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继昌专利>正文

可拼接的模块化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857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拼接的模块化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相拼接的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200),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200)的第一单元体(10)上设有第一卡条(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条(13)和第二卡槽(14),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模块单元(300),第三连接器模块单元(300)的第二单元体(30)上设有第三卡槽(31)、第三卡条(32)、第四卡条(33)和第四卡槽(34),外围固定框(40)套箍于上述模块单元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摆脱了当前机柜产品中固定组合的连接器的现状,因此具有可以自由组合排列,可以作为独立的连接零件进行批量生产,灵活组合使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电 子领域中用于电路传递、连接的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电子领域的机柜类产品,常常需要在两个结构件上 实现电功率或信号的传递、转接,而这种传递/转接的传统做法是就 是将所需要的电功率相、线(极)数和信号的点数集合在一个连接器里统一开模,或者是采用在多个不同组合的连接器同时使用;仅有的 一些组合方案也仅仅是将大电流的功率线、极数拼接的方法实现。这 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对于不同的电路设计就产生了很多的方案,通用 性和灵活性都不强,造成产品种类繁多用户选用困难,每个产品均需 单独开模和测试、认证,资源和成本均不具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拼装的模块化连接器,从而解决了目 前电力,电子领域机柜产品中在一个连接器壳体内仅可实现一种电路 连接方案的问题,即实现了在一个连接器壳体内可以自由组合成电流 大小不等,极数变化无穷的方案,为结构和电路的兼容设计提供可能。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可拼接的模块化连接6器,包括至少两个相拼接的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均包括方形柱状的第一单元体,在该柱状第一单元体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电连接件,该第一单元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凸起的第一卡条,与上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一卡槽的长轴线与第一单元体第一连接孔轴线平行,所述第一 卡条与第一卡槽断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的第一卡条与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的第一卡槽相插接。所述第一单元体的第二侧 面还设有凸起的第二卡条,所述第一单元体上与第二侧面相背的第四 侧面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条和第二卡槽的长轴线与第一单元 体第一连接孔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卡条与第二卡槽断面形状相同,所 述两个连接器模块单元的第二卡条及第二卡槽的轴线相重合。该模块化连接器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模块单元,该第三连接器模块 单元包括有方形柱状的第二单元体,所述第二单元体的柱体与第一连 接器模块单元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第一单元体的柱体等高,所述第 二单元体的柱体宽度是第一单元体的柱体宽度的整数倍,在第二单元 体中部设有第二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电连接件,所述第二 单元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三侧面 上设有凸起的第三卡条,所述第三卡槽与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和第二 连接器模块单元的第一卡条或第二卡条相插接,或者所述第三卡条与 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第一卡槽或第二卡 槽相插接。所述第二单元体的第三侧面设有第四卡条,与所述第三侧面相背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卡槽,第四卡条和第四卡槽的断面形状与 第一卡槽的断面形状相同。该模块化连接器还包括有第一外围固定框,该第一外围固定框中 的第一固定板内侧设有第五卡槽,该第五卡槽与其所接触第二单元体 和第一单元体上设有的卡条数量相等并断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外围 固定框中与第一固定板相对的第三固定板内侧设有第五卡条,所述该 第五卡条与其所接触第二单元体和第一单元体上设有的卡槽数量相 等并断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外围固定框中第二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 外侧面分别设有凸出的安装座,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 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之间用紧固件连接固定。或者,该模块化连接器还包括有第二外围固定框,该第二外围固定框包括四个"L"形框, 该四个"L"形框两两拼接成两个"U"形框架,该两个"U"形框架 套箍于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所组成的整体或 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和第三连接器模块单元所 组成整体的外面,所述两"U"形框架之间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连接成 一体,两"U"形框架外侧面分别设有凸出的安装座,所述两"U"形 框架内侧表面分别设有第六卡条和第六卡槽,该第六卡条和第六卡槽 分别与相接触连接器模块单元表面上的卡条或卡槽相插接。第一外围固定框或第二外围固定框上设有防反插机构,该防反插 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围固定框或第二外围固定框上表面上的两个以外 围固定框中心轴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 件和第二插接件为插孔或插销,所述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插接部位的断面形状不同。本技术提供的模块化连接器,摆脱了当前机柜产品中固定组 合的连接器的现状,同时摆脱了不同组合的连接器需要多次测试和认 证的现状,解决了因此带来的重复设计,无法兼容的问题。而且,由 于模块单元的通用性,因此具有可以自由组合排列,紧固件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同时,本技术模块化连接器可以作为独立的连接零 件进行批量生产,标准化模数设计,灵活组合使用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拼接的模块化连接器第一、二连接器模块单元采 用插孔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第一、二连接器模块单元采用插柱式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器采用第一外围固定框式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器采用第二外围固定框式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连接器模块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二连接器模块单元采用多孔式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由图1和图3中可知,这种可拼接的模块化连接器包 至少两个 相拼接的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200,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200均包括方形柱状 的第一单元体10,在该柱状第一单元体10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9, 该第一连接孔19内设置有电连接件20,该第一单元体10的第一侧 面上设有凸起的第一卡条11,与上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三侧面上设 有第一卡槽12,所述第一卡条11和第一卡槽12的长轴线与第一单 元体10第一连接孔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卡条11与第一卡槽12断面 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的第一卡条11与第二连接 器模块单元200的第一卡槽12相插接。由图1中可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体 10的第二侧面还设有凸起的第二卡条13,所述第一单元体10上与第 二侧面相背的第四侧面上设有第二卡槽14,所述第二卡条13和第二 卡槽14的长轴线与第一单元体10第一连接孔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卡 条13与第二卡槽14断面形状相同,所述两个连接器模块单元的第二 卡条13及第二卡槽14的轴线相重合。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连接件20为设置于第 一单元体IO第一连接孔内的电连接片(如图1所示),或者所述电连 接件20为插接在第一单元体10第一连接孔内的电连接柱(如图2所 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卡条11、第一卡槽 12、第二卡条13与第二卡槽14断面形状为梯形、"T"字形、大半椭圆形或大半圆形。由图6中可知,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体10的第一连接孔19为多个,在第一单元体10端面规则排布。由图3至图5中可知,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模块化连接器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模块单元300,该第三连接器模块单元 300包括有方形柱状的第二单元体30,所述第二单元体30的柱体与 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200第一单元体10 的柱体等高,所述第二单元体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拼接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相拼接的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200),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和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200)均包括方形柱状的第一单元体(10),在该柱状第一单元体(10)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9),该第一连接孔(19)内设置有电连接件(20),该第一单元体(10)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凸起的第一卡条(11),与上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一卡槽(12),所述第一卡条(11)和第一卡槽(12)的长轴线与第一单元体(10)第一连接孔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卡条(11)与第一卡槽(12)断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单元(100)的第一卡条(11)与第二连接器模块单元(200)的第一卡槽(12)相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继昌
申请(专利权)人:田继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