整个滤层,使滤池处于好氧状态,因此对污水中的总氮和磷的去除率较低,一 般在实际应用中要获得较高的脱氮去除率,进水中的CODcr往往控制的很低(小于70mg/ L)。为了解决曝气生物滤池的这一严重不足,在工程应用中往往采用在曝气池之前设置水 解池,利用污水中的C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处理。这一技术由于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 需要较高的建设投资,因而限制了现行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17),在池体(17)的下方设有承托层(A),在承托层(A)的上方设有生物滤料层(B);在池体(17)的上方设有进水布水器(7),与进水阀门(1)连通,其特征是在进水布水器(7)的下方设有由载体支架(16)支撑的固定生物载体层(D);在生物滤料层(B)与固定生物载体层(D)之间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缓冲区(C)。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17),在池体(17)的下方设有承托层(A),在承托层(A)的上方设有生物滤料层(B);在池体(17)的上方设有进水布水器(7),与进水阀门(1)连通,其特征是在进水布水器(7)的下方设有由载体支架(16)支撑的固定生物载体层(D);在生物滤料层(B)与固定生物载体层(D)之间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缓冲区(C)。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生物滤池反冲洗 缓冲区(C)上设有反冲洗排水槽(6),与反冲洗排水阀(5)连通;在池体(17)上设有的反 冲洗前放空阀⑷与反冲洗排水阀(5)连通;在池体(17)上设有滤料补充孔(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所述的生物滤池反冲洗缓 冲区(C)的高度为1. 2-1. 5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生物滤料层(B) 上设有与工艺运行的曝气进气阀(8)...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