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托盘车和物流运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8824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物流托盘车和物流运输机构。公开的物流托盘车包括托盘、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轮组,车轮组包括一个轮轴和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分别安装在轮轴上,两个车轮组的轮轴分别通过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与托盘相连;还包括转向连杆,转向连杆两端分别通过前铰轴和后铰轴与两个车轮组的轮轴铰接;前铰轴与后铰轴分别位于托盘的纵向中心垂面的两侧;前铰轴轴线与纵向中心垂面之间的距离和后铰轴轴线与纵向中心垂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纵向中心垂面通过所述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的回转轴线。该物流托盘车的整体转弯半径较小,可以节省生产车间的空间,并可以方便物流托盘车的控制,提高运载物料的稳定性,减少或避免物流托盘车的倾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流运输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物流托盘车,还涉及到一种包括多个物流托盘车的物流运输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生产车间,运输物料的物流托盘车是常用的工具。 当前的一种物流托盘车包括托盘,四个车轮,四个车轮可旋转地安装在托盘上,该 车轮不仅绕一个横轴在垂向平面内旋转,还能够绕一个竖轴在水平面内旋转;在使用时, 将预定的物料放置在托盘上,然后通过人工拖拽的方式,使物流托盘车行走,到达预定的位 置。该物流车在使用时,由于四个车轮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托盘上,车轮之间运动的协调 要靠操作人员的拖拽力实现,应用非常不便;特别在运输较重物品时,其运动方向控制比较 难,容易对车间其他设备造成碰撞。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较为方便的物流托盘车。该物流托盘车包括托盘和 两个车轮组,每个车轮组包括一个车轴和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车轴的 两端;为了实现转向,一般将其中一个车轮组,通常是将前部的车轮组的车轴通过回转机构 安装在托盘上,后部的车轮组的车轴固定在托盘上。该种物流托盘车行走时,能够通过两 个车轮组实现物流托盘车的行驶;在进行转向时,能够使前部的车轮组车轴绕一个竖轴旋 转的方式实现物流托盘车的转向,但由于前、后两个车轮组的车轮具有不同的运行轨迹,因 此,在转弯时,两个车轮组具有不同的转弯半径,后部车轮组转弯半径大于前部车轮组的转 弯半径,造成物流托盘车的整体转弯半径较大,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实现物流托盘车的转 弯。而且,在转弯时,由于该物流托盘车外侧车轮与内侧车轮具有不同的旋转速度,还会造 成物流托盘车行走的不稳定,在运输较重的物料时,还容易导致物流托盘车倾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弯半径小,转弯行走稳定的物流托盘 车。 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包括多个上述物流托盘车的物流运输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物流托盘车包括托盘、前后布置的 两个车轮组,车轮组包括一个轮轴和两个车轮,两个所述车轮安装在轮轴上,与现有技术区 别是两个所述车轮组的轮轴分别通过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与托盘相连,两个车轮组 的轮轴轴线与托盘的纵向中心垂面之间具有相同的夹角;还包括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 两端分别通过前铰轴和后铰轴与两个车轮组的轮轴铰接;所述前铰轴与后铰轴竖向布置, 且分别位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的两侧,所述前铰轴轴线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之间的距离和 后铰轴轴线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纵向中心垂面通过所述前回转机构 和后回转机构的回转轴线。 可选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回转体和回转轴,所述回转体安装在轮轴上,所述回转轴安装在托盘上。 可选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回转体和回转轴,所述回转体与托盘固定, 所述回转轴与轮轴固定。 优选的,所述回转体和回转轴之间具有轴承。 优选的,两个所述车轮组的车轮轮距相等。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物流运输机构,包括多个顺序相连 的物流托盘车,且所述物流托盘车为上述任一种物流托盘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物流托盘车,两个所述车轮组的轮轴分别通 过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与托盘相连;所述转向连杆两端分别通过前铰轴和后铰轴与两 个车轮组的轮轴铰接;所述前铰轴与后铰轴竖向布置,分别位于托盘的纵向中心垂面的两 侧;在转向时,两个车轮组的车轴在转向连杆的带动下,分别旋转相同的角度,且前部车轮 组与后部车轮组的车轴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这样,在转弯时,前后车轮组就具有相同的 转弯半径,因此,物流托盘车的整体转弯半径较小,需要较小的空间就能够满足物流托盘车 转弯的需要,因此,可以节省生产车间的空间,提高生产车间空间的使用率。在两个所述车 轮组的车轮轮距相等,后部车轮组与前部车轮组具有相同的转弯半径,后部车轮组的车轮 与前部车轮组的车轮具有相同的运行轨迹,可以准确控制物流托盘运行轨迹,方便物流托 盘车的控制。另外,由于两个车轮组的车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托盘上,因此,车轮组的外侧车 轮与内侧车轮具有相同的旋转速度,再加上转弯半径的减小,有利于减小物料的向心力,提 高运载物料的稳定性,避免物流托盘车的倾覆。 