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工艺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666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工艺及结构,包括塑料外壳面框和与其注塑为一体防水塑胶内框,防水塑胶内框沿塑料外壳面框的环形内边沿分布并结合为一体,且防水塑胶内框向LCD面框内的触控屏幕延伸并抵触于触控屏幕表面而形成防水构造,上述防水LCD制作工艺是第一副模具先注塑出塑胶外壳面框,再用另外一个模具将防水塑胶内框注塑到塑胶外壳面框并与其上的定位柱配合使该面框与触控屏幕形成防水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机子的塑料外壳经过二次成型,将防水塑胶直接注塑在外壳内侧,可在水不小心倒到屏幕时,达到防水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组装成品后,对触控不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IX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工艺及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 分属于电子电器显示器制造
,尤其是涉及显示器、IXD/LED TV或touch monitor等 大型电子电器显示设备屏幕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大型电子电器显示设备的触控屏幕一般不具有防水功能设计,其结构是触控屏幕 直接安装于周围面框内。目前大型触摸屏生产厂家生产的触摸屏结构为贴FOAM TAPE(泡 沫压条)如图1所示,触控屏幕Al设置于外框Bl内,且外框沿触控屏幕四周设有环形凹 槽,FOAM TAPE Cl粘贴于环形凹槽内并触控屏幕紧贴,这种方式只能起到防尘而不能起 到防水效果,并且粘贴FOAM TAPE比较费时;另外还有一种贴WIPER BLADE (刮水条)触 摸屏结构如图2所示,该外框B2结构与前一种类似,外框沿触控屏幕四周设有环形凹槽, WIPER BLADE C2贴入于环形凹槽内并紧靠于触控屏幕A2,由于WIPER BLADE为硬质材料, 具有一定的防水、防尘效果,但生产时需要作业员费工费时地去贴入,并且容易因人为原因 使WIPER BLADE与触控屏幕配合不良而损坏触控屏,大型触控屏幕成本较高,一旦损坏将增 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LCD面框二次包 胶防水结构,防止水对机台屏幕及其内配件造成意外损害。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IX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工艺,通过对面框包胶处理而使显 示器具有防水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IX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包括塑料外壳面框和与其注塑为一体防水塑胶 内框,防水塑胶内框沿塑料外壳面框的环形内边沿分布并结合为一体,且防水塑胶内框向 LCD面框内的触控屏幕延伸并抵触于触控屏幕表面而形成防水构造。进一步,所述的防水塑胶内框由塑胶主体和复合为一体的塑胶防水端组成,塑胶 防水端为塑胶主体向触控屏幕延伸形成的尖角状,且与触控屏的接触角度在50士 10°之 间。进一步,所述的防水塑胶内框与塑料外壳面框及触控屏组装后,触控屏显视区域 的压力标准最小3kgf. cm不出现水波纹现象,边框塑胶区域的压力标准最小5kgf. cm不出 现水波纹现象,其中防水塑胶内框的塑胶主体厚度在1. 5士0. 2mm。进一步,所述的塑料外壳面框和防水塑胶内框配合处设有若干定位柱或定位孔, 以保证塑料外壳面框和防水塑胶内框二次成型时的紧密性。进一步,所述的防水塑胶内框为TPE材质,该TPE材质硬度在50-80°注塑到塑胶 外壳上。进一步,所述的塑料外壳面框材质为ABS或ABS与PC的组合成型。一种IX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工艺,其制作方法如下(1)、第一副模具先注塑出塑胶外壳面框,其材质为ABS或ABS+PC,且注塑出的塑 料外壳面框沿内框边沿设有若干定位柱;(2)、再用另外一个模具将防水塑胶内框注塑到塑胶外壳面框并与其上的定位柱 配合使该面框与触控屏幕形成防水构造,该防水塑胶内框材质TPE,硬度50-80°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较好的防水技术,可在水不小心倒到屏幕时,达到防水的效果,本 专利技术组装成品后,对触控不会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机子的塑料外壳经过二次成型,将防水塑胶 直接注塑在外壳内侧,经过防水测试,可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进行水波纹测 试测试17个点未发现水波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贴FOAM