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万益专利>正文

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1946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一种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17),在池体(17)的下方设有承托层(A),在承托层(A)的上方设有生物滤料层(B);在池体(17)的上方设有进水布水器(7),与进水阀门(1)连通,其主要特点是在进水布水器(7)的下方设有由载体支架(16)支撑的固定生物载体层(D);在生物滤料层(B)与固定生物载体层(D)之间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缓冲区(C)。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水CODcr相对较高时(一般可控制在90-110mg/L),在保证有机物出水达标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污水中的脱氮去除率,从而使出水中的氨氮达到国家标准所要求的排放指标。本发明专利技术设备投资较低,占地面积较小,是一种新型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
技术介绍
20世纪90年代在普通生物滤池基础上产生的曝气生物滤池(BAF),由于进水方 式采用上流式结构,而被广泛关注。首先,被处理的污水先后通过污水供水管和反冲洗供 水管、反冲洗供气管、滤料承托层、生物滤料,然后经滤池上方的排水区出水,而曝气系统一 般设于承托层之中。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可参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实 例》28页(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2年5月第一版)。该工艺设备主 要是去除污水中的CODcr、B0D5、SSjP NH3_N(氨氮),但是由于曝气管位于承托层,氧气从 滤池底部进入整个滤层,使滤池处于好氧状态,因此对污水中的总氮和磷的去除率较低,一 般在实际应用中要获得较高的脱氮去除率,进水中的CODcr往往控制的很低(小于70mg/ L)。为了解决曝气生物滤池的这一严重不足,在工程应用中往往采用在曝气池之前设置水 解池,利用污水中的C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处理。这一技术由于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 需要较高的建设投资,因而限制了现行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与现 有曝气生物滤池相比较,可提高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 池,包括池体(17),在池体(17)的下方设有承托层(A),在承托层(A)的上方设有生物滤料 层(B);在池体(17)的上方设有进水布水器(7),与进水阀门(1)连通,其主要特点是在进 水布水器(7)的下方设有由载体支架(16)支撑的固定生物载体层(D);在生物滤料层(B) 与固定生物载体层(D)之间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缓冲区(C)。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在所述的生物滤池反冲洗缓冲区(C)上设有反 冲洗排水槽(6),与反冲洗排水阀(5)连通;在池体(17)上设有的反冲洗前放空阀⑷与 反冲洗排水阀(5)连通;在池体(17)上设有滤料补充孔(14)。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所述的生物滤池反冲洗缓冲区(C)的高度为1.2-1. 5m。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在所述的生物滤料层(B)上设有与工艺运行的 曝气进气阀(8)连通的曝气布气系统(9);在池体(17)上设有卸料孔(15);在所述的生物 滤料层(B)内填装有生物滤料(3)。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所述的生物滤料层(B)的高度为2.0-2. 5mο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在所述的固定生物载体层(D)内填装有固定生 物载体(2)。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所述的固定生物载体层⑶的高度为 0. 8-1. 5mO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所述的固定生物载体层(D)内填装的固定生物 载体(2)与所述的生物滤料层(B)内填装生物滤料(3)的体积比为1 1-1.5。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在所述的承托层(A)上设有反冲洗布气系统及 阀门(10)、反冲洗布水系统及进水阀门(11)、出水阀门(13);所述的承托层(A)内填装有 鹅卵石(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水CODcr相对较高时(一般可控制在90_110mg/L),在保 证有机物出水达标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污水中的脱氮去除率,从而使出水中的氨氮达到国 家标准所要求的排放指标。本专利技术设备投资较低,占地面积较小,是一种新型高效复合式曝 气生物滤池。本专利技术是集现有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两大类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 填料的优点,结合生物化学反应和物理过滤双重作用的一种高效双膜法污水处理新工艺。 其结构分池内上层为接触氧化工艺,装填一种强化型固定生物填料。其生物载体比表面积 大(100m2/g),孔隙率高(96% );同时,通过分子设计,在载体中引入大量的活性和强极性 基团,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大量变异菌和酶制剂固定在载体上。因此,其载体单位体积生物 量大,最大高达40g/L,是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的10-20倍。