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580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家用电梯,能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运行。本装置包括,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与丝杆配合的螺母,螺母固定不动;同时增加了一套对重装置,为了手动运行时输入的力减小和电动运行时电机功率的降低;轿厢采用背包式结构,驱动部分和导向装置位于背部一侧,也可单面墙安装;轿厢绳头板装于轿厢顶部,能平衡载重,同时使轿底的厚度缩减至30mm,有效地降低底坑要求;轿厢绳头组合采用卧放,相比垂直放置可以有效的降低顶层空间的要求。本装置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补充,具有电动运行能耗小,手动运行无源耗,和噪音小、传动效率高,手电切换容易,使用灵活方便,适合于家庭住宅和无障碍场所使用,既节能又可做健身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梯,是一种手、电双动力控制运行的电梯,它通过 电驱动一垂直丝杆转动带动与之配合的螺母和固定在螺母上的轿厢实现电梯的升降,也 可以通过手动装置使螺母和固定在螺母上的轿厢实现升降,适合于家庭住宅和无障碍场 所使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小型家庭住宅电梯的需求量也越来 越大。而且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对电梯的节能环保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普通曳引式 电梯,通常至少需要一个迷你机房和简易的控制室/柜,这需要有严格的顶层和底坑高 度,所以曳引式电梯大多适用于中高层大楼建筑,对于低层建筑物或别墅和公共场所并 不适合。近年来已有小型丝杆和卷扬机式电梯,运行时能耗大、噪音大、传动效率低, 而且这些装置在停电或切断电源的情况下都无法使用,有的停电时采用备用电源,对能 耗大,这些小型电梯都不适合安装在家庭住宅中。本专利技术人之前曾经专利技术有“手自一体式升降装置”,同样具有手、电双动力控 制,但该专利技术为丝杆不动,载人台固定在滚珠螺母上,滚珠螺母带动载人台在围壁中升 降。但该专利技术中手动装置的设计不够理想,整梯运行存在着噪音大、传动效率低等缺 点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电梯,能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运行,它通过电驱动 一垂直丝杆转动来带动与之配合的螺母和固定在螺母上的轿厢实现电梯轿厢的电动上下 升降运行,也可以通过手动驱使螺母沿着丝杆上下转动实现电梯轿厢的升降,本专利技术具 有电动运行能耗小、噪音小、传动效率高,手电切换容易,使用灵活方便,特别在突然 停电或切断电源情况时使用,也不需要备用电源,尤其适合于家庭住宅和无障碍场所使 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电梯,电动运行时,丝杆转动,螺母部分有离合器保护 保证螺母不会转动,安全可靠;同时增加了对重装置,能够降低能源消耗。一种家用电梯,含手动和电动两种运行方式,它包括,一围壁,直接作电梯井道;—个载人或物的轿厢10,所述轿厢10为背包式固定在螺母6的一侧,轿厢10的横截面与围壁的横截面保持一致能使轿厢10在围壁中升降;一电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联轴器2、能垂直旋转的丝杆7和与丝杆相配合 呈相对静止的螺母6,所述的电机1与联轴器2和丝杆7三者为同步转动;一对重装置,包括对重11、对重导轨12、轿厢导靴13、轿厢导轨15;一套轿厢绳头组件14,轿厢绳头组件14卧放布置在轿厢10的顶部,能使轿底的 厚度缩减至30mm ;一手动装置5,所述手动装置5通过手动装置安装板31固定在轿厢10的背部, 手动装置5包括中间为手轮轴20,手轮轴20面向轿厢侧装有一手轮19,中间装有一主 传轮21,另一侧装有制动器22,手动装置5内的右侧装有与手轮轴20平行的离合器24, 离合器24的输入轴上装有从动轮23,离合器24的输出轴上装有齿轮组25,齿轮组25的 一端装有主动轮17,手动装置5的左侧装螺母6,螺母6的上面有被动轮16,其中,制动 器22在有电情况下卡死手轮轴20,离合器24为单向传动,即只能在离合器输入轴输入扭 矩,带动输出轴转动,逆向不动;手动运行时,所述电机10制动,丝杆7不转动,通过手动装置5驱动螺母6使 与螺母6固定的轿厢10升降;电动运行时,所述手动装置5不动,电机10驱动丝杆7垂直旋转,带动螺母6 和与之固定的轿厢10实现升降。本技术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补充,提供的一种家用电梯, 两种方式运行,具有电动运行能耗小,手动运行无源耗,并具有噪音小、 手电切换容易,使用灵活方便,特别在突然停电或切断电源情况时使用, 电源,尤其适合于家庭住宅和无障碍场所使用,既节能又可做健身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立面);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件5(手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件14(轿厢绳头组件)安装示意图。