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拉链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612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锁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弹性元件及自锁元件,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上设有拉片挡块及通孔,该拉片挡块的一端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连接,该拉片挡块的另一端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拉片的拉杆穿过,该自锁元件可转动地枢接在该滑块体上,该自锁元件包括扣止部、马钩部及抵接部,该抵接部设置在该自锁元件的前端,该扣止部设置在该自锁元件的后端,该马钩部从该抵接部的底端斜向下设置,该弹性元件分别与该滑块体及该自锁元件的抵接部连接,操作时,通过旋转该自锁元件可使该自锁元件的扣止部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拉片的拉杆穿过。该自锁式拉链头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自动化组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头,特别是一种可拆卸和更换拉片的自锁式拉链头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着多种可拆卸拉片的自锁式拉链头。这些拉链头一方面可以在使用时 完成对链带的自锁功能,另一方面容许使用者方便地拆卸和更换拉片。例如,1989年5月 16日公告的专利号为4,8 ,638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即揭示了一种可拆卸拉片的自锁式拉链 头的滑块。该拉链滑块具有一上翼板及一下翼板,该上、下翼板通过一导柱连接,该上翼板 于该导柱的上方设有一连接凸耳。一弧形拉片保持件的前端固定在该连接凸耳上,其后端 与该上翼板之间形成一间隙。该拉链滑块还包括一自锁马钩及一间隙封闭件。该自锁马钩 用于完成该拉链滑块的自锁功能;该间隙封闭件用于封闭和开启该拉片保持件与该上翼板 之间的间隙,以便使用者拆卸和更换拉片。然而,为了实现可拆卸拉片和自锁,该拉链滑块需要分别设置自锁马钩和间隙封 闭件,所需零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实现机械自动化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自动化组装的自锁式拉链头。一种自锁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弹性元件及自锁元件,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上设有 拉片挡块及通孔,该拉片挡块的一端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连接,该拉片挡块的另一端与该 滑块体的上翼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拉片的拉杆穿过,该自锁元件可转动地枢接在该滑块体 上,该自锁元件包括扣止部、马钩部及抵接部,该抵接部设置在该自锁元件的前端,该扣止 部设置在该自锁元件的后端,该马钩部从该抵接部的底端斜向下设置,该弹性元件分别与 该滑块体及该自锁元件的抵接部连接,操作时,通过旋转该自锁元件可使该自锁元件的扣 止部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拉片的拉杆穿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自锁式拉链头通过设置该自锁元件、弹性元件及拉片挡块,并 将具有扣止部及马钩部的自锁元件可枢转地设置在该滑块体上,使得操作时,通过旋转该 自锁元件可以实现该拉链头的拉片的组装和更换。该拉链头省去了间隙封闭件的设置,所 需元件较少,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由于该自锁元件的扣止部和马钩部的一体设置,使得该 自锁元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自锁式拉链头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自锁式拉链头组装拉片时的操作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自锁式拉链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8是图7所示自锁式拉链头的立体分解9是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10所示自锁式拉链头的立体组装图。