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朝发专利>正文

一种塑身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625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衣,具体提供一种塑身内衣。主要是于二罩杯部内侧设有二内衬部,所述二内衬部具有预定厚度,且与二罩杯部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二内衬部之间设有调整定位件,且于接近所述调整定位件位置处设有束紧调整部;当使用者穿戴时通过调整拉掣该调整定位件的束紧调整部,使二内衬部相扣合,达到二侧乳房更加集中靠紧,并配合所述V形开口部的设置,使得穿戴时可由二罩杯部两旁下部产生往中间上部挤压的斜向拱托力量,有效将乳房两旁的副乳往中间推挤集中而使乳房更为丰满,以呈现出丰硕饱满的胸部曲线和V形乳沟线条,使左右乳房能够达到较佳集中托高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衣,具体提供一种塑身内衣
技术介绍
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穿戴内衣时的美观性,而一件好的内衣,除了能够改善穿戴 者的胸型之外,更能够达到令左右两侧的乳房集中、托高的效果,因此就内衣开发相关业者 而言,如何设计出一件好的内衣实为众多消费者所期盼的,而目前市面上胸罩的种类型态 繁多,这也使得消费者不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内衣,但市面上众多胸罩商品中,通常只有 达到集中的效果,而对于托高效果则明显不足。所以,针对上述传统内衣存在的缺点与问 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是消费者所期盼,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 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能满足集中、托高乳房以 及穿戴方便的一种塑身内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塑身内衣包括二罩杯 部、二肩带部、二背带部、二内衬部。所述二罩杯部之间下方部位形成有一往下延伸的V形 开口部,所述V形开口部底端为左右两侧相互分开的形态,所述V形开口部二侧面设置有间 隔排列的穿绳孔,用一拉绳呈交叉延伸路径穿入所述穿绳孔,所述拉绳反方向拉紧拉掣时, 使V形开口部二侧面连同二罩杯部相对拉近集中;所述二罩杯部设置有一束腰区段和一束 臀区段,所述束臀区段和束腰区段相连结设置;所述二肩带部,设置于二罩杯部上侧部位, 所述二肩带部与二罩杯部之间设有可调整构件,所述可调整构件具有一绕颈段以及长度调 整部;所述二背带部,设置于V形开口部底侧左右二端,所述二背带部设有扣组定位部;所述二内衬部,具有预定厚度,所述二内衬部,是由内部填置内填充物形成预定厚度,设置于 该二罩杯部内侧,与二罩杯部之间是通过车缝手段相结合,并设置有一容置空间,所述二内衬部连接处设有调整定位件,所述调整定位件设有束紧调整部。 通过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创作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由二内衬部的设置,使得穿 戴者使用时,通过二内衬部具有预定厚度的原因,达到穿戴时左右二侧的乳房达到托高效 果,并配合二内衬部相临处所设置的调整定位件,使二侧乳房可更加集中靠紧的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塑身内衣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塑身内衣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为一种塑身内衣的组合剖视图一 ; 图4为一种塑身内衣的组合剖视图二 ; 图5为一种塑身内衣的实施例图一 ;图6为一种塑身内衣的实施例图二。图中塑身内衣 A、A1罩杯部10、11v形开口部12穿绳孔13拉绳14肩带20、21可调整构件22绕颈段23长度调整部24背带部30、31扣组定位部32内衬部40、41容置空间42调整定位件43束紧调整部44束腰区段50束臀区段51垫体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实施例1 : —种塑身内衣,如图1、2所示,所述塑身内衣包括二罩杯部10、11 ;二肩带部20、 21 ;二背带部30、31 ;二内衬部40、41。 