微生物固定化后不易脱落,既提高 了生物浓度,又避免了载体堵塞,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使操作管理更加科学简单,易于控 制,运行成本低。下层为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装有生物滤料,比表面积也较大,同时粒径小, 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二级生物处理和过滤介质,进一步截留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新形成的生物 固体,从而省去其它生物处理法中的二次沉淀池,取得优质的出水。在两层填料之间设置 生物滤料反冲洗缓冲区排水系统,用于生物滤料的反冲洗排水,在滤池反冲洗时可避免对D 区强化型固定生物载体的扰动,确保D区微生物量。本专利技术的布气系统设置于承托层之上 的滤料层中。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处理速度快,处理效果 好。本专利技术采用先进的生物活性分子固定化技术,将高效微生物固定在专有的生物载体上, 使微生物的负载量比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提高了好几倍,同时微生物又不易脱落。所以,生化 降解速度快,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二)占地小,投资省,运行成本低。采用该项新技 术后曝气池的体积是普通曝气池20% -50%。曝气池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是传统生物处理工 艺的30-50%,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可以取消或减少污泥消化系统。因此,占地面积小,可节 省基建费用。同时,由于微生物被固定在载体上,防止了微生物的流失,减少了微生物用量, 提高了生物处理效率,建成后的运行成本也大大降低。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可节 省基建投资30%,降低运行成本30%-50%。(三)抗冲击性能强,对处理各种污水具有优 异的适应能力。该专利技术具有在高进水负荷下出水稳定的优点,污染物去除量及去除率均随 进水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去除率随CODcr容积负荷的增大而升高,并 依据载体性能可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使好氧、厌氧菌和兼性菌同时存在,表现出该技术适应 处理高浓度废水的优异能力,容积负荷可达16kgC0DCr/m3. d,这一特点在去除高浓度、大分 子、难降解有机物和NH3-N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四)该工艺可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异味, 避免臭味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改善污水处理厂厂区和周围的环境。本专利技术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脱氮效果,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改变上层生物填料和下 层生物滤料的比例,实现高效脱除有机物和氨氮。根据上下层生物载体的结构特征,载体性 能可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使好氧、厌氧菌和兼性菌同时存在,即在同一个载体上同时存在三 种状态在载体的外表面由于曝气作用,为好氧状态,中间为兼氧状态,内部为厌氧状态。通 过培养驯化可专门用于脱氮的高效微生物,并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生物负载量大,硝化 和反硝化可同时进行,克服了传统工艺中无法解决的碳氮比不协调的问题,对氨氮去除率 高,而且运行费用低,对处理高氨氮废水有独特的效能。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从结构上,将现有生物接触氧化法与曝气生物滤池两者优点 系于一体,使其发挥各自长处来提高脱氮去除率。C区的优点在于,一是充当B区与D区之 间的缓冲区。二是当B区运行到一定时间时需对曝气生物滤料进行反冲洗,为不破坏D区 强化性固定生物载体上,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特在池体中间设置反冲洗缓冲区C,改 变了传统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底部反冲进水,上部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17),在池体(17)的下方设有承托层(A),在承托层(A)的上方设有生物滤料层(B);在池体(17)的上方设有进水布水器(7),与进水阀门(1)连通,其特征是在进水布水器(7)的下方设有由载体支架(16)支撑的固定生物载体层(D);在生物滤料层(B)与固定生物载体层(D)之间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缓冲区(C)。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17),在池体(17)的下方设有承托层(A),在承托层(A)的上方设有生物滤料层(B);在池体(17)的上方设有进水布水器(7),与进水阀门(1)连通,其特征是在进水布水器(7)的下方设有由载体支架(16)支撑的固定生物载体层(D);在生物滤料层(B)与固定生物载体层(D)之间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缓冲区(C)。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生物滤池反冲洗 缓冲区(C)上设有反冲洗排水槽(6),与反冲洗排水阀(5)连通;在池体(17)上设有的反 冲洗前放空阀⑷与反冲洗排水阀(5)连通;在池体(17)上设有滤料补充孔(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所述的生物滤池反冲洗缓 冲区(C)的高度为1. 2-1. 5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生物滤料层(B) 上设有与工艺运行的曝气进气阀(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万益梁宗俊
申请(专利权)人:朱万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