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英昌专利>正文

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479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其包含有:一底座,其两旁结合有上部贯穿有孔的支持部件,由一销杆将一踏板枢设其间,底座的一侧段落两旁间距设有数道引导部件,在底座的预设位置突设有一只以上的轴心以配合一小辅助轮及一大辅助轮组设其间,在大辅助轮的下方形成一截小辅助轮,临靠大辅助轮一侧的底座上组设有一中心齿轮;在底座一端与主连动杆相应一端的钩部扣设一弹性组件,在主连动杆一端形成的纵向槽孔中贯穿设置一杆段,杆段的突伸部位能切入踏板上相应位置的两旁缺口之间;依此组成的传动机构在动作时,由主连动杆两侧的排齿驱使相邻的小辅助轮及大辅助轮下方的小辅助轮动作,随即由大辅助轮带动中心齿轮按预设方向旋转,使结合在中心齿轮上的轴杆一端组设的对象进行单一方向转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可达到动作力稳定性较好的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在驱动对象作单一方向转动的传动机构的组体形态相当的多,其中通常 是通过齿轮组的传递将预转动的对象作一预设方向的驱动,这些传动机构在配合对象组装 上都可依据所需功能来达到预期的方向及动力传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形态的传动机构,其使传动组体能通过确 切的动力传输设置来达到稳定性较好的动力,以获得预期的带动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动机构,其包含有一 底座,其两旁结合有上部贯穿有孔的支持部件,通过一销杆将一踏板枢设其间;其特征在 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段落两旁间距设有数道引导部件,以配合一主连动杆能活动位移其间; 另在所述底座上的预设位置突设有一只以上的轴心以配合一小辅助轮及一大辅助轮组设 其间,其中所述大辅助轮的下方形成有一截小辅助轮,以使两相邻的所述小辅助轮能被活 动位移在所述引导部件之间的所述主连动杆上朝内侧的两排齿驱动;在临靠所述大辅助轮 一侧的底座上组设有一中心齿轮,以通过所述大辅助轮驱动所述中心齿轮作预设方向的转 动;在所述底座一端与所述主连动杆相应一端的钩部扣设一弹性组件,在所述主连动杆一 端形成的纵向槽孔中贯穿设置一杆段,该截杆段的突伸部位能切入所述踏板上相应位置的 两旁缺口之间;使用时,通过上述踏板的下压驱使所述主连动杆沿着所述底座两旁的引导 部件位移而入,并驱动相邻的所述小辅助轮及大辅助轮下方的小辅助轮动作,所述大辅助 轮则带动所述中心齿轮按预设方向旋转,结合在所述中心齿轮上的轴杆一端组设的对象便 进行单一方向转动。 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牵制在所述底座一端与所述主连动杆相应一端的 弹性组件的位移路径是凹设在所述底座中的一容纳空间,以使所述主连动杆及扣设其间的 弹性组件能沿着所述容纳空间按预设路径进退。 贯穿在所述主连动杆的纵向槽孔之间的杆段切入所述踏板两旁的缺口的形态大 于1/2周缘,以保持弹性的枢设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输出的动作力稳定性较好,能使结合在传动机构 上需进行单一方向转动的对象获得预期的带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传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传动机构的外观示意; 图3是本技术传动机构的俯视示意;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本技术传动机构动作的实施示意; 图6是本技术传动机构动作的一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传动机构动作的另一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说明如下。 本技术所提供的传动机构,如图1所示,传动机构7包含有一底座1、一主连动杆2、一踏板3、一小辅助轮4、一大辅助轮5、一中心齿轮6所组成。其中 底座l,其两旁结合有上部贯穿有孔111的支持部件ll,在底座1的另一段落两旁则间距设有数道引导部件12,在底座1上的预设位置突设有一只以上的轴心13U4、15,另在底座1的一端形成一钩部16,并沿着钩部16向另一端凹设一截容纳空间17。 主连动杆2,其具有与设置在底座1两旁的引导部件12的宽度相对应的驱动段21,驱动段21的内侧设有排齿22,在主连动杆2的一端形成一贯穿有纵向槽孔231的牵制段23,在牵制段23的一侧设有一钩部24。 —踏板3,其宽度与底座1的两支持部件11相配合,在踏板3临靠重心方位设有两 旁缺口 31 ,在本实施例中,缺口 31的形态必须大于1/2周缘,另在踏板3的靠上一端朝外延 伸出一截其间具有螺纹孔321的杆段32。 