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煤粉管式排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7538 阅读:5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煤粉管式排采泵,用于抽吸煤层气井内液体,特别是能防止煤粉埋泵、卡泵并延长检泵周期。它是由泵筒总成、柱塞总成、进液阀总成和固定装置组成。半球形阀球增大泵阀的流道面积,提高井液进泵速度,利于井液携带煤粉出泵,防止煤粉卡泵;复位弹簧配合定位销增强阀球的复位能力,减少漏失,实现低沉没度下泵阀的顺利开启;防煤粉槽可暂时容纳煤粉,减小煤粉对柱塞和泵筒的磨损;防煤粉槽底部设有射流孔,利用槽中储存的井液冲洗阀罩内的煤粉,实现排采泵的自冲洗功能,防止进液阀堵死造成堵泵;搅拌器伴随进液阀柱塞的往复运动,带动叶片旋转,不断地搅动筛管内的井液和沉积的煤粉,防止煤粉颗粒在筛管内快速沉降,造成煤粉埋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层气井排采中用于抽吸井液的排采泵,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防止 煤粉埋泵、卡泵和延长检泵周期的管式排采泵。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钻煤层气井3000多口,投入排采1500多口,且每年将以1000 口的速度 增加,研制煤层气开采专用的排采泵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当前煤层气开采仍然采用 的是采油采气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90%以上的煤层气井均使用的 是开采常规油气时常用的抽油泵,由于煤层气井自身井浅(通常在500 1000米)、沉没度 较低(稳定生产时仅为20 30米)、产能较小(稳定生产时产气量2000方/天左右,产 水量常小于10方/天)、冲程小和冲次低等实际情况,与石油天然气矿场差别较大,使得所 移植抽油泵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现场使用中存在设备不配套、磨损严重等问题,主要体现 在(1)煤层气井下泵时,泵的沉没度较低,导致泵阀打开困难,泵的充满系数和泵效较低, 并且容易发生卡泵;(2)井液中煤粉颗粒较多并伴有煤焦等黏性物,泵下端液体入泵流速 较低,煤粉颗粒在泵筒外和泵腔中易沉积,造成埋泵;(3)抽吸井液中,泵阀不能快速复位, 造成泵阀堵死。由此造成检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煤粉管式排采泵,由上而下依次为柱塞总成、泵筒总成、进液阀总成和固定装置四部分,泵筒总成、固定装置和进液阀总成随排采管一起下到井中的设计深度,柱塞总成装在排采杆柱下部并随杆柱作往复运动,上冲程中,出液阀弹簧沿出液阀定位销伸长,出液阀球落回出液阀阀座,防煤粉槽中压力减小,进液阀弹簧收缩,进液阀柱塞带动搅拌器向上运动,井液流经射流孔进入防煤粉槽,下冲程中,防煤粉槽中压力增大,井液由防煤粉槽的射流孔进入进液阀,冲洗进液阀阀罩内煤粉,然后流经出液阀进入柱塞以上的泵腔,其特征是:泵筒由里而外依次分为定筒和泵筒外筒两部分,泵筒外筒的两端带有螺纹,其上端与上泵筒接箍连接,下端与下泵筒接箍连接,并以额定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防煤粉管式排采泵,由上而下依次为柱塞总成、泵筒总成、进液阀总成和固定装置四部分,泵筒总成、固定装置和进液阀总成随排采管一起下到井中的设计深度,柱塞总成装在排采杆柱下部并随杆柱作往复运动,上冲程中,出液阀弹簧沿出液阀定位销伸长,出液阀球落回出液阀阀座,防煤粉槽中压力减小,进液阀弹簧收缩,进液阀柱塞带动搅拌器向上运动,井液流经射流孔进入防煤粉槽,下冲程中,防煤粉槽中压力增大,井液由防煤粉槽的射流孔进入进液阀,冲洗进液阀阀罩内煤粉,然后流经出液阀进入柱塞以上的泵腔,其特征是泵筒由里而外依次分为定筒和泵筒外筒两部分,泵筒外筒的两端带有螺纹,其上端与上泵筒接箍连接,下端与下泵筒接箍连接,并以额定的上扣扭矩保证上下泵筒接箍内孔端面与泵筒端面的密封,泵筒外筒、定筒与柱塞外筒形成一个容积腔,即防煤粉槽,并且在定筒下部加工有射流孔,射流孔的孔眼位于进液阀阀罩内,分三层布置,每层均布排列,层间孔眼交错排列,孔眼的剖面呈平行四边形,夹角为75°左右;柱塞由里而外依次分为内筒和柱塞外筒两部分,柱塞外筒和内筒与泵筒外筒和定筒高精度配合,上下出液阀球采用半球形结构,上下出液阀阀座中间分别加工有截面为圆形的流道,出液阀球的球面与出液阀阀座上端的密封面进行精密研磨处理,上下出液阀定位销采用阶梯轴结构,上端与阀罩顶壁连接并与其内孔精密配合,形成移动副,下端与阀球端面连接形成轴肩,定位贯穿其中的上下出液阀弹簧;进液阀球采用半球形结构,进液阀球的球面与进液阀阀座上端的密封面进行精密研磨处理,进液阀柱塞采用阶梯轴结构,上端与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福吴建军綦耀光赵培华刘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