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骨防刮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272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骨防刮手结构,包括中棒、安装在中棒上的下巢,所述下巢上通过绑线连接有支骨,支骨中间设有凹槽,两侧设有毛边,所述凹槽中固定安装有防刮手底塞,该防刮手底塞中间为凹槽,两侧为防刮弧,所述防刮弧覆盖在毛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伞骨的支骨上安装一个防刮手底塞,将支骨两侧边的毛边覆盖或形成平滑的弧边,当用户手指按压时,不会因毛边而造成手指刮伤,同时,增加的防刮手底塞与支骨还可以形成加强结构,能对伞骨起到补强的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特别是一种伞骨防刮手结构,该结构可有效防止用 户在撑开伞时伞骨刮手,同时还能对伞骨起到补强的效果。技术背景伞的构造大体是伞柄、伞骨、伞面三部分,其中伞柄是由多节相互滑套在一起的管体组成,主要用于支撑着整个伞;伞骨是由若干支多折式伞骨组 成,用于支撑整个伞面,能折叠能撑开,便于携带。目前伞的伞骨主要由支骨、内主骨、内连接骨、中连接骨、中主骨以及 外圆骨连接而成,其中伞骨在展开时,需要用户通过手指按在伞骨的支骨上, 用力上推以使伞骨展开支撑整个伞面,然而由于支骨与手指的接触面为一带 有毛边的棱,因此手指按压时,会造成手指刮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骨防刮手结构,该 结构通过在支骨中增加一个防刮手底塞,从而有效防止用户在撑开伞时伞骨 刮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伞骨防刮手结构,包括中棒(3)、安装在中棒(3)上的下巢(6), 所述下巢(6)上通过绑线(13)连接有支骨(4),支骨(4)中间设有凹槽 (406),两侧设有毛边(407),所述凹槽(406)中固定安装有防刮手底塞 (5),该防刮手底塞(5)中间为凹槽(502),两侧为防刮弧(503),所述 防刮弧(503)覆盖在毛边(407)上。所述防刮手底塞(5)底部设有卡扣(504),支骨(4)对应该卡扣(504)处设有穿孔(402),所述卡扣(504)卡嵌在穿孔(402)中。所述支骨(4)的两侧毛边(407)上设置有挡片(403),防刮手底塞(5)通过该挡片(403)固定在支骨(4)的凹槽(406)中。所述防刮手底塞(5)两侧边上设有凹孔(507),支骨(4)的两侧边对应位置设置凹孔(405),上述凹孔通过螺钉(404)固定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伞骨的支骨上安装一个防刮手底塞,将支骨两侧边的毛边覆盖或形成平滑的弧边,当用户手指按压时,不会因毛边而造成手指刮伤,同时,增加的防刮手底塞与支骨还可以形成加强结构,能对伞骨起到补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巢与支骨、防刮手底塞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方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B、 C-C方向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D-D方向剖视图。图中标识别说明伞尾l、上巢2、中棒3、支骨4、固定孔401、穿孔 402、挡片403、螺钉404、凹孔405、凹槽406、毛边407、防刮手底塞5、 固定半孔501、凹槽502、防刮弧503、卡扣504、固定圆孔505、卡位506、 凹孔507、下巢6、伞头7、内主骨8、内连接骨9、中连接骨10、中主骨11、外圆骨12、绑线13。具体实施方式为阐述本技术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实施例对本实用 新型做进一步说明。请参见图l-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伞骨防刮手结构,主要用于 防止用户在撑开伞时,刮伤手指;其主要包括有中棒3、安装在中棒3上端 的伞尾l、上巢2以及安装其下端的伞头7,其中在中棒3中间还固定有一 活动的下巢6,该下巢6可沿着中棒3上下移动,且下巢6上固定有螺母和 下巢螺牙,而在该下巢螺牙上还均匀的安装有多条支骨4,这些支骨4卡在 下巢6中,并通过绑线13连接在一起(见图2)。