图中标示1、电机,2、联轴器,3、丝杆上支撑座,4、上支撑架,5、手动装 置,6、螺母,7、丝杆,8、丝杆下支撑座,9、下支撑架,10、轿厢,11、对重,12、 对重导轨,13、轿厢导靴,14、轿厢绳头组件,15、轿厢导轨,16、被动轮,17、主动 轮,18、连接器,19、手轮,20、手轮轴,21、主传轮,22、制动器,23、从动轮, 24、离合器,25、齿轮组,26、对重绳头组件,27、对重导向轮,28、轿厢导向轮, 29、转向轮,30、轿厢绳头组件安装架,31、手动装置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附图1-4为本技术的一最佳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详细
技术实现思路
和实施例;需要说明 的是附图的标记仅为参考标记。本技术的一种节能环保双动力电梯,它包括一电动运行机构和一手动装 置,电动时,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与丝杆配合的螺母,螺母固定不动;同时增加了一 套对重装置,为了手动运行时输入的力减小和电动运行时电机功率的降低,从而有效地 降低能源消耗及手动运行力的输入;轿厢采用背包式结构,驱动部分和导向装置位于 背部一侧,也可单面墙安装;轿厢绳头板装与顶部,平衡载重,使轿底的厚度缩减至 30mm,能有效地降低底坑要求;轿厢绳头组合采用卧放,相比垂直放置可以有效的降低 顶层空间的要求。能手动和电动 传动效率高, 也不需要备用所述电机5固定布置在井道的顶部或井道的下部。所述的轿厢绳头组件还包括轿厢绳头组件14、皮带或者链条或者绳索、对重绳头组件26、对重导向轮27、轿厢导向轮28、转向轮29、轿厢绳头组件安装架30,所述的 轿厢绳头组件14可以结合附图4清楚地了解它的结构和布置位置。所述的齿轮组25为一对斜齿轮,能将传动方向旋转90度。所述的手动装置5还包括,主传轮21与从动轮23之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带动, 所述从动轮23使所述离合器24中的轴转动带动所述齿轮组25转动,继而使安装在齿轮 组25上的主动轮17转动,主动轮17通过皮带或者链条带动被动轮16转动,被动轮16 通过连接器18达到与螺母6的同步转动。所述手动装置5还包括一连接器18,当手动逆向运行时,所述螺母6通过连接器 18与被动轮16同步转动,被动轮16通过皮带或者链条与主动轮17同步转动,主动轮17 通过齿轮组25和离合器24中的轴同步转动,从而保证电动运行时螺母6固定不动。所述电动运行时,所述离合器24逆向传动,螺母6转动引起离合器24的轴同步 转动使从动轮23转动,被动轮16通过皮带或者链条带动主传轮21转动,由于制动器22 得电卡死手轮轴20,能使螺母6转动时不会引起手轮19的转动。所述的电传动机构布置在井道的上部或下部,导向装置位于背部一侧,也可单 面靠墙安装。所述的轿厢导轨15左右各至少一根,而所述的轿厢导靴13布置在轿厢10的两 边或者各装两块,以使电梯沿轿厢导轨15上下运动时保证轿厢升降的平稳和可靠。所述丝杆7的定位还包括丝杆上支撑座3,上支撑架4、丝杆下支撑座8、下 支撑架9。上述的电机传动机构的安装是相对静止的电机1和与之配合的联轴器2、以及 上支撑架4,和电机传动机构连结的丝杆7,丝杆7安装在丝杆上支撑座3和丝杆下支撑 座8之间,及导向轿厢10的主导轨15和导向对重11的副导轨12,其中通过调节上支 撑架4来保证电机1的安装精度;通过丝杆上支撑座3和丝杆下支撑座8的调节保证丝杆 7的垂直度及与电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电梯,含手动和电动两种运行方式,它包括,  一围壁,直接作电梯井道;  一个载人或物的轿厢(10),所述轿厢(10)为背包式固定在螺母(6)的一侧,轿厢(10)的横截面与围壁的横截面保持一致能使轿厢(10)在围壁中升降;  一电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联轴器(2)、能垂直旋转的丝杆(7)和与丝杆相配合呈相对静止的螺母(6),所述的电机(1)与联轴器(2)和丝杆(7)三者为同步转动;  一对重装置,包括对重(11)、对重导轨(12)、轿厢导靴(13)、轿厢导轨(15);  一套轿厢绳头组件(14),轿厢绳头组件(14)卧放布置在轿厢(10)的顶部,能使轿底的厚度缩减至30mm;  一手动装置(5),所述手动装置(5)通过手动装置安装板(31)固定在轿厢(10)的背部,手动装置(5)包括:中间为手轮轴(20),手轮轴(20)面向轿厢侧装有一手轮(19),中间装有一主传轮(21),另一侧装有制动器(22),手动装置(5)内的右侧装有与手轮轴(20)平行的离合器(24),离合器(24)的输入轴上装有从动轮(23),离合器(24)的输出轴上装有齿轮组(25),齿轮组(25)的一端装有主动轮(17),手动装置(5)的左侧装螺母(6),螺母(6)的上面有被动轮(16),其中,制动器(22)在有电情况下卡死手轮轴(20),离合器(24)为单向传动,即只能在离合器输入轴输入扭矩,带动输出轴转动,逆向不动;  手动运行时,所述电机(10)制动,丝杆(7)不转动,通过手动装置(5)驱动螺母(6)使与螺母(6)固定的轿厢(10)升降;  电动运行时,所述手动装置(5)不动,电机(10)驱动丝杆(7)垂直旋转,带动螺母(6)和与之固定的轿厢(10)实现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杰张为民余林祁红飞陈俊胥文明徐祝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