所述二罩杯部10、11之间下方部位形成有一往下延伸的V形开口部12,所述V形 开口部12 二侧面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穿绳孔13,用一拉绳14呈交叉延伸路径穿入所述穿绳 孔13,所述拉绳14反方向拉紧拉掣时,使V形开口部12 二侧面连同二罩杯部10、 11相对拉 近集中;所述二罩杯部10、11设置有一束腰区段50和一束臀区段51,所述束臀区段51和 束腰区段50相连结设置; 所述二肩带部20、21,设置于二罩杯部10、11上侧部位,所述二肩带部20、21与二 罩杯部10、11之间设有可调整构件22,所述可调整构件22具有一绕颈段23以及长度调整 部24 ; 所述二背带部30、31,设置于V形开口部12底侧左右二端,所述二背带部30、31设 有扣组定位部32 ; 所述二内衬部40、41,具有预定厚度,设置于该二罩杯部10、11内侧,与二罩杯部 10、 11之间是通过车缝手段相结合,并设置有一容置空间42,所述二内衬部40、41连接处设 有调整定位件43,所述调整定位件设有束紧调整部44。 所述二背带部30 、 31设置的扣组定位部32可为公、母排扣件,所述二内衬部40 、 41 设置的调整定位件43可为公、母卡扣件。 针对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就本技术的动作说明如下如第3图所示,当穿 戴者使用时,由于二内衬部40、41具有预定厚度,因此当使用者在穿着时,可对胸部产生衬 托垫高的功效,并配合所述二内衬部40、41连接处设有调整定位件43(可为公、母卡扣件), 以及连接该调整定位件43处设有所述束紧调整部44,由此,使用者可自行调整二内衬部 40、41相扣组的松紧度,当二内衬部40、41相扣组扣合时可令左右乳房产生集中托高的功 效。接续上述,配合参考图5所示,穿戴时,可再透过将拉绳14拉紧打结时,V形开口部12二侧面连同二罩杯部10、11将被相对朝中间拉近,而能对二罩杯部10、11产生由两旁下部 往中间上部挤压的斜向拱托力量,进而能够有效将乳房两旁的副乳往中间推挤集中而令乳 房更为丰满,使左右乳房能够达到较佳的集中托高效果,形成美丽动人的乳沟线条;另一方 面,罩杯部10、11上侧由所述可调整构件22的向上拉掣作用,使罩杯部10、11得以保持与 人体伏贴的最佳穿着状态。 实施例2: —种塑身内衣,如图6所示,所述二内衬部40、41也可适用于一般具有束腰区段50 与束臀区段51的塑身内衣A1。 补充说明的是,如第4图所示,由于二内衬部40、41与二罩杯部10、11内侧之间是 由车缝手段相车缝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42,由此,更方便放置垫体52于所述容置空间42 内,以令使用者穿戴时,更能加强左右二侧乳房衬托垫高且朝中间集中的功效,使穿戴者能 够展现出完美的胸形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身内衣包括:二罩杯部、二肩带部、二背带部、二内衬部,所述二罩杯部之间下方部位设置有一往下延伸的V形开口部,所述V形开口部二侧面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穿绳孔,用一拉绳呈交叉延伸路径穿入所述穿绳孔,所述拉绳反方向拉紧拉掣时,使V形开口部二侧面连同二罩杯部相对拉近集中;所述二罩杯部设置有一束腰区段和一束臀区段,所述束臀区段和束腰区段相连结设置;所述二肩带部,设置于二罩杯部上侧部位,所述二肩带部与二罩杯部之间设有可调整构件,所述可调整构件具有一绕颈段以及长度调整部;所述二背带部,设置于V形开口部底侧左右二端,所述二背带部设有扣组定位部;所述二内衬部,具有预定厚度,设置于该二罩杯部内侧,与二罩杯部之间是通过车缝手段相结合,并设置有一容置空间,所述二内衬部连接处设有调整定位件,所述调整定位件设有束紧调整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塑身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身内衣包括二罩杯部、二肩带部、二背带部、二内衬部,所述二罩杯部之间下方部位设置有一往下延伸的V形开口部,所述V形开口部二侧面设置有间隔排列的穿绳孔,用一拉绳呈交叉延伸路径穿入所述穿绳孔,所述拉绳反方向拉紧拉掣时,使V形开口部二侧面连同二罩杯部相对拉近集中;所述二罩杯部设置有一束腰区段和一束臀区段,所述束臀区段和束腰区段相连结设置;所述二肩带部,设置于二罩杯部上侧部位,所述二肩带部与二罩杯部之间设有可调整构件,所述可调整构件具有一绕颈段以及长度调整部;所述二背带部,设置于V形开口部底侧左右二端,所述二背带部设有扣组定位部;所述二内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发
申请(专利权)人:张朝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