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调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4411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固定在弦乐器的颈上的变调夹,包括第一臂、第二臂、滑动支架、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弦贴靠区布置在该第一臂上,用于颈背侧的贴靠区布置在该第二臂上,通过该滑动支架将第一臂可移动地保持在第二臂上,并且该滑动支架具有移动引导部,该移动引导部由至少一个缝隙或者至少一个槽以具有横向于移动方向的开口方向的方式形成,该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在第一臂上形成,该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在第二臂上形成,其中,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的接触可以锁定第一臂与第二臂的相互分离可移动性,该相互分离可移动性使弦贴靠区与颈背侧贴靠区之间的间距变大,以及其中,开口方向至少近似平行于第一接触面和至少近似平行于第二接触面地定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在弦乐器的颈上的变调夹,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弦贴 靠区布置在该第一臂上,用于颈背侧的贴靠区布置在第二臂上。
技术介绍
变调夹用于缩短弦乐器弦的振动长度。变调夹在两个品丝(Bimd)之间围绕弦乐 器的颈夹紧并将弦压在品丝上。演奏技术上可利用的则是弦乐器的一个琴马与距该琴马最 近的该品丝之间的弦长度。DE 10 2006 059 821 B3公开了一种变调夹,其包括弦贴靠装置、用于将弦贴靠装 置固定在颈上的夹紧带和用于将夹紧带固定在弦贴靠装置上的固定装置。在弦贴靠装置上 布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板,通过该连接板,变调夹可以挂在弦乐器的颈上。EP 1 143 408 Bl公开了一种变调夹,其包括弦接触臂、夹紧臂和枢转连接装置, 该枢转连接装置将夹紧臂和弦接触臂在沿臂的一个位置上可枢转地相互连接。枢转连接装 置包括可松开的止动装置,该止动装置将枢转连接装置以及夹紧臂与弦接触臂的相对枢转 运动以逆着开口方向上的运动的方式有选择止动,其中,该止动装置同时允许在闭合方向 上的相对枢转运动。US 4,793,234公开了一种变调夹,其具有刚性臂,该刚性臂应当在弦乐器的弦之 上横向跨越颈地延伸。弦接触件布置在该臂上。弹性构成的C形部件与臂连接。通过该部 件可以施加夹紧力。US 2,604,805公开了一种变调夹,其包括两个L形部件,这两个部件通过螺栓与 所旋上的翼形螺母连接。GB 2 141 860A公开了一种具有U形框架的变调夹。US 6,573,440B1 公开了另一种变调夹。DE 358 280公开了一种用于琉特琴和类似乐器的、带有用于下压琴弦的弹簧的弦 按键。设置了两个装有手柄的半圆形臂,它们处于螺旋弹簧的内部,使得这些半圆形臂在挤 压时将与其连接的桥件从弦上抬起。设置了在乐器的颈上滑动的小滑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变调夹,其可以按照简单方式固定 在弦乐器的颈上并且具有有益的特性。该目的在开头所称的变调夹中依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得以实现,即,设置了滑 动支架,通过该滑动支架将第一臂可移动地保持在第二臂上,以及该滑动支架具有移动引 导部,该移动引导部由至少一个缝隙或者至少一个槽以带有横向于移动方向的开口方向的 方式形成,设置了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该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在 第一臂上形成,该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在第二臂上形成,其中,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和 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的接触可以锁定第一臂与第二臂的相互靠近可移动性(Aufeinanderzu-Verschieblichkeit),该相互靠近可移动性使弦贴靠区与颈背侧贴靠区之间的间距变 大,以及其中,开口方向至少近似平行于第一接触面和至少近似平行于第二接触面地定向。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变调夹能够以带有最少数量的所需构件的方式按照简单方式制造。可以单手操作变调夹;该变调夹可以利用一只手来安放并且可以将固定松开。接触面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S卩,使该接触面仅在通过颈向臂施加压力,也就是在 弦乐器的颈上进行固定或预固定的时候才起作用。由此可以给夹紧压力配量。