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娟惠专利>正文

洒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856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洒水盘。其包括出水座、出水孔、贯穿孔、三向阀座以及连通管;该出水座具有顶、底侧、容水空间及组接口;而该底侧具有该出水孔,且该出水座的顶、底侧开设有该贯穿孔并将连通管呈穿伸状态,所述连通管一端与三向阀座的连结端相互连通,连通管另一端则形成有一吸气导通口。以此设计,使得该连通管的吸气导通口呈可吸取外部空气而辅助该出水座内的水源完全排放至外部,进而达到该出水座内的水源能够自动排放的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淋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洒水盘
技术介绍
淋浴设备主要分为壁式洒水盘及手持式莲蓬头两种,本技术主要针对一种壁 式洒水盘加以改进,壁式洒水盘一般装设于壁面上,与水龙头的出水管连接,由水龙头供应 冷、热水,并由水龙头的控制把手调控冷、热水比例及出水量大小,提供淋浴冲洗使用的目 的。此种壁式洒水盘有一中空出水盘,该中空出水盘具有复数喷孔,以此,当水龙头开 启时,水源经壁式洒水盘的中空出水盘所设喷孔向外喷洒出水,若关闭水龙头时,该中空出 水盘则会呈现真空状态,此时于中空出水盘内的水源无法排放,累积于中空出水盘内,导致 中空出水盘的喷孔容易产生阻塞问题。为了避免喷孔产生阻塞问题,于水龙头关闭后必须通过人工将中空出水盘调挪呈 一倾斜角度,使水源通过倾斜端排放至外部;这样,虽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对于饭店 或汽车旅馆业而言,若必须逐一利用人工辅助排水,则存在费时费工的缺陷。所以,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 构,为使用者所企盼,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洒水盘,利用该洒水盘能够辅 助该出水座内的水源完全排放至外部,而无需再以人工方式辅助排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洒水盘,其包括一出水座,设呈一中空壳体型态 而界定形成有一顶侧、一底侧及介于顶、底侧之间的一容水空间,该顶侧并开设有至少一组 接口 ;出水孔,分设于该出水座的底侧;至少一贯穿孔,贯穿于该出水座的顶、底侧,而相对 界定有一上端口及一下端口 ;一三向阀座,包含有一进水端、一出水端及一连结端,该进水 端与一出水管道呈连通状态,该出水端与该出水座的组接口相互连通;至少一连通管,呈穿 伸于该贯穿孔而界定出二端部,该连通管一端部凸伸于该出水座顶侧并与三向阀座的连结 端呈导通状态,另一端部则往该出水座底侧方向呈立向延伸型态,并形成有一吸气导通口, 该连通管呈可吸附外部空气而达成辅助排水状态。进一步,该洒水盘通过一管段组设于该三向阀座出水端与该出水座组接口之间, 该出水端与该组接口呈相互连通状态而形成一出水管道型态。进一步,该连通管另一端部的吸气导通口略为凸伸出该出水座底侧或与该出水座 底侧呈平齐状态。进一步,该出水座开设二组接口,而该三向阀座出水端连结一具有二出水口的管 段,该二出水口与该出水座的二组接口呈相互连通状态而形成二出水管道型态。进一步,该出水座的容水空间设置有至少一蓄水盆。上述结构,通过采用所述出水座、出水孔、贯穿孔、三向阀座及连通管所构成的创新独特结构设计,使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该贯穿孔贯穿该出水座顶、底侧, 并将该连通管呈穿伸状态,而该连通管并与该三向阀座相互连通,使得该连通管的吸气导 通口呈可吸取外部空气而辅助该出水座内的水源完全排放至外部,进而达到该出水座内的 水源能够自动排放,无需再以人工方式辅助排水,大幅节省时间以及人工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源喷洒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吸气导通口与出水座底侧呈平齐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容水空间增设有蓄水盆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洒水盘的较佳实施例,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 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洒水盘装设于壁面上,用以供应水源作为淋浴之用, 该洒水盘包括一出水座10,设呈一中空壳体型态而界定形成有一顶侧11、一底侧12及介于顶、 底侧11、12之间的一容水空间13,而该顶侧11并开设有至少一组接口 14,所述容水空间13 可承接由该出水端22所流出的水源;出水孔15,分设于该出水座10的底侧12,并呈复数分布于该出水座10的底侧12, 以使水源由此呈喷洒状态;至少一贯穿孔16,贯穿于该出水座10的顶、底侧11、12,而相对界定有一上端口 161及一下端口 162 ;一三向阀座20,包含有一进水端21、一出水端22及一连结端23,该进水端21与一 出水管道01呈连通状态,而该出水端22与该组接口 14相互连通,所述出水管道01可为由 壁面所预留的管线;至少一连通管30,呈穿伸于该贯穿孔16而界定出二端部31、32,该连通管30 —端 部31凸伸于该出水座10顶侧11并与三向阀座20的连结端23呈导通状态,另一端部32则 往该出水座10底侧12方向呈立向延伸型态,并形成有一吸气导通口 33,以使该连通管30 呈可出水状态或者呈吸附外部空气而达成辅助排水状态。