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力枢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852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压力枢轴,其包括有一第一压力装置与一第二压力装置,该第一压力装置套设于该轴件,且位于该位移凸轮件与该轴件的固定件之间,该第一压力装置提供该枢轴整段开合过程的扭力值恒定;该第二压力装置位于该第一压力装置与该转动凸轮件之间,该第二压力装置套设该位移凸轮件,该第二压力装置的弹性回复力小于该第一压力装置的弹性回复力,该第二压力装置供应该枢轴的自动锁定,且供应该转动凸轮件相对该位移凸轮件转动时所需的压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揭示一种电子产品枢轴,尤指一种双压力枢轴
技术介绍
笔记型计算机因为便于携带而具有桌上型计算机无可取代的优势,而笔记型计算 机以机构上的设计而言,其主要在于其枢轴的设计,借助枢轴令主机与屏幕之间能够达到 开合的效果,且达到开合后的定位效果。枢轴的设计关系着笔记型计算机的质感,早期的枢轴必须双手操作屏幕与主机的 开启,使用者一手掀转屏幕,另一只手按压主机,借助按压主机的力量限制主机无法产生翘 动,而能够顺利的将屏幕相对主机掀开。而当使用者仅以单手掀转屏幕时,主机会受到掀转 的力量而产生翘动的现象,而无法满足单手掀转的需求。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主机相对 于屏幕重量比值越小的系统,会让使用者掀开屏幕时,更容易发生主机随着屏幕翘动的现 象。除此之外,当屏幕与主机闭合,而将笔记型计算机收藏于收纳袋内时,倘若屏幕与 主机之间存在有间隙时,存放于收纳袋内的其它物品,容易滚进屏幕与主机之间,假使使用 者按压屏幕或主机,而容易让屏幕产生变形甚至损坏。因此,笔记型计算机制造商拟出了 一套规范,将笔记型计算机翻转180度,利用治具令笔记型计算机悬空,当屏幕与主机闭合 时,屏幕与主机之间的掀转角度限制为7度以内。符合这个规范时,当笔记型计算机收藏于 收纳袋内时,屏幕与主机之间将不会产生开口,而能够避免异物落入屏幕与主机之间。惟,目前笔记型计算机枢轴的设计并无法同时满足前述的单手开启屏幕以及笔记 型计算机翻转180度后,其掀转角度7度以内的双重限制。参照图9与图10,为现有的枢钮器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分解图。其包括一个轴件 91与一个座体92,轴件91能够结合于电子产品的屏幕,座体92能够结合于电子产品的主 机。轴件91依序穿设于一定位件93、座体92、一个垫圈94、一个盘型弹片95、一个固定凸 轮件96、一个转动凸轮件97、数个盘型弹片95与一固定件98,固定件98结合于轴件91末 端,固定件98能够防止套设于轴件91的构件脱离于轴件91。前述的固定凸轮件96固定于 座体92,而前述垫圈94、转动凸轮件97与盘型弹片95被限制于轴件91。同时见图11、图12与图13,当掀转电子产品的屏幕时,会带动轴件91转动,而能 够带动垫圈94、转动凸轮件97与盘型弹片95相对转动,转动凸轮件97相对固定凸轮件96 转动时,转动凸轮件97利用其表面凹凸的凸轮特征对应固定凸轮件96表面凹凸的凸轮特 征,而令转动凸轮件97会沿着轴件91的轴向移动,当转动凸轮件97的凸轮特征与固定凸 轮件96的凸轮特征错位时,转动凸轮件97压迫盘型弹片95,且转动凸轮件97与固定凸轮 件96产生定位效果,此时,屏幕与主机形成掀开定位。当转动凸轮件97的凸轮特征与固定 凸轮件96的凸轮特征吻合时,盘型弹片95弹性释放而压掣转动凸轮件97,此时,屏幕与主 机形成闭合定位。当转动轴件91时,盘型弹片95提供了固定凸轮件96所需的轴向压力,当轴件91刚转动时,固定凸轮件96必须抵抗盘型弹片95施加于转动凸轮件97的力量,使转动凸轮 件97的凸轮特征在爬起时相当费力。操作者必须施以较大的力量,才能够顺利的转动轴件 91,而令屏幕相对主机定位。因此操作者无法以单手掀开屏幕,而必须辅助以另一手按压 住主机,才能够顺利的掀开屏幕,而倘若操作者仅以单手掀开屏幕时,会让主机跟着向上翘 起。再者,当笔记型计算机收藏于收纳袋内时,屏幕与主机之间的开口,容易让异物进 入,当使用者按压屏幕或主机,将会使得屏幕产生变形甚至损坏。