对弦过大的 夹紧压力会使弦走调。过小的夹紧压力会使弦发出嗡嗡声。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中可 以进行最佳调节。滑动支架具有布置在第二臂上的移动引导部。这种移动弓I导部可以按照简单方式 构成。移动引导部由一个臂(例如像第二臂)上的至少一个缝隙或者至少一个槽形成。在 该至少一个缝隙内或者在至少一个槽内可以引导另一个臂(例如第一臂)或固定在另一臂 上的元件。如果至少一个缝隙或者至少一个槽的开口方向平行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 面,那么在结构上简单地构造的情况下,在无需其他用于固定的辅助工具(如螺丝钉 或者类似物)就将变调夹夹紧在颈上的时候,按照简单的方式锁定相互分离可移动性 (Auseinander-Verschiebtichkeit)。这以按照简单的方式允许单手操作性。在此方面,所 需构件的数量得以最小化。此外,可以按照简单的方式进行压力调节,这是因为可以实现相 互靠近可移动性。开口方向在此方面为横向于移动方向的方向。该方向指向外部空间并且是沉入方 向,通过该沉入方向,另一个臂的(至少一个)销钉件沉入到至少一个缝隙或槽内。开口方 向至少近似平行于弦。该开口方向此外横向于相应臂的侧面地定向。开口方向是如下这样的方向,S卩,对该方向,至少一个缝隙或至少一个槽至少在一 侧上不由在其上形成有该至少一个缝隙或至少一个槽的臂的材料来界定。开口方向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至少近似平行性在此方面,在第一接触面 和第二接触面的每个接触位置下,均存在,并且特别是第一臂相对于第二臂的每个位置下, 均存在。在由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其中第一臂和第二臂彼此之间仅仅是可枢转运动的变 调夹中产生的根本问题是,随着开始固定,弦贴靠区就不能再最佳地取向。直至达到最终的 夹紧位置,臂由于枢转支承结构而进行呈圆形的运动。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中,通过滑 动支架可以实现第一臂的线性运动,该线性运动横向和特别是至少近似垂直对着乐器的弦 地取向。由此可以实现将压力均勻地分布在所有弦上,并且可以按照简单方式校正由于变 调夹安放不精确而可能出现的误差。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中,第一臂或者第二臂可以各自一件式或者多件式地构 成。有益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以如下方式构成,S卩,当变 调夹在颈上夹紧时,由于接触而锁定相互分离可移动性。于是产生将第一臂在第二臂上的 相互分离可移动性锁定的压力。但尽管如此,操作者在要提高压紧力的时候仍可以使第一臂向第二臂运动。有益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以如下方式构成,S卩,使在5与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相互分离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相互靠近可移 动性可行。由此可以调节压紧力。特别是,移动引导部为线性引导部。第一臂在第二臂上可线性移动就足够。事实证明有益的是,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至少近似平行于移动引导部。由此可以 按照简单的方式使固定位置固定。在一种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臂通过至少一个销钉件保持在移动引导部 上。通过沉入到移动引导部内的至少一个销钉件,可以按照简单方式实现第一臂在第二臂 上的可移动性。至少一个销钉件可以是与第一臂分开的并且固定在该第一臂上的元件。该 销钉件也可以在臂上一体式地构成。该销钉件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栓(Zapfen)。至少一个销钉件的纵向延伸方向在此方面平行于至少一个缝隙或至少一个槽的 开口方向。于是,该纵向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一种具有优点的实施方式中,滑动支架构成为枢转滑动支架,其中,第一臂可相 对于第二臂枢转。由此可以使变调夹在弦乐器的颈上的安放和松开变得容易。通过第一臂 和第二臂的分离枢转使安放在颈上变得容易,其中,特别是使单手安放变得容易。此外,也 可以使松开变得容易。特别是,枢转滑动支架的枢转轴线垂直于移动引导部。由此,枢转滑动支架可以按 照简单方式构成。用于使第一臂在第二臂上移动引导的销钉件也可以充当用于枢转支架结 构的轴。枢转轴线在此方面优选平行于开口方向并由此也平行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有益的是,枢转滑动支架具有轴,该轴在移动引导部内可移动地被引导并且可以 在移动引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沃切泽
申请(专利权)人:维特纳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