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088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储管机构,包括:一框体,具有一预定储管空间、一侧板、一导引斜板、一第一转动轴及一第二转动轴;预定储管空间用以储放一预定管件;一连动机构,具有一第一杆部、一第二杆部、一连动部、一回复部、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限位部;第一杆部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第一转动轴,第二杆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用以连接第二转动轴,第一及第二杆部利用连动部而达到连结,进而形成一连动关系;第一限及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该连动机构的动作范围,而回复部供产生一拉力;一卡合部,固定于第一转动轴上;一送料部,固定于第二转动轴上,送料部具有一置放凹部,用以承接预定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具稳定性高、生产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及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储管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连动机构的储管机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及图2,现有储管机构具有一储料框体910及一送料机构932,该储料框体10可作一预定范围的转动,来达到与该送料机构932的组合与分离。 如图1及图2所示,将该储料框体910转动至一第一预定位置Pll,可使该储料框体910与该送料机构932分离,进而将数个预定管件70装设至该储料框体910内,在装设该预定管件70后,再将该储料框体910转动至一第二预定位置P12,使该储料框体910与该送料机构932组合,并借由该送料机构932来达到该预定管件70的输送。 但该储料框体910与该送料机构932于分离后再进行组合,容易在组装上产生偏差,且在反复进行分离、组合后,其组合的准确性也相对降低,进而影响该预定管件70的输送,例如该预定管件70卡在该储料框体910与该送料机构932间,无法进行该预定管件70的输送。 当然,该预定管件70的输送产生问题时,机构的检查、维修,不但耗费时间与人力,生产效率也随的降低。 另外,在反复的拆装下,机构的磨损率也相对提高,使用寿命自然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在组装上容易产生偏差,进而影响输送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储管机构,其兼具稳定性高、生产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及功效。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储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具有一预定储管空间、一侧板、一导引斜板、一第一转动轴及一第二转动轴;该预定储管空间用以储放一预定管件,该预定管件借由本身的重力而可沿该导引斜板移动;一连动机构,具有一第一杆部、一第二杆部、一连动部、一回复部、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杆部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该第一转动轴,该第二杆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用以连接该第二转动轴,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利用该连动部而达到连结,进而形成一连动关系;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该连动机构的动作范围,而该回复部供产生一拉力,使该连动机构自动回复至该第一限位部的位置;一卡合部,固定于该第一转动轴上;一送料部,固定于该第二转动轴上,该送料部具有一置放凹部,用以承接该预定管件;借此,该连动机构于该第一限位部的位置时,该送料部的置放凹部朝上,且该卡合部位于一卡合位置,使该预定管件落在该置放凹部上;当该连动机构由该第一限位部移动至该第二限位部时,带动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的转动,进而连动该卡合部及该送料部进行一预定角度的转动,使该卡合部转动至一非卡合位置,而该置放凹部则由上往下转动,使该置放凹部上的预定管件落入一预定的装3置中。 前述的储管机构,其中框体的侧板为一透明板,且该侧板与该框体间,又设有一枢 转部,使该侧板具可掀开的功能。 前述的储管机构,其中框体由一第一框部、一第二框部及一隔板构成,该第一框部 与该第二框部可分离、组装,该隔板设于该第一框部上,并于组装后取下;该第一框部包括 该预定储管空间、该测板及该导引斜板,而该第二框部包括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 前述的储管机构,其中侧板为一透明板,且该侧板与该第一框部间,又设有一枢转 部,使该侧板具可掀开的功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稳定性高、生产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及 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的储管机构于分离时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储管机构于组合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储管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储管机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的连动机构的动作一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的动作一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的连动机构的动作二的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的动作二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框体ll预定储管空间12侧板13导引斜板14第一转动轴15第二转动轴70预定管件20连动机构21第一杆部22第二杆部23连动部24回复部25第一限位部26第二限位部211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31卡合部32送料部321置放凹部Pl卡合位置P2非卡合位置101第一框部102第二框部103隔板10A枢转部910储料框体932送料机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及图4,本技术是为一种储管机构,其主要包括一框体10、一连动 机构20、一卡合部31及一送料部32。 