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输出开路电压的自激式电子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5517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高输出开路电压的自激式电子镇流器,包括自振荡半桥电路、耦接在自振荡半桥电路两输出节点之间的扼流电感、谐振电容,其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驱动电阻与第二驱动电阻接入阻值以提高输出开路电压的OVC控制电路,在上电启动时,减少接入电路的驱动电阻值,使得驱动电流得以提高,以改变镇流器启动时的工作频率,使得其工作频率更接近于LC振荡频率,达到输出开路电压较大的目的,保证荧光灯能够被迅速点亮,具有较大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输出开路电压的自激式电子镇流器
本技术涉及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尤其涉及一种自激式电子镇流器。技术背景目前的磁环驱动型自激电子镇流器,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半桥电路、与灯管 相连接的扼流电感以及谐振电容组成,其中半桥电路由两个相串联形成半桥的二极管以 及一具有两次级绕组的驱动磁环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磁环副边直接驱动半桥开关, 从而产生自激振荡。我们知道,在荧光灯启动时,需要较大的启动电压,即输出开路电 压(OCV),由于荧光灯自身的制成工艺不同,即使对于同一荧光灯,在不同温度下,点 亮的速度可能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输出开路电压的大小。而现有的图1所示的镇流器, 其输出开路电压由LC参数和磁环参数等元器件固有参数决定,故其输出开路电压大小是 固定的,那么,当需要较高输出开路电压来启动荧光灯时,其是做不到的,从而使得荧 光灯的点亮速度较慢,本申请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而进行的开发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启动时,输出开路电 压能够提高从而迅速点亮灯管的自激式电子镇流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高输出开路电压 的自激式电子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输出开路电压的自激式电子镇流器,包括自振荡半桥电路、耦接在自振荡半桥电路两输出节点之间且构成谐振电路的扼流电感(Lres)、谐振电容(Cres),所述的自振荡半桥电路包括相串联连接并形成半桥的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驱动磁环,所述的驱动磁环包括初级绕组(TA)、第一次级绕组(TB)、第二次级绕组(TC),其中,所述初级绕组(TA)的异名端与谐振电容(Cres)相耦接,同名端与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连接点耦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B)的同名端通过第一驱动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Q1)基极相耦接,异名端与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连接点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输出开路电压的自激式电子镇流器,包括自振荡半桥电路、耦接在自 振荡半桥电路两输出节点之间且构成谐振电路的扼流电感(Lres)、谐振电容(Cres), 所述的自振荡半桥电路包括相串联连接并形成半桥的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 (Q2)、驱动磁环,所述的驱动磁环包括初级绕组(TA)、第一次级绕组(TB)、第二次级 绕组(TC),其中,所述初级绕组(TA)的异名端与谐振电容(Cres)相耦接,同名端与第 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的连接点耦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TB)的同名端通过 第一驱动电阻(Rl)与第一二极管(Ql)基极相耦接,异名端与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 极管((^)的连接点耦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TC)的同名端与第二二极管(C^)的发射 极耦接后接地,异名端通过第二驱动电阻(R2)与第二二极管(C^)的基极相耦接;其特 征在于该镇流器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驱动电阻(Rl)与第二驱动电阻(R2)接入阻 值从而提高输出开路电压的OVC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输出开路电压的自激式电子镇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OVC控制电路包括通过第一接入开关(Jl)与第一驱动电阻(Rl)相并联连接的 第三电阻(R3)、通过第二接入开关(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菊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华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