因此申请人希冀能够提出一种双压力枢轴,借此以改善先前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双压力枢轴亟欲解决先前技术所存在的缺失。本技术首目的为,借助第一压力装置提供该枢轴整段开合过程的扭力值恒 定,该第二压力装置供应该枢轴的自动锁定,且供应该转动凸轮件相对该位移凸轮件转动 时所需的压力,令该第二压力装置达到单手开启屏幕,且主机不翘起的目的,以及满足笔记 计算机整机翻转180度时,屏幕能够受到枢轴的扭力值与该第二压力装置所提供的锁定力 而锁定屏幕,在此状态下的屏幕相对主机开启的角度将会小于7度。本技术次要目的为,当屏幕相对主机闭合时,借助该第一与第二转动凸轮部 的斜面滑移至该第一与第二位移凸轮部的斜面,令该第一与第二转动凸轮部的凹部能够自 动滑入该第一与第二位移凸轮部的凸部,进一步达到屏幕与主机之间的角度为5至15度 时,屏幕能够自动关闭的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一种双压力枢轴,包括有一个轴件,该轴件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供结合电子产品 的连接部与一个轴部,该轴件的轴部末端设有一个固定件;一个座体,该座体两端分别形成 一个供结合电子产品的连接部与一个枢接部,该座体的枢接部枢设于该轴件的轴部上,且 能够产生相对的旋转关系;一个转动凸轮件,其固定于该座体,该转动凸轮件受到该座体带 动而转动;一个位移凸轮件,其套设于该轴件,该位移凸轮件受到该转动凸轮件的压掣而横 向位移;一个用于提供该枢轴整段开合过程的扭力值恒定的第一压力装置,其套设于该轴 件,且位于该位移凸轮件与该轴件的固定件之间;一个第二压力装置,其位于该第一压力装 置与该转动凸轮件之间,该第二压力装置套设该位移凸轮件,该第二压力装置的弹性回复 力小于该第一压力装置的弹性回复力,该第二压力装置供应该枢轴的自动锁定,且供应该 转动凸轮件相对该位移凸轮件转动时所需的压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双压力枢轴,其包括有一个第一压力装置与一个第二压力装置,该 第一压力装置提供该枢轴整段开合过程的扭力值恒定,该第二压力装置供应该枢轴的自动 锁定,且供应该转动凸轮件相对该位移凸轮件转动时所需的压力,令该第二压力装置达到 单手开启屏幕,且主机不翘起的目的,以及满足笔记计算机整机翻转180度时,屏幕能够受 到枢轴的扭力值与该第二压力装置所提供的锁定力而锁定屏幕,在此状态下的屏幕相对主 机开启的角度将会小于7度。2.本技术双压力枢轴,当屏幕相对主机闭合时,借助该第一与第二转动凸轮部的斜面滑移至该第一与第二位移凸轮部的斜面,令该第一与第二转动凸轮部的凹部能够 自动滑入该第一与第二位移凸轮部的凸部,进一步达到屏幕与主机之间的角度为5至15度 时,屏幕能够自动关闭的功能。其它目的、优点和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双压力枢轴的立体外观图。图2 为本技术双压力枢轴的立体分解图。图3 为本技术双压力枢轴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 为本技术双压力枢轴的剖面图。图5 为本技术座体相对轴件闭合的示意图。图6 为本技术座体相对轴件开启的示意图。图7 为本技术双压力枢轴掀转的剖面图,表位移凸轮件压掣弹性组的示意 图。图8 为本技术笔记型计算机整机翻转的示意图。图9 为现有的会使主机翘动的枢钮器的立体外观图。图10 为现有的会使主机翘动的枢钮器的立体分解图。图11 为现有的会使主机翘动的枢钮器的剖视图。图12 为图11的延续,表掀转屏幕时需要双手同时使用的示意图。图13 为现有的枢钮器结合于主机与屏幕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91轴件92座体93 定位件94垫圈95盘型弹片96 