图12是沿图11中C-C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10所示拉链头压制块扣压住压块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10b、10c、10d滑块体 19连接通道100、100a、100b、100c、IOOd拉链头 20弹簧11间隙20a弹片12、12b、12c、12d上翼板 30、30c、30d自锁元件122通孔31开口123斜面32、32c扣止部124让位部322钩爪125定位槽339搭接杆126抵接槽339搭接杆128挡止部33d传动件13凸耳34马钩部132放置槽36、36c抵接部134轴孔362枢接槽14、14d下翼板38轴孔16、16a导柱39搭接部162让位槽40转轴164、164a固定槽50拉片18、18c、18d拉片挡块52套孔181d 穿孔54拉杆182、182c 穿孔60帽盖184 轴孔62收容槽186 接纳槽64轴孔188 压制块70压块162 让位槽40转轴164、164a 固定槽50拉片2/5页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自锁式拉链头100 包括一滑块体10、一弹簧20、一自锁元件30、一转轴40及一拉片50。该弹簧20、该自锁元件30、该转轴40及该拉片50依次组装在该滑块体10上(如图2及3所示)。请参照图1及图3,该拉片50在其前部设有一套孔52,该套孔52与该拉片50的 前端形成一拉杆M,该拉杆M外侧呈圆弧状。该自锁元件30为一片状结构,包括一扣止部 32、一马钩部34及一抵接部36,该扣止部32位于该自锁元件30的后端,该抵接部36位于 该自锁元件30的前端,该马钩部34从该抵接部36的底端斜向下延伸形成。该扣止部32 的后端设有一钩爪322,该钩爪322向该自锁元件30的前下方倾斜设置。当该自锁式拉链 头100自锁时,该钩爪322倾斜地扣止在该滑块体10上。该钩爪322与该马钩部34之间 形成一开口 31 (如图1所示)。该自锁元件30在该抵接部36的中部设有一轴孔38。请参照图1及图3,该滑块体10包括一上翼板12及一下翼板14,该上翼板12及下 翼板14的前端通过一导柱16连接,从而形成一大致呈Y形的滑道以供一拉链的链齿(图 未示)通过。该上翼板12上设有一拉片挡块18及一通孔122,该拉片挡块18整体呈弧形 长条状结构,该通孔122位于该上翼板12的中部。该上翼板12顶面的后端对应该拉片挡 块18的后端向下凹陷设有一让位部124,该让位部IM与该上翼板12的上表面通过一向前 倾斜的斜面123过渡连接(如图4所示)。该上翼板12后端靠近该通孔122设有一抵接槽 126。该拉片挡块18的一端一体形成在该上翼板12上且位于该导柱16的上方,该拉片挡 块18的另一端与该上翼板12让位部IM之间形成一间隙11 (如图3所示)。该拉片挡块 18的中部竖直贯穿设有一长条状穿孔182,该穿孔182用于容置该自锁元件30。该拉片挡 块18与该上翼板12相连接的一端横向设有一轴孔184。请参照图3,该滑块体10于该导 柱16的上端设有一让位槽162及一固定槽164,该让位槽162及该固定槽164分别对应该 自锁元件30的抵接部36及该弹簧20设置并与该拉片挡块18的穿孔182连通(如图3所 示)°请参照图1至图3,组装该自锁式拉链头100时,首先,将该弹簧20的一端固定在 滑块体10的固定槽164内。接着,将该自锁元件30收容在该拉片挡块18的穿孔182内, 使该自锁元件30的马钩部34穿过该上翼板12的通孔122并伸入该拉链头100的Y形滑 道内,同时,该上翼板12抵接槽1 挡止该扣止部32的钩爪322,该抵接部36抵压在该弹 簧20的另一端上。然后,使该转轴40穿过该拉片挡块18的轴孔184及该自锁元件30的轴 孔38,将该自锁元件30可转动地枢接在该滑块体10的穿孔182内(如图2及图3所示)。 该自锁元件30的钩爪322由于该弹簧20的弹力作用压制在该抵接槽126的上表面,使该 自锁式拉链头100处于自锁状态。请参照图1及图4,自动组装该拉片50时,首先,将该拉片50水平放置在该上翼 板12让位部IM上,利用机械传动结构向前推送该拉片50,使该拉片50的拉杆M沿该让 位部IM进入到该滑块体10间隙11中,该拉杆M通过该间隙11后与该自锁元件30的钩 爪322接触。继续向前推送该拉片50,由于该钩爪322向前下方倾斜设置,该钩爪322受到 该拉杆M的推顶将向上运动,迫使该自锁元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弹性元件及自锁元件,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上设有拉片挡块及通孔,该拉片挡块的一端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连接,该拉片挡块的另一端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拉片的拉杆穿过,其特征在于,该自锁元件可转动地枢接在该滑块体上,该自锁元件包括扣止部、马钩部及抵接部,该抵接部设置在该自锁元件的前端,该扣止部设置在该自锁元件的后端,该马钩部从该抵接部的底端斜向下设置,该弹性元件分别与该滑块体及该自锁元件的抵接部连接,操作时,通过旋转该自锁元件可使该自锁元件的扣止部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供拉片的拉杆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燕明蔡碰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