由于上述物流托盘车前部车轮组和后部车轮组的车轮具有相同的运动轨迹,因 此,能够将多个上述物流托盘车顺序相连,组成一个物流运输机构,提高物料运载能力。同 时,由于物流托盘车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提供的物流运输机构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流托盘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示意 物流托盘车的结构,图中托盘用双点画线示意; 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是实施例提供物流托盘车在转弯时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物流托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流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 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 请参考图1、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流托盘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为了清楚地示意物流托盘车的结构,图中托盘用双点画线示意;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实施例提供的物流托盘车,包括托盘300、布置在前部的车轮组IOO,布置在后部 的车轮组200 ;车轮组100和车轮组200分别包括一个轮轴和两个车轮,车轮安装在轮轴的 两端。车轮组100的轮轴通过前回转机构与托盘300相连,车轮组200的轮轴通过后回转4机构与托盘300相连;还包括转向连杆400,所述转向连杆400两端分别通过前铰轴401和 后铰轴402与两个车轮组的轮轴铰接,前铰轴401与后铰轴402竖向布置。以托盘300的 纵向中心垂面P-P为参照,纵向中心垂面P-P通过所述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的回转轴 线,前铰轴401与后铰轴402分别位于纵向中心垂面P-P的两侧;所述前铰轴401轴线与所 述纵向中心垂面P-P之间的距离为L,后铰轴402轴线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P-P之间的距离 也为L。 如图2所示,所述车轴与托盘300之间的回转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回转体和回转 轴,本例中,所述回转体与轮轴固定,所述回转轴与托盘300固定。可以理解,所述回转体也 可以与托盘300固定,相应地,此时所述回转轴与轮轴固定,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优 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回转体和回转轴之间还可以具有轴承,以方便车轮组100和车轮组 200与托盘300之间的回转。 本例中,车轮组100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与车轮组200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 相等,即两个车轮组的车轮轮距相等,这样可以实现前后车轮组的互换。 请参考图3,该图是实施例提供物流托盘车在转弯时的运动原理示意图。在物流 托盘车沿X方向转向时,车轮组100和车轮组200的车轴在转向连杆400的带动下,分别旋 转相同的角度a,且前部的车轮组100与后部的车轮组200的车轴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这样,在转弯时,车轮组100和后车轮组200就具有相同的转弯半径,因此,该物流托盘车后 部车轮组200外侧车轮与前部车轮组100外侧车轮运行轨迹相同,其运行轨迹为图3中的 N ;为了更明确地说明本技术的效果,图中还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后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流托盘车,包括托盘、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轮组,车轮组包括一个轮轴和两个车轮,两个所述车轮安装在轮轴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车轮组的轮轴分别通过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与托盘相连,两个车轮组的轮轴轴线与托盘的纵向中心垂面之间具有相同的夹角;还包括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两端分别通过前铰轴和后铰轴与两个车轮组的轮轴铰接;所述前铰轴与后铰轴竖向布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的两侧,所述前铰轴轴线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之间的距离和后铰轴轴线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纵向中心垂面通过所述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的回转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物流托盘车,包括托盘、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轮组,车轮组包括一个轮轴和两个车轮,两个所述车轮安装在轮轴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车轮组的轮轴分别通过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与托盘相连,两个车轮组的轮轴轴线与托盘的纵向中心垂面之间具有相同的夹角;还包括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两端分别通过前铰轴和后铰轴与两个车轮组的轮轴铰接;所述前铰轴与后铰轴竖向布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的两侧,所述前铰轴轴线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之间的距离和后铰轴轴线与所述纵向中心垂面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纵向中心垂面通过所述前回转机构和后回转机构的回转轴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