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271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包括伞柄,所述伞柄由外管、内管和伞头构成,其中内管安装在外管中,外管固定在伞头中,所述内管中设有一U珠弹片,伞头的两侧对应该U珠弹片处设有按钮座和按钮,所述按钮通过按钮弹簧与U珠弹片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按压按钮,使按钮弹簧压迫U珠弹片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轻松实现伞骨的展开与收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且操作方便等优点,有效地提升了雨伞的结构品质及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雨伞,特别是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技术背景-伞的构造大体是伞柄、伞骨、伞面三部分,其中伞柄是由多节相互滑 套在一起的管体组成,主要用于支撑着整个伞;伞骨是由若干支多折式伞 骨组成,用于支撑整个伞面,能折叠能撑开,便于携带。现在常用雨伞的伞骨都是用铁板或铝板材料制造而成,伞布张开后, 伞面成弧形,显得美观流畅。但是由于铁板或铝板材料在雨天使用后,经 过长时间磨损会产生锈蚀,尤其是伞骨与伞柄连接部分会卡紧,不利于伞 骨的展开与收拢。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以增方 便伞骨的展开与收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包括伞柄,所述伞柄由外管(1)、内管(2)和伞头(6)构成,其中内管(2)安装在外管(1)中,外管(1)固定在 伞头(6)中,所述内管(2)中设有一U珠弹片(7),伞头(6)的两侧对 应该U珠弹片(7)处设有按钮座(5)和按钮(3),所述按钮(3)通过按 钮弹簧(4)与U珠弹片(7)连接。所述伞头(6)下端连接有伞头套(14)、伞头下套(10)和下伞头(15), 所述伞头下套(10)上设置有伞头下套孔(16),伞头(6)对应该伞头下 套孔(16)处设有伞头弹性凸件(8),该伞头弹性凸件(8)对应卡嵌在伞头下套孔(16)中。所述外管(1)上设有外管下固定对孔(18),该外管下固定对孔(18)中固定有固定件(17),所述外管(1)通过该固定件(17)固定在伞头(6)中。所述外管(1)上端固定有下巢(13),下巢(13)上连接有下巢螺牙 (21),该下巢螺牙(21)上设有上巢弹性凸件(19),所述上巢弹性凸件 (19)对应卡嵌在外管(1)上端外管上固定对孔(22)中。 所述下巢螺牙(21)外套有固定螺母(12)。 所述下巢螺牙(21)外侧设有蜂巢弹性缺口 (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按压按钮,使按钮弹簧压迫U珠弹 片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轻松实现伞骨的展开与收拢。本技术具有结构 简单、连接稳固且操作方便等优点,有效地提升了雨伞的结构品质及使用 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伞骨收拢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伞骨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伞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伞头下套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伞头下套主视图及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伞头与外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上巢与下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外管与内管连接示意图。图中标识说明外管l、内管2、按钮3、按钮弹簧4、按钮座5、伞头6、 U珠弹片7、伞头弹性凸件8、伞头下套孔9、伞头下套IO、上巢ll、固定螺母12、下巢13、伞头套14、下伞头15、伞头下套孔16、固定件17、 外管下固定对孔18、上巢弹性凸件19、蜂巢弹性缺口 20、下巢螺牙21、 外管上固定对孔22。具体实施方式为阐述本技术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实施例对本实 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主要包括有伞柄,所述伞 柄由外管1、内管2和伞头6构成,其中内管2安装在外管1中,外管1固 定在伞头6中。请参见图1 图2所示,其中图1为伞骨收拢状态示意图。