上述底座1、主连动杆2、踏板3在与小辅助轮4、大辅助轮5、中心齿轮6组装实施 时,如图1、图2所示,是将主连动杆2 —端的驱动段21沿着底座1两旁的引导部件12推移 而入(如图6所示),再将小辅助轮4、大辅助轮5靠下段落的一截小辅助轮51依序组设在 底座1上预设位置的轴心13、 14上,以使小辅助轮4及相临的这截小辅助轮51可与主连动 杆2两侧驱动段21的朝内排齿22啮合。 然后将一套筒61置入底座1 一端的轴心15内部(如图4所示),并将一滑筒62 套入中心齿轮6的下端空间,再将中心齿轮6套合入预设位置的轴心15之间,与相邻的大 辅助轮5形成啮合状(如图3所示)。如此,便可将一结合预作单向转动对象的轴杆8组设 入中心齿轮6中(如图4所示)。 之后,再将一弹性组件25两端分别扣设在底座1 一端的钩部16及主连动杆2相 应一端的钩部24之间,同时再取一截杆段26贯穿主连动杆2上的纵向槽孔231,而突伸出 的杆段26则可配合切入踏板3相应位置的两旁缺口 31之间(如图2所示),同时踏板3靠 上一端延伸出的杆段32则扣入底座1两旁支持部件11的孔111中,再通过一截螺固组件 18贯穿支持部件11及踏板3相应的螺纹孔321,以将两构件牢固结合,依此,组成一传动机 构7。 组成的传动机构7的动作实施如图5所示,用脚踩踏下压踏板3以驱使主连动杆 2朝一侧位移,主连动杆2的两驱动段21便会沿着底座1两旁的引导部件12移入,同时使 两驱动段21靠内一侧的排齿22带动相邻小辅助轮4及大辅助轮5下方的小辅助轮51转 动(如图6所示),当大辅助轮5下方的小辅助轮51转动时便会驱使上端的大辅助轮5旋转,并驱使相邻的中心齿轮6按预设的方向旋转(如图7所示),以使结合在中心齿轮6上 的轴杆8 —端组设的对象进行所需的单一方向转动,同时通过传动机构7所具备的确切的 动力传输设置来达到动作力稳定性较佳以获得预期的带动。权利要求一种传动机构,其包含有一底座,其两旁结合有上部贯穿有孔的支持部件,通过一销杆将一踏板枢设其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段落两旁间距设有数道引导部件,以配合一主连动杆能活动位移其间;另在所述底座上的预设位置突设有一只以上的轴心以配合一小辅助轮及一大辅助轮组设其间,其中所述大辅助轮的下方形成有一截小辅助轮,以使两相邻的所述小辅助轮能被活动位移在所述引导部件之间的所述主连动杆上朝内侧的两排齿驱动;在临靠所述大辅助轮一侧的底座上组设有一中心齿轮,以通过所述大辅助轮驱动所述中心齿轮作预设方向的转动;在所述底座一端与所述主连动杆相应一端的钩部扣设一弹性组件,在所述主连动杆一端形成的纵向槽孔中贯穿设置一杆段,该截杆段的突伸部位能切入所述踏板上相应位置的两旁缺口之间;使用时,通过上述踏板的下压驱使所述主连动杆沿着所述底座两旁的引导部件位移而入,并驱动相邻的所述小辅助轮及大辅助轮下方的小辅助轮动作,所述大辅助轮则带动所述中心齿轮按预设方向旋转,结合在所述中心齿轮上的轴杆一端组设的对象便进行单一方向转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牵制在所述底座一端与所述主连动杆 相应一端的弹性组件的位移路径是凹设在所述底座中的一容纳空间,以使所述主连动杆及 扣设其间的弹性组件能沿着所述容纳空间按预设路径进退。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贯穿在所述主连动杆的纵向槽孔之间 的杆段切入所述踏板两旁的缺口的形态大于1/2周缘,以保持弹性的枢设状态。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其包含有一底座,其两旁结合有上部贯穿有孔的支持部件,由一销杆将一踏板枢设其间,底座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机构,其包含有:    一底座,其两旁结合有上部贯穿有孔的支持部件,通过一销杆将一踏板枢设其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段落两旁间距设有数道引导部件,以配合一主连动杆能活动位移其间;另在所述底座上的预设位置突设有一只以上的轴心以配合一小辅助轮及一大辅助轮组设其间,其中所述大辅助轮的下方形成有一截小辅助轮,以使两相邻的所述小辅助轮能被活动位移在所述引导部件之间的所述主连动杆上朝内侧的两排齿驱动;在临靠所述大辅助轮一侧的底座上组设有一中心齿轮,以通过所述大辅助轮驱动所述中心齿轮作预设方向的转动;    在所述底座一端与所述主连动杆相应一端的钩部扣设一弹性组件,在所述主连动杆一端形成的纵向槽孔中贯穿设置一杆段,该截杆段的突伸部位能切入所述踏板上相应位置的两旁缺口之间;    使用时,通过上述踏板的下压驱使所述主连动杆沿着所述底座两旁的引导部件位移而入,并驱动相邻的所述小辅助轮及大辅助轮下方的小辅助轮动作,所述大辅助轮则带动所述中心齿轮按预设方向旋转,结合在所述中心齿轮上的轴杆一端组设的对象便进行单一方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魁
申请(专利权)人:吕英昌陈永苍吴文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