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及设有枢纽器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53066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枢纽器,该枢纽器可连接于一电子装置的底座与上盖之间,其包含有一固定座、穿设于该固定座的一结合孔中的一枢轴、套设于该枢轴上的至少一第一管簧架以及二定位件,其中该定位件环设该枢轴并止撑于固定座的结合孔的孔壁上,借此设计,即使该固定座与该第一管簧架之间因摩损而产生间隙,也可借该定位件来避免该电子装置的上盖与枢轴在相对该电子装置的底座与固定座转动时产生晃动或脱落,又该定位件还可防止该枢轴、第一管簧架与固定座间所设的润滑油流散,有效达到使枢纽器保持稳定且顺畅转动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 一种可防 一枢轴晃动与脱落以及可防润滑油泄漏的枢纽器,以及设有此枢纽器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折叠式的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等,具有一底座及一可相对底座形成枢转或偏转角度的上盖,其两者间可于使用时相互开启,或于不使用时对折收合,以减小体积,便于存放或携带,而为了达到前述可枢转或偏转角度的作用,该底座与上盖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枢纽器。其中一种现有技术的枢纽器主要包含有一固定座、至少一管簧架以及一枢轴,该固定座与枢轴可分别与上述电子装置的底座与上盖相互结合,其中该固定座上轴向贯穿形成有相通的一结合孔与一定位槽;各管簧架的一端弯折形成一管状的套接部,而可穿设于固定座的结合孔中,管簧架的另 一端则突伸形成一 片体状的定位部,而可穿i殳定位于固定座的定位槽中;该枢轴贯穿各管簧架的套接部,其中该枢轴的外径大于管簧架的套接部的内管径,故会止撑该管簧架的套接部,使其贴附于固定座的结合孔的内壁面上,并使该枢轴与管簧架间可紧密结合,借该二者间的摩擦力,使与该枢轴相接的上盖可相对与该固定座相接的底座定位于任一角度位置。然而,因该固定座一般为铝合金材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会因为摩擦损耗而使管,簧架与固定座的内壁面间产生间隙,进而造成当上盖带动枢轴相对该固定座及底座开启或盖合时产生晃动,并造成异音,更甚者,还会导致该枢轴由该固定座脱落;此外,枢轴、管簧架与固定座的内壁面间为了减少相互磨损而所设的润滑油还会由该固定座的结合孔所形成的开口处流散,如此一来,不但会导致枢轴与管簧架之间转动不顺畅,该管簧架与固定座的内壁面间也会因相互磨损而导致枢轴相对该固定座晃动或脱落的情况更加严重。是以现有技术的枢纽器仍有其待进一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枢纽器及设有枢纽器的电子装置,希借此设计解决目前现有技术的枢纽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会因其固定座摩擦损耗而导致枢轴晃动、脱落以及润滑油泄漏的缺点。为了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使一枢纽器包括有一固定座,其上轴向贯穿形成有相通的一结合孔及一定位槽;一枢轴,其轴向穿设于固定座的结合孔中;至少一第一管簧架,其分别具有一管状的套接部以及沿该套接部的径向突伸的一呈片体状的定位部,该套接部套设于该枢轴上并穿设于固定座的结合孔中,该定位部则穿设定位于固定座的定位槽中,且该枢轴的外径大于该第一管簧架的套接部的内管径;二定位件,其轴向贯穿有一穿孔,该穿孔环设该枢轴,且该定位件止撑于固定座的结合孔孔壁间,前述第一管簧架位于该二定位件之间。又,上述枢纽器可进一步包含有一固定承架与一转动承架,以设置于一电子装置之间,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底座及一上盖,该固定承架固设于枢纽器的固定座外侧,并与电子装置的底座相互固接,该转动承架则固设于该枢轴上,并与电子装置的上盖相互固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枢纽器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使该第一管簧架与固定座的内壁面间因摩擦损耗而产生间隙时,可借该定位件以稳固该枢轴的位置,以避免该电子装置的上盖、转动承架与枢轴在相对该电子装置的底座与固定座转动时产生晃动或脱落;此外,该定位件还可进一步防止该枢轴、第一管簧架固定座的内壁面间所设的润滑油流散,有效达到减少该固定座与第 一管簧架之间相互磨损,使枢纽器保持稳定且顺畅转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枢纽器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枢纽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枢纽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枢纽器的侧视部分组件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设有枢纽器的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侧视部分组件剖面图;以及5图6为本技术的设有枢纽器的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侧视部分组件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及图5所示,本技术的枢纽器可设置于一电子装置80之间,该电子装置80包含有一底座81及一上盖82,而该枢纽器则包括有一固定座IO、 