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结构的LED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16417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结构的LED发光装置。该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包含一光学元件及一光学元件固定座。该光学元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分别具有卡榫。该光学元件固定座包含一弹性构件、一凹陷部及位于该凹陷部的第一侧及第二侧的卡槽。该弹性构件系位于该凹陷部第二侧的卡槽上方。该光学元件先以其第一侧的卡榫从该凹陷部上方卡合至该凹陷部第一侧的卡槽,再以其第二侧的卡榫将该弹性构件向外弹开后,第二侧的卡榫即向下卡合至该凹陷部第二侧的卡槽,并透过弹回原位的该弹性构件将该光学元件固定于该凹陷部内。(*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结构的LED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地演进,市面上已有各式各样具有不同功能的照明设备,提供消费者依其实际需求而选购。其中,又以采用LED技术的照明设备最受到市场上的瞩目。 LED是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简称,也被称作发光二极管。一般而言,这种半导体元件之前大多是作为指示灯或显示板等用途,但随着LED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LED已经能作为光源使用。相较于传统的灯泡,LED灯不仅能够高效率地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并且拥有最长可达数万小时至十万小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具备有不易碎、省电、环保无汞、体积小、可应用在低温环境、光源具方向性、少光害与色域丰富等种种优点,故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灯泡作为光源使用。 如图1所示,传统的LED发光灯具结构的组装方式系先将透镜2罩盖于电路基板1上的LEDll后,再透过固定盖板3结合至电路基板1上,其主要特征是由于固定盖板3上的开口 31的尺寸略大于透镜2,因此,当固定盖板3结合至电路基板1时,透镜2将会由开口 31的下方向上突露出来。 然而,采用此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应用于一LED发光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包含:一光学元件固定座,包含:一凹陷部,其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具有至少一卡槽,该凹陷部内设置有一孔洞,该孔洞的尺寸大于一LED元件;以及一弹性构件,位于该凹陷部第二侧的卡槽上方;以及一光学元件,其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具有至少一卡榫,该第一侧的卡榫先从该凹陷部上方卡合至该凹陷部的第一侧的卡槽,该第二侧的卡榫再利用该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而向下卡合至该凹陷部的第二侧的卡槽,并透过弹回原位的该弹性构件将该光学元件限制于该凹陷部内,藉以使得该光学元件能够固定于该光学元件固定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应用于一LED发光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包含一光学元件固定座,包含一凹陷部,其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具有至少一卡槽,该凹陷部内设置有一孔洞,该孔洞的尺寸大于一LED元件;以及一弹性构件,位于该凹陷部第二侧的卡槽上方;以及一光学元件,其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具有至少一卡榫,该第一侧的卡榫先从该凹陷部上方卡合至该凹陷部的第一侧的卡槽,该第二侧的卡榫再利用该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而向下卡合至该凹陷部的第二侧的卡槽,并透过弹回原位的该弹性构件将该光学元件限制于该凹陷部内,藉以使得该光学元件能够固定于该光学元件固定座上。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电源线路板,并且该LED元件设置于该电源线路板上,该光学元件固定座上及该电源线路板上分别设置有一锁固孔及一定位孔,并且该锁固孔设置于该光学元件固定座上的位置系对应于该定位孔设置于该电源线路板上的位置。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锁固元件,该锁固元件穿过该锁固孔与该定位孔以将该光学元件固定座锁固于该电源线路板上,当该光学元件固定座锁固于该电源线路板上时,设置于该电源线路板上的该LED元件将会位于该孔洞内。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构件的第一侧具有一斜面,并且该斜面系朝向该凹陷部,当该光学元件的第二侧的卡榫向下移动时,该第二侧的卡榫将会抵住该斜面,使得该弹性构件受到一推力的作用而朝着远离该凹陷部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该第二侧的卡榫即能够顺利地向下卡合至该凹陷部的第二侧的卡槽。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光学元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侧的卡榫已顺利地向下卡合至该凹陷部的第二侧的卡槽后,该弹性构件所受到的该推力亦已消失,该弹性构件即朝着该凹陷部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而回到原位,此时,该弹性构件系位于该第二侧的卡榫的上方而能够限制该光学元件,使其无法向上移动。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燕玲蔡岳霖杨瑞国
申请(专利权)人:丽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