其中,如图2所示,该洒水盘通过一管段40组设于该三向阀座20出水端22与该 出水座10组接口 14之间,以使该出水端22与该组接口 14呈相互连通状态而形成一出水 管道型态。其中,该连通管30另一端部32的吸气导通口 33略为凸伸出该出水座10底侧 12 (如图2、图3、图4所示);或者如图6所示,该吸气导通口 33也可与该出水座10底侧12呈平齐状态,该吸气导通口 33用以便于吸取外部空气而经由该连通管30将压力通过该三 向阀座20的出水端22推至容水空间13内,达到辅助排水的效用。其中,如图5所示,该出水座10开设二组接口 14,而该三向阀座20出水端22连结 一具有二出水口的管段40,该二出水口与该出水座10的二组接口 14呈相互连通状态而形 成二出水管道型态,用以增大该洒水盘的出水量。其中,如图7所示,该出水座10的容水空间13设置有至少一蓄水盆50,该蓄水盆 50通过三向阀座20的出水端22先进行蓄水作业,当使用者下次使用洒水盘时,即可加快出 水效率。综合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就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情形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使用时,开启水龙头让水源W先由该出水管道01进入该三向阀座20 进水端21,再经由出水端22流入该出水座10的容水空间13,并通过该出水孔15呈流出喷 洒状态,而当该出水端22的出水量过多时,会有水源W累积至该容水空间13内,再渐渐呈 释出状态;接着,如图4所示,若将水龙头关闭,此时,由于水源W的水面张力与大气压力呈 平衡状态,即导致水源W堆积于容水空间13内而停止流出,因此可通过所述连通管30的吸 气导通口 33由外部吸取空气,并通过该连通管30将空气P导入该三向阀座20的连结端 23,且输送至出水端22,以使空气P压力呈可往容水空间13排放,使得于容水空间13内的 水源W受到空气P压力的挤压,而由该出水孔15流出,使其将该容水空间13内剩余的水源 W,皆可完全排放干净。本技术的洒水盘,通过采用所述出水座、出水孔、贯穿孔、三向阀座及连通管 所构成的创新独特结构设计,使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该贯穿孔贯穿该出水 座顶、底侧,并将该连通管呈穿伸状态,而该连通管并与该三向阀座相互连通,使得该连通 管的吸气导通口呈可吸取外部空气而辅助该出水座内的水源完全排放至外部,进而达到该 出水座内的水源能够自动排放,无需再以人工方式辅助排水,大幅节省时间以及人工的实 用进步性。上述实施例用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洒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出水座,设呈一中空壳体型态而界定形成有一顶侧、一底侧及介于顶、底侧之间的一容水空间,该顶侧并开设有至少一组接口;出水孔,分设于该出水座的底侧;至少一贯穿孔,贯穿于该出水座的顶、底侧,而相对界定有一上端口及一下端口;一三向阀座,包含有一进水端、一出水端及一连结端,该进水端与一出水管道呈连通状态,该出水端与该出水座的组接口相互连通;至少一连通管,呈穿伸于该贯穿孔而界定出二端部,该连通管一端部凸伸于该出水座顶侧并与三向阀座的连结端呈导通状态,另一端部则往该出水座底侧方向呈立向延伸型态,并形成有一吸气导通口,该连通管呈可吸附外部空气而达成辅助排水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洒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出水座,设呈一中空壳体型态而界定形成有一顶侧、一底侧及介于顶、底侧之间的一容水空间,该顶侧并开设有至少一组接口;出水孔,分设于该出水座的底侧;至少一贯穿孔,贯穿于该出水座的顶、底侧,而相对界定有一上端口及一下端口;一三向阀座,包含有一进水端、一出水端及一连结端,该进水端与一出水管道呈连通状态,该出水端与该出水座的组接口相互连通;至少一连通管,呈穿伸于该贯穿孔而界定出二端部,该连通管一端部凸伸于该出水座顶侧并与三向阀座的连结端呈导通状态,另一端部则往该出水座底侧方向呈立向延伸型态,并形成有一吸气导通口,该连通管呈可吸附外部空气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娟惠
申请(专利权)人:黄娟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