一枢轴20、至少一第一管簧架30、 一第二管簧架40、二定位件50、 一固定承架60以及一转动承架70,其中固定座IO上轴向贯穿形成有相通的一结合孔11及一定位槽12;枢轴20具有一连4妻部21,该连4妻部21的两端分别轴向突伸有一断面呈圆形的轴杆22及一断面呈非圓形的组接杆23,该轴杆22轴向穿i殳于固定座10的结合孔11中,该组接杆23突伸至该固定座10的外部,另于该连接部21上径向突伸有一限位凸部24;进一步参见图3所示,各第一管簧架30与该第二管簧架40分别具有一管状的套接部31、 41,以及沿该套接部31、 41的径向突伸的一呈片体状的定位部32、 42,其中,该第二管簧架40的定位部42的其中一端部处轴向突出于套接部41的端面形成有一挡止部43;配合参见图4所示,于组装时,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的套接部31、 41套设于该枢轴20的轴杆22上,并穿i殳于固定座10的结合孔11中,而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的定位部32、 42则穿i殳定位于固定座10的定位槽12中,其中该枢轴20的轴杆22的外径大于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的套接部31、 41的内管径,使该枢轴20的轴杆22与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40间可紧密结合。由于枢轴20的轴杆22的外径大于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的套接部31、 41的内管径,故枢轴20相对于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旋转时可相互干涉而产生扭力。且为了产生适当的扭力并减少磨损,还可于该枢轴20的轴杆22、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与固定座10的内壁面间填充润滑油,又,该第二管簧架40 i殳置于该4区轴20的限位凸部24的旁侧,使第二管簧架40的挡止部43与枢轴20的限位凸部24对应设置,当该枢轴20相对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转动时,可借枢轴20的限位凸部24的两端分别抵顶第二管簧架40的挡止部43,而达到限制该枢轴20的转动角度的目的;配合参见图5及图6所示,固定承架60固设于该固定座10外侧,并可进一步与电子装置80的底座81相互固接,转动承架70固设于该枢轴20的组接杆23上,并可进一步与电子装置80的上盖82相互固接,是以,当使用者带动电子装置80的上盖82相对底座81枢转时,可透过该转动承架70带动枢轴20,借该枢轴20的轴杆22与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间的摩擦力,使该上盖82可定位于任一角度位置;各定位件50的环侧上形成有一锯齿面51,且轴向贯穿有一穿孔52,该穿孔52孔径则略稍大于枢轴20的连接部21及轴杆22的外径,其中一定位件50环设枢轴20的连接部21,另 一定位件50则环设于枢轴20的轴杆22上靠近端部处,上述枢轴20的限位凸部24与该第一、第二管簧架30、 40位于该二定位件50之间。由于该穿孔52孔径则略梢大于枢轴20的连接部21及轴杆22的外径,使该枢轴20可于该定位件50的穿孔52间顺畅转动不产生干涉,又,该定位件50的外径大于固定座10的结合孔11的内孔径,且将定位件50紧密且稳固地结合于固定座10的结合孔11的孔壁间。枢轴20仅在于该二定位件50之间的轴杆22与第 一、第二管簧架30、 40产生扭力,而枢轴20本身与该二定位件50不产生4丑力地顺畅S走转。通过上述设计,该枢纽器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纽器,其包括有一固定座、一枢轴、至少一第一管簧架以及二定位件,其特征在于: 固定座上轴向贯穿形成有相通的一结合孔及一定位槽; 枢轴轴向穿设于固定座的结合孔中; 各第一管簧架分别具有一管状的套接部以及沿该套接部的径向突 伸的一呈片体状的定位部,该套接部套设于该枢轴上并穿设于固定座的结合孔中,该定位部则穿设定位于固定座的定位槽中,且该枢轴的外径大于该第一管簧架的套接部的内管径; 定位件轴向贯穿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孔径大于该枢轴的外径而环设该枢轴,且该定位 件止撑于固定座的结合孔孔壁间,上述第一管簧架位于该二定位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家豪刘文和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