此时下巢13 和上巢ll接触,伞骨则在固定螺母12的作用下带动伞骨收拢,如图2所 示,用力拉下固定螺母12,此时下巢13与上巢11之间分离,在固定螺母 12带动下,伞骨成展开状态,将伞布撑起,这里固定螺母12固定连接有外 管1、内管2,而在最下端则连接有伞头6、伞头套14、伞头下套10以及 下伞头。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伞柄剖视图。其中外管1内固定有内 管2,外部套有伞头6,所述伞头6上端设置有一按钮3,该按钮3上连接 有一个按钮弹簧4,对应该按钮3的另一侧设有按钮座5,在按钮3和按钮 座5之间的内管2中设置有U珠弹片7,该U珠弹片7 —侧与按钮座5处 相接触,另一侧上安装有一突起的定位扣,该定位扣卡设置在内管2和外 管l对应的开孔中,且露出部分卡在按钮弹簧4中,通过按压按钮3,可对 按钮弹簧4形成压力,通过按钮弹簧4发生弹性形变,并最终使按钮3与上述定位扣接触,将U珠弹片7下压,从而使内管2与外管1之间形成相 对移动,实现伞骨的收拢与展开。另外,伞头6的下端还连接有伞头套14、伞头下套10和下伞头15, 其中所述伞头下套10的侧壁上设置有伞头下套孔16,而伞头6对应该伞头 下套孔16处设有伞头弹性凸件8,该伞头弹性凸件8对应卡嵌在伞头下套 孔16中,保证伞头6与伞头下套IO之间的紧密连接。如图4 图5所示,图4为本技术伞头下套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 为本技术伞头下套主视图及剖视图。其中伞头6上端设置有一开孔, 该开孔对面处安装有按钮3,开孔中安装有按钮座5,在按钮座5和按钮3 之间的伞头中间设有按钮弹簧4,通过该按钮弹簧4将按钮3和按钮座5连 接。参见图5,在伞头6的下端则安装有伞头下套10,其中伞头6的下端 直径稍小,且在该部分上还设置有两个对称的伞头弹性凸件8,与伞头6下 端部分对应的伞头下套IO对应卡在该部分上,而与之位置相应的是,在伞 头下套10上也设置有与上述伞头弹性凸件8对应的伞头下套孔16,通过将 上述伞头弹性凸件8卡在伞头下套孔16中,可实现将二者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图6为本技术伞头与外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伞 头6中固定有外管1,其中在外管1的下管壁两侧上设有外管下固定对孔 18,而外管下固定对孔18中固定有固定件17,这里的固定件17较厚,且 外凸于外管l,伞头6固定在外管1夕卜,且通过上述固定件17与外管1之 间形成紧密连接。如图7所示图7为本技术上巢与下巢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外 管1上端固定有下巢13,所述下巢13上连接有下巢螺牙21,外部则套有固定螺母12,所述下巢螺牙21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且沿直径方向开有一 条蜂巢弹性缺口 20,另外在下巢螺牙21的内侧壁上还有两对应的上巢弹性凸件19,在外管1上端连接处也设置有两个对应的外管上固定对孔22,当 将外管1插入上述下巢螺牙21中时,上巢弹性凸件19则可对应卡在外管 上固定对孔22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技术外管与内管连接示意图。其中外管1 中固定有内管2,对应的在外管1和内管2上端部分都设置有一个开孔,而 内管2中固定有U珠弹片7,该U珠弹片7上设置有一个突起的定位扣, 该定位扣位于上述开孔中,而外管1的下端还有两开孔,该开孔两侧固定 有锌片23,用于将外管l夹持。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进行了详细介 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 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 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 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包括伞柄,所述伞柄由外管(1)、内管(2)和伞头(6)构成,其中内管(2)安装在外管(1)中,外管(1)固定在伞头(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中设有一U珠弹片(7),伞头(6)的两侧对应该U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改良直伞骨结构,包括伞柄,所述伞柄由外管(1)、内管(2)和伞头(6)构成,其中内管(2)安装在外管(1)中,外管(1)固定在伞头(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中设有一U珠弹片(7),伞头(6)的两侧对应该U珠弹片(7)处设有按钮座(5)和按钮(3),所述按钮(3)通过按钮弹簧(4)与U珠弹片(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阳荣双制伞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