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俊专利>正文

车辆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6800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定位系统,包括载车平台,在所述载车平台上设置有对中推杆机构以及与所述对中推杆机构相配合工作的辅助调整机构,所述对中推杆机构设置有驱动该对中推杆机构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在所述辅助调整机构一端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以对车辆进行定位的挡车杆机构;该车辆定位系统具有停车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多种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立体车库用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自动立体车库出入口处的车辆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车辆的快速增长,立体停车库将成为大中型城市解决停车难问题的重要 方式;在现有的立体车库中,由于缺少相关的停车纠正设备,在车辆进入立体车库时,而只 能依靠驾驶员的操作对车辆的停放位置进行对中,在对车辆停放位置进行对中时,费时费 力,非常不便;且往往由于驾驶员操作不慎,而使得车辆与立体车库发生碰撞的现象时有发 生,从而使车辆本身或立体车库发生损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车辆定位系统,进而解决 该现有立体车库中停车对中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定位系统,该车辆定位系统能够对 车辆停放时和停放后的位置进行自动纠正,以消除在车辆停放过程中因驾驶员因操作不慎 而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而增加车库的安全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该车辆定位系统包括载车平台,在所述载车平台上设置有对中推杆机构以及与所述对中推杆机构相配合工作的辅助调整机构,所述对中推杆机构设置有驱动该对中推杆机构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在所述辅助调整机构一端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以对车辆进行定位的挡车杆机构。 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所述辅助调整机构为多个,所述各个辅助调整机构包括多个滚筒以及用以控制所述滚筒滚动的止锁机构。 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所述对中推杆机构设置在所述载车平台的中部位 置,其包括对中电机、驱动齿轮、联动轴、从动齿轮、推杆齿条、推杆以及支撑框架,所述联动 轴沿与所述载车平台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对中电机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一端且通过所述驱动 齿轮与所述联动轴相连,在靠近联动轴两端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推杆齿条横 向设置在所述推杆下方且与所述推杆相连,从动齿轮与该推杆齿条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 驱动所述推杆齿条,该推杆齿条推动所述推杆同步向外侧运动。 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主体框架、升降电机、驱动轴、导 向轮、升降齿轮以及与所述升降齿轮啮合的升降齿条;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 的一端处,所述驱动轴沿所述主体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升降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轴 上;所述升降齿条与所述对中推杆机构的支撑框架相连;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与 对中推杆机构支撑框架之间;升降齿轮向升降齿条传动动力且在升降齿条的动力和导向轮 导向作用下带动所述对中推杆机构进行升降运动。 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所述挡车杆机构设置在辅助调整机构一端,其包括 电动或液压推杆、驱动臂、联动臂、挡车杆、导轨以及导向轮组,所述驱动臂一端与电动或液3压推杆相连,另一端与联动臂相铰接,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驱动臂下方且所述驱动臂在电 动或液压推杆的作用下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联动臂穿过导向轮组与所述挡车杆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述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车辆定位系 统设置在立体车库出入口的载车平台上,通过该车辆定位系统能自动的对车辆的停放位置 进行纠正,停放车辆时非常方便,提高了停车的效率;且避免了因驾驶员在车辆停放时,因 操作不慎而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而增加了立体车库的安全可靠性,同时,由于对中装置有升 降功能,完成对中功能后可以收回并下降,使载车平台处于平整状态,从而使进车更加便 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辆定位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车辆定位系统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车辆定位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挡车杆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挡车杆降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升降机构和对中推杆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升降机构和对中推杆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升降机构和对中推杆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升降机构和对中推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车辆定位系统,车辆定位系统用于智能立体车 库中,对车辆停放时和停放后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消除因车辆停放位置不当所带来的安全 隐患。 本技术的车辆定位系统包括载车平台l,在所述载车平台1上设置有对中推 杆机构2以及与所述对中推杆机构2相配合工作的辅助调整机构3,所述对中推杆机构3设 置有驱动该对中推杆机构3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4,在所述辅助调整机构3 —端还设置有至 少一个用以对车辆进行定位的挡车杆机构5。 本技术中的辅助调整机构3为多个,其分别设置在停放于载车平台1的车辆 车轮下方;所述各个辅助调整机构3包括多个滚筒以及用以控制所述滚筒滚动的止锁机构 (图未示出)。所述滚筒可以采用输送带、履带等与滚轴组合的方式,这样车辆能够在滚筒 上以很小的摩擦力移动,进而有效地保护车辆。本技术中,当载车平台设置为从单个进 车方向,此时优选设置一个挡车杆机构5和六个辅助调整机构3 ;当载车平台设置为双个进 车方向,此时优选设置两个挡车杆机构5和八个辅助调整机构3。 参见图4和图5,所述挡车杆机构5设置在辅助调整机构6 —端,其包括电动或液 压推杆51、驱动臂52、联动臂53、挡车杆54、导轨55以及导向轮组56,所述驱动臂52 —端 与电动或液压推杆51相连,另一端与联动臂53相铰接,所述导轨55设置在所述驱动臂52 下方且所述驱动臂52在电动或液压推杆51的作用下沿所述导轨55滑动,所述联动臂53 穿过导向轮组56与所述挡车杆54相连。 当车辆进入所述智能立体车库时,靠近智能立体车库内侧的挡车杆机构5处于升 起状态,即挡车杆54处于升起状态,这样,可以在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对车辆进行定位;在 车辆停放完毕后,电动或液压推杆51带动驱动臂52沿导轨55的方向收回,从而使得联动 臂55及挡车杆54在导向轮组56的导向作用下而下降,达到图5所示状态。 参见图4、图5、图6和图7,所述对中推杆机构2设置在所述载车平台1的中部位 置,其包括对中电机21、驱动齿轮22、联动轴23、从动齿轮24、推杆齿条25、推杆26以及支 撑框架(图未标出),所述联动轴23沿与所述载车平台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对中电机21 设置在所述联动轴23 —端且通过所述驱动齿轮22与所述联动轴23相连,在靠近联动轴23 两端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从动齿轮24 ;所述推杆齿条25横向设置在所述推杆26下方且与所 述推杆26相连,从动齿轮24与该推杆齿条25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25驱动所述推杆齿条 25,该推杆齿条25推动所述推杆26分别向靠近所述载车平台1两侧方向运动。 升降机构4位于所述对中推杆机构2下方位置,其包括主体框架41、升降电机42、 驱动轴43、升降齿轮44、与所述升降齿轮44啮合的升降齿条45以及位于主体框架41与对 中推杆机构的支撑框架之间的导向轮46 ;所述升降电机42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41的一端 处,所述驱动轴43沿所述主体框架4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升降齿轮44设置在所述驱动 轴43上,所述升降齿条45与对中推杆机构的支撑框架相连;升降齿轮44向升降齿条45传 动动力且在升降齿条45的动力作用下和导向轮46的导向作用下带动所述对中推杆机构2 进行升降运动。 综上所述,车辆进入到本技术载车平台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载车平台,在所述载车平台上设置有对中推杆机构以及与所述对中推杆机构相配合工作的辅助调整机构,所述对中推杆机构设置有驱动该对中推杆机构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在所述辅助调整机构一端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以对车辆进行定位的挡车杆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王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