TAPE结构图;图2是现有贴WIPER BLADE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二次包胶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IXD面框示意图;图5是图4中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外壳面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防水塑胶内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水波纹测试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3至图7,一种IX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包括塑料外壳面框 1和与其注塑为一体防水塑胶内框2,防水塑胶内框2沿塑料外壳面框1的环形内边沿分布 并结合为一体,且防水塑胶内框向LCD面框内的触控屏幕3延伸并抵触于触控屏幕表面而 形成防水构造。请参阅图3,防水塑胶内框2由塑胶主体21和复合为一体的塑胶防水端22组成, 塑胶防水端22为塑胶主体21向触控屏幕延伸形成的尖角状,且与触控屏的接触角度β在 50士 10°之间,其中防水塑胶内框的塑胶主体厚度在1.5士0.2mm。请参阅图4、图6及图7,塑料外壳面框1和防水塑胶内框2配合处设有若干定位 柱10或定位孔20,以保证塑料外壳面框和防水塑胶内框二次成型时的紧密性。本专利技术中,防水塑胶内框为TPE材质,该TPE材质硬度在50_80°注塑到塑胶外壳 上,塑料外壳面框材质为ABS或ABS与PC的组合成型。一种IX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工艺,其制作方法如下(1)、第一副模具先注塑出塑胶外壳面框,其材质为ABS或ABS+PC,且注塑出的塑 料外壳面框沿内框边沿设有若干定位柱;(2)、再用另外一个模具将防水塑胶内框注塑到塑胶外壳面框并与其上的定位柱 配合使该面框与触控屏幕形成防水构造,该防水塑胶内框材质TPE,硬度50-80°之间。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三种防水方式对比如下表1 权利要求一种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外壳面框和与其注塑为一体的防水塑胶内框,防水塑胶内框沿塑料外壳面框的环形内边沿分布并结合为一体,且防水塑胶内框向LCD面框内的触控屏幕延伸并抵触于触控屏幕表面而形成防水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塑胶 内框由塑胶主体和复合为一体的塑胶防水端组成,塑胶防水端为塑胶主体向触控屏幕延伸 形成的尖角状,且与触控屏的接触角度在50士 1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 塑胶内框与塑料外壳面框及触控屏组装后,触控屏显视区域的压力标准最小3kgf. cm不出 现水波纹现象,边框塑胶区域的压力标准最小5kgf. cm不出现水波纹现象,其中防水塑胶 内框的塑胶主体厚度在1. 5士0. 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外壳 面框和防水塑胶内框配合处设有若干定位柱或定位孔,以保证塑料外壳面框和防水塑胶内 框二次成型时的紧密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 塑胶内框为TPE材质,该TPE材质硬度在50-80°注塑到塑胶外壳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外壳 面框材质为ABS或ABS与PC的组合成型。7.—种IX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如下(1)、第一副模具先注塑出塑胶外壳面框,其材质为ABS或ABS+PC,且注塑出的塑料外 壳面框沿内框边沿设有若干定位柱;(2)、再用另外一个模具将防水塑胶内框注塑到塑胶外壳面框并与其上的定位柱配合 使该面框与触控屏幕形成防水构造,该防水塑胶内框材质TPE,硬度50-80°之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工艺及结构,包括塑料外壳面框和与其注塑为一体防水塑胶内框,防水塑胶内框沿塑料外壳面框的环形内边沿分布并结合为一体,且防水塑胶内框向LCD面框内的触控屏幕延伸并抵触于触控屏幕表面而形成防水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CD面框二次包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外壳面框和与其注塑为一体的防水塑胶内框,防水塑胶内框沿塑料外壳面框的环形内边沿分布并结合为一体,且防水塑胶内框向LCD面框内的触控屏幕延伸并抵触于触控屏幕表面而形成防水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仁鹏陈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钛积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