其中支骨4中间还固定有一个防刮手底塞5,该防刮手底塞5 —端通过 绑线13固定连接在下巢6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支骨4中,而支骨4一端也 固定连接在下巢6中,其另一端则分别与内主骨8中间连接,以及和内连接 骨9一端连接,所述内主骨8—端固定连接在上巢2中,另一端则与中主骨 11和中连接骨10连接,而内连接骨9的另一端则与中主骨11连接;这里中 连接骨IO中间固定在中主骨11中,两端分别与内主骨8和外圆骨12连接, 中主骨11的另一端与外圆骨12连接。优选实施例一,如图3 图5所示,其中支骨4一端设置有固定孔401, 中间为凹槽406,两侧为毛边407,在用户通过手指按压时,手指则直接按 压在毛边407上,容易造成手指刮伤,而在凹槽406中则固定有防刮手底塞 5,该防刮手底塞5前端可以为一个固定半孔501,也可以为一个固定圆孔 505,上述固定半孔501或固定圆孔505都与支骨4 一端的固定孔401对应, 并通过绑线13穿过上述孔中将其固定在下巢6中。所述防刮手底塞5中间也设置有凹槽502,该凹槽502的两端为防刮弧 503,而在防刮手底塞5的底部则设置有一个突起的卡扣504,对应的在支骨 4凹槽406中相应位置也设置有一个穿孔402,上述突起的卡扣504对应卡 在穿孔402中,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使防刮手底塞5紧密固定在支骨4的凹槽 406中。另外,见图5所示,图5为图4中A-A方向剖视图。其中防刮手底塞5 凹槽502两端的防刮弧503,对应与支骨4凹槽406两侧的毛边407相接触, 并使二者之间形成平滑过渡连接,以避免毛边407对手指造成刮伤。优选实施例二,如图6 图7所示,其中支骨4一端设置有固定孔401, 中间为凹槽406,两侧为毛边407,在用户通过手指按压时,手指则直接按 压在毛边407上,容易造成手指刮伤,而在凹槽406中则固定有防刮手底塞 5,该防刮手底塞5前端可以为一个固定半孔501,也可以为一个固定圆孔 505,上述固定半孔501或固定圆孔505都与支骨4 一端的固定孔401对应, 并通过绑线13穿过上述孔中将其固定在下巢6中。所述防刮手底塞5中间也设置有凹槽502,该凹槽502的两端为防刮弧 503,而在防刮弧503上还设置有下凹的卡位506,对应的在支骨4凹槽406 两侧的毛边407上,也对应设置有挡片403,当防刮手底塞5固定在支骨4 凹槽406中时,将上述挡片403压弯,使其刚好卡在防刮弧503下凹的卡位 506中,防止防刮手底塞5脱落,从而使防刮手底塞5紧密固定在支骨4的 凹槽406中。另外,见图7所示,图7为图6中B-B、 C-C方向剖视图。其中B-B为 支骨4与防刮手底塞5之间的剖面连接状态示意图,这里防刮手底塞5凹槽 502两端的防刮弧503,对应与支骨4凹槽406两侧的毛边407相接触,并使二者之间形成平滑过渡连接,以避免毛边407对手指造成刮伤;而C-C则为挡片403与卡位506连接处的剖视图,其中挡片403压弯后直接压在卡位 506上,使二者形成固定连接,以防止脱离。优选实施例三,如图8 图9所示,其中支骨4一端设置有固定孔401, 中间为凹槽406,两侧为毛边407,在用户通过手指按压时,手指则直接按 压在毛边407上,容易造成手指刮伤,而在凹槽406中则固定有防刮手底塞 5,该防刮手底塞5前端可以为一个固定半孔501,也可以为一个固定圆孔 505,上述固定半孔501或固定圆孔505都与支骨4 一端的固定孔401对应, 并通过绑线13穿过上述孔中将其固定在下巢6中。所述防刮手底塞5中间也设置有凹槽502,该凹槽502的两端为防刮弧 503,而在防刮弧503的两侧边上各设置有两个凹孔507,而对应的在支骨4 凹槽406两侧边上,也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骨防刮手结构,包括中棒(3)、安装在中棒(3)上的下巢(6),所述下巢(6)上通过绑线(13)连接有支骨(4),支骨(4)中间设有凹槽(406),两侧设有毛边(407),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06)中固定安装有防刮手底塞(5),该防刮手底塞(5)中间为凹槽(502),两侧为防刮弧(503),所述防刮弧(503)覆盖在毛边(40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阳荣双制伞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