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DC-DC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529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重DC-DC电路,其包括: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其中,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的工作信号源为所述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的SW引脚。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可以减小电源系统中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所占用的空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涉及包括两个以上DC-DC电路的电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重DC-DC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电子产品的电源系统中,都会采用若干个DC-DC (即直流_直流,其中DC 为Direct Circuit的縮写,即直流,是指方向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信号)电路,该电路可以 是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也可以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升/降压电路。出于不同 的考虑,电源系统的设计者在选择DC-DC电路时,可以全部采用集成电路,也可以全部采用 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还可以部分采用集成电路,部分采用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 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源系统内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的电路结 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当电源系统内存在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时(无论是全 部采用分立元件,还是部分采用集成电路部分采用分立元件),其一般通过通常由两种方法 来产生所需的工作信号即P丽(Pulse WidthModulation的縮写,即脉宽调制)信号以控制 开关管的通断,进而在负载端得到期望的电压值。这两种产生所需P丽信号的方法分别是 1、通过专用的集成电路或RLC震荡电路来产生;2、通过微处理器自身的P丽信号输出来产 生。可见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外接一个专门的控制电路。 然而,作为电子设备中必备要件的电源系统,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其紧凑性也 是技术人员所追求的,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因为需要使用专门的控制电路一这 当然会占用一些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縮写,即印制电路板)的空间 一 因此对于 电源系统的小型化是不利的,这也正是现有技术亟待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在电源系统中同时 存在DC-DC集成电路和分立元件DC-DC电路的情况下,使分立元件DC_DC电路无需使用专门的控制电路的技术方案,以縮减电源系统的大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重DC-DC电路,包括 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其中,由所述DC-DC升/降压集 成电路的SW引脚引出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所需的工作信号。 上述的多重DC-DC电路,其中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包括开关管,所 述开关管包括基极、集电极、发射极,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所需的工作信号从 所述基极输入,所述发射极接地;一端与所述集电极连接的储能电感,所述储能电感另一端 为DC-DC电路电压输入端;一端与所述集电极连接的整流管,所述储能电感另一端为DC-DC 电路电压输出端;一端与所述发射极连接的滤波电容,所述储能电感另一端与所述DC-DC 电路电压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多重DC-DC电路,其中在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中的负载两端 并联稳压二极管。 上述的多重DC-DC电路,其中在所述稳压二极管一侧串联开关。 上述的多重DC-DC电路,其中在由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中的开关管基极与所述SW引脚之间接有反向电路。 上述的多重DC-DC电路,其中在所述稳压二极管一侧串联开关,和/或在所述反向 电路两端并联开关。 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充分利用了电源系统内的DC-DC升 /降压集成电路,使得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可以无需外接专门的P丽发生电路,同 时保证了该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值与期望值一致。此外,还减少了硬件成本及PCB空间 的占用,并可以节省处理器的I/O 口及软件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当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 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不应认为附图说明中的第一/二/三等字眼包含孰优 孰劣的含义。 图2所示为DC-DC电路基本原理图; 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源系统内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的电路结构示 意图; 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多重DC-DC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多重DC-DC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多重DC-DC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进一步说明。附 图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限制。 本技术的核心是让电源系统中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升/降压电路共用 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的开关频率,从而减少专门的外接P丽发生电路,实现电源占用空 间的縮小。下面具体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重DC-DC电路,其可以包括DC-DC升/降压集成 电路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其中,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所需的工作 信号是由所述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的SW引脚引出。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 路通过SW引脚提供的工作信号,将输入电压Vin转换为输出电压Vout。后面我们将会看 到,输出电压Vout的大小只取决从SW引脚输出的工作信号的占空比,以及输入电压Vin的 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DC-DC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如三极管)作为开 关元件,通过周期性通断开关元件的占空比来调整输出电压。如图2所示,为DC-DC电路基 本原理图。其中Q为开关管,一般将其发射极接地,L为储能电感,D为整流管,C为滤波电 容(同时具有储能功能),RL为负载,Vin为输入电压(指电压有效值),Vout为输出电压(指电压有效值)。当(工作信号源发出的)激励脉冲为高电平时,开关管Q饱和导通(一 般来说,选择开关管时尽量将饱和导通电压控制在较小值),整流管D截止,输入电压加在 电感L上,电感L以磁能形式存储能量;当激励脉冲为低电平时,Q截止,整流管D导通,电 感L储存的能量经D释放,在电容C两端产生直流电压,从而为负载RL提供供电电源。在 给定条件下,输出端电压的高低由Q的饱和导通时间长短决定,即由基极所加激励电压的 脉冲宽度决定。 图3所示是传统的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升压电路。开关管Q基极的信号一般 是由 一个专门的振荡电路或微处理器来产生几百KHz 几腿z ,占空比为D的P丽信号。将 这个P丽信号加到Rl的1脚来控制开关管Q的周期性通断,就能在负载RL两端得到输出 为Vin/(l-D)的直流电压,并能通过调节占空比D来调节该输出电压。 如图4所示,本技术揭露的一种多重DC-DC电路,其可以包括DC-DC升/降压 集成电路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的工作信号 源为所述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的SW引脚。SW脚一般还称为转换引脚,该脚输出的是一 个P丽信号,技术人员对其的通常用法是使其经过芯片外部的电感和电容,变成期望的直 流电压输出。当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所在的电源系统中,同时有一个集成的DC-DC 升降压集成电路时,该集成电路的SW脚能输出一个一定频率的,占空比为Dswl的P丽信 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重DC-DC电路,包括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和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DC-DC升/降压集成电路的SW引脚引出所述由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电路所需的工作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斌胡钦
申请(专利权)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