固定凸轮件97转动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压力枢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轴件,该轴件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供结合电子产品的连接部与一个轴部,该轴件的轴部末端设有一个固定件;一个座体,该座体两端分别形成一个供结合电子产品的连接部与一个枢接部,该座体的枢接部枢设于该轴件的轴部上,且能够产生相对的旋转关系;一个转动凸轮件,其固定于该座体,该转动凸轮件受到该座体带动而转动;一个位移凸轮件,其套设于该轴件,该位移凸轮件受到该转动凸轮件的压掣而横向位移;一个提供该枢轴整段开合过程的恒定值扭力的第一压力装置,其套设于该轴件,且位于该位移凸轮件与该轴件的固定件之间;一个第二压力装置,其位于该第一压力装置与该转动凸轮件之间,该第二压力装置套设该位移凸轮件,该第二压力装置的弹性回复力小于该第一压力装置的弹性回复力,该第二压力装置供应该枢轴的自动锁定,且供应该转动凸轮件相对该位移凸轮件转动时所需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双压力枢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轴件,该轴件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供结合电子产品的连接部与一个轴部,该轴件的轴部末端设有一个固定件;一个座体,该座体两端分别形成一个供结合电子产品的连接部与一个枢接部,该座体的枢接部枢设于该轴件的轴部上,且能够产生相对的旋转关系;一个转动凸轮件,其固定于该座体,该转动凸轮件受到该座体带动而转动;一个位移凸轮件,其套设于该轴件,该位移凸轮件受到该转动凸轮件的压掣而横向位移;一个提供该枢轴整段开合过程的恒定值扭力的第一压力装置,其套设于该轴件,且位于该位移凸轮件与该轴件的固定件之间;一个第二压力装置,其位于该第一压力装置与该转动凸轮件之间,该第二压力装置套设该位移凸轮件,该第二压力装置的弹性回复力小于该第一压力装置的弹性回复力,该第二压力装置供应该枢轴的自动锁定,且供应该转动凸轮件相对该位移凸轮件转动时所需的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压力枢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压力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抵压 面、一个第二抵压面与一个套设空间,该第一抵压面抵设于该转动凸轮件的端面,该第二抵 压面抵设于该第一压力装置,该套设空间套设该弹性组与该位移凸轮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压力枢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压力装置包括一个套件、一个 分隔件与一个弹性组,该套件包括该第一抵压面、一个端面与该套设空间,该第一抵压面与 该套件的端面分别位于该套件的两端的端部,该套设空间穿透该套件的两端,该分隔件包 括一个端面、该第二抵压面与一个限位孔,该分隔件的端面与该第二抵压面分别位于该分 隔件的两端,该限位孔穿设于该分隔件,该套件的端面与该分隔件的端面互相抵设,该分隔 件的限位孔套设于该轴件的轴部,使该第二压力装置的分隔件随着该轴件转动,该弹性组 位于该位移凸轮件与该分隔件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压力枢轴,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包括数个盘型弹簧形成对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压力枢轴,其特征在于,该盘型弹簧轴向设有一个限位孔,该 限位孔套设于该轴件的轴部,该盘型弹簧随着该轴件转动。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压力枢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个压力装置包括 数个盘型弹簧形成对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压力枢轴,其特征在于,该盘型弹簧轴向设有一个限位孔,该 限位孔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吉
申请(专利权)人: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