关于该框体10,具有一预定储管空间11、一侧板12、一导引斜板13、一第一转动轴 14及一第二转动轴15 ;该预定储管空间11是用以储放一预定管件70,该预定管件70借由 本身的重力而可沿该导引斜板13移动。 该连动机构20具有一第一杆部21、一第二杆部22、一连动部23、一回复部24、一 第一限位部25及一第二限位部26 ;该第一杆部21具有一第一连接部211,用以连接该第一 转动轴14,该第二杆部22具有一第二连接部221,用以连接该第二转动轴15,该第一杆部 21及该第二杆部22利用该连动部23而达到连结,进而形成一连动关系;该第一限位部25 及该第二限位部26用以限制该连动机构20的动作范围,而该回复部24用以产生一拉力, 使该连动机构20自动回复至该第一限位部25的位置。 该卡合部31固定于该第一转动轴14上。 而该送料部32固定于该第二转动轴15上,该送料部具有一置放凹部321,用以承 接该预定管件70。 借此,该连动机构20于该第一限位部25的位置时,该送料部32的置放凹部321 朝上,且该卡合部31位于一卡合位置Pl,使该预定管件70落在该置放凹部321上;当该连 动机构20由该第一限位部25移动至该第二限位部26时,带动该第一转动轴14及该第二 转动轴15的转动,进而连动该卡合部31及该送料部32进行一预定角度e的转动,使该卡 合部31转动至一非卡合位置P2,而该置放凹部321则由上往下转动,使该置放凹部321上 的预定管件70落入一预定的装置中。 关于该框体10的侧板12,其可选用一透明板(如透明丙烯酸树脂),方便使用者 观看该预定内部空间11中的预定管件70 ;另外,该侧板12与该框体10间,又设有一枢转 部IOA(请参阅图3),使该侧板12具可掀开的功能(掀开的情形请参阅图8)。 如图5A及图5B所示,将数个预定管件70置入该预定储放空间11后,沿该导引斜 板13而往该送料部32的方向滚动,当该连动机构20于该第一限位部25的位置时,该送料 部32的置放凹部321朝上,且该卡合部31是位于一卡合位置Pl,使第一个预定管件70落 在该送料部32的置放凹部321上,而其余的预定管件70则依序排列于该导引斜板13上; 如图6A及图6B所示,当该连动机构20于该第二限位部26的位置时,该卡合部31转动至 该非卡合位置P2,而该置放凹部321则由上往下转动,使该置放凹部321上的预定管件70 因本身重力而落入一预定的装置(图中未示)中;另外,该连动机构20是借由一驱动装置 (图中未示)来达到驱动。 在该预定管件70落入该预定的装置后,该连动机构20可利用该回复部24而自动 回复至该第一限位部25的位置,使该送料部32的置放凹部321回复朝上,而该卡合部31 回复于该卡合位置Pl,使下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体,具有一预定储管空间、一侧板、一导引斜板、一第一转动轴及一第二转动轴;该预定储管空间用以储放一预定管件,该预定管件借由本身的重力而可沿该导引斜板移动;  一连动机构,具有一第一杆部、一第二杆部、一连动部、一回复部、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杆部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该第一转动轴,该第二杆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用以连接该第二转动轴,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利用该连动部而达到连结,进而形成一连动关系;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该连动机构的动作范围,而该回复部供产生一拉力,使该连动机构自动回复至该第一限位部的位置;  一卡合部,固定于该第一转动轴上;  一送料部,固定于该第二转动轴上,该送料部具有一置放凹部,用以承接该预定管件;  借此,该连动机构于该第一限位部的位置时,该送料部的置放凹部朝上,且该卡合部位于一卡合位置,使该预定管件落在该置放凹部上;当该连动机构由该第一限位部移动至该第二限位部时,带动该第一转动轴及该第二转动轴的转动,进而连动该卡合部及该送料部进行一预定角度的转动,使该卡合部转动至一非卡合位置,而该置放凹部则由上往下转动,使该置放凹部上的预定管件落入一预定的装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储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具有一预定储管空间、一侧板、一导引斜板、一第一转动轴及一第二转动轴;该预定储管空间用以储放一预定管件,该预定管件借由本身的重力而可沿该导引斜板移动;一连动机构,具有一第一杆部、一第二杆部、一连动部、一回复部、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杆部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该第一转动轴,该第二杆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用以连接该第二转动轴,该第一杆部及该第二杆部利用该连动部而达到连结,进而形成一连动关系;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该连动机构的动作范围,而该回复部供产生一拉力,使该连动机构自动回复至该第一限位部的位置;一卡合部,固定于该第一转动轴上;一送料部,固定于该第二转动轴上,该送料部具有一置放凹部,用以承接该预定管件;借此,该连动机构于该第一限位部的位置时,该送料部的置放凹部朝上,且该卡合部位于一卡合位置,使该预定管件落在该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永琪纪永昌纪永俊
申请(专利权)人:泰能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