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植牛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167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牛体、羊体内用人工手术培养天然牛黄的方法.在牛体、羊体的胆囊内用人工手术植入带菌的"菌核",10-13个月后便可长出假性结石—牛黄.每只牛黄重可达2-4克,收入1000-2000元.手术简单易行,不影响牛羊的采食、行动和育肥增重.(*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牛体、羊体内用人工手术培养天然牛黄的方法。牛黄就是胆结石,是一种名贵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镇惊等功效,是很多著名的中成药不可缺少的药物。自然形成的牛黄数量很少,价格昂贵,供不应求,故扩大天然牛黄的“生产”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牛体上、羊体上通过手术措施培养天然牛黄以达到扩大牛黄“生产”的目的。人工培植天然牛黄的关键措施牛的胆囊手术过程如下1、保定一律施行柱栏内(或者柱栏外侧)站立保定。或者两树之间站立保定。个体大的牛,以柱栏内站立保定较为方便安全。个体小的牛以柱栏外侧或者两树间(即二柱栏)保定较为方便。站立保定的好处是胆囊的位置恒定,不因腹腔脏器的挤压而移动,切开腹壁后牵引胆囊容易。且切开胆囊后胆汁不会流入和污染腹腔。闭合手术创口容易。对羊就不必采用这一保定措施只作左侧横卧保定即可。2、麻醉对牛采用综合麻醉。即视牛只个体的大小和体重的情况,用95%的酒精400-700毫升,加常水稀释成30-33%的浓度。用橡皮瓶灌服作基础麻醉,然后用2-3%盐酸普鲁卡因麻醉手术部位的肋间神经及其背侧皮支和前后相邻的肋骨间神经及其背侧皮支,注射时在肋骨后缘和骼肋肌外缘相交处刺入针头,直抵肋骨,再将针头滑过肋骨后缘向深部刺入0.3-0.5厘米,注射药液10毫升,然后将针头退至皮下,再注射药液10毫升。用同样的方法麻醉前后相邻的肋间神经。如此麻醉,一般牛只都能安静地站立在柱栏内接受整个手术。羊的麻醉用0.5%盐酸普鲁卡因10-20毫升作术部直线浸润麻醉。3、手术通路对牛一般说来有下述三种通路(1)截除右侧第十一肋骨中部一段作为手术通路,此路离胆囊最近,继续进行胆囊手术也比较方便,但截除一段肋骨的手术较为复杂,不易普及施行。(2)右侧倒数第二肋间隙作手术通路;此法切口偏后,胆囊不易牵引出刀口。(3)右侧倒数第三肋间隙手术通路;此路较为适宜;其切口的起始部在右侧肩端水平线与第十一肋骨前缘交界处之前1-2厘米,由此点向上3-7厘米处作为切口的起点(视牛只个体的大小)平行肋骨向上切8-10厘米。羊的手术通路右侧倒数第三肋间自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做为切口的起始点向上做切口6-8厘米。4、术式牛、羊保定麻醉后,术野剪毛或剔毛,并作常规消毒后均按下述术式进行。(1)自切口起始部依次切开皮肤,和各层肌肉。然后仔细切开腹膜,即可直接在切口下稍前方见到或摸到胆囊。牛的胆壁一般都相当厚,其质地和色泽均不易与胃壁区分。如果早上或上午进行手术手术前未予采食,其胆囊内充满胆汁,触摸时有波动感,用灭菌过的注射器针头抽取胆汁。如果手术前已采食,胆囊胆汁多已排空,则只能根据盲囊状的形态及其与肝脏的联系作出判断。同时在胆囊的外侧面,沿胆囊的纵轴有宽约1厘米长的脂肪带紧贴在胆囊浆膜下,并终止于胆囊底,终止端呈钝园形,这一点可以作判定胆囊的一个特点。(2)将胆囊游离部牵引出腹壁切口,交由助手固定。(3)在胆囊血管较少处切开胆囊(如果胆囊内充满胆汁,可用注射器将胆汁抽出一部份再切开,待植入晶核后缝合胆囊过程中再注还于胆囊内)(4)植入“晶核”和菌种所用的“晶核”主要是用12#或者18#医用丝线做成的毛球,毛球的直径为1.5厘米左右,重约0.3-0.6克,制作的方法如同制作小孩毛线帽上的毛球,线头全部朝外。每个线头都称重记录。“晶核”材料也可用壶垢石(水垢)、海浮石等材料制作。有了适当的“晶核”在正常的胆汁中并不一定能形成牛黄,只有在一定的细菌存在下,才能形成牛黄。固“晶核”的植入同时要植入细菌。我们所用的细菌是从产天然牛黄的牛的胆汁中分离、培养出来的大肠杆菌。同时为了保持大肠杆菌在胆囊内的持久性,采用将“晶核”放入大肠杆菌培养液中进行24-28小时的培养、吸附后一并植入胆囊内。(5)缝合胆囊分二层进行,第一层作全层连续缝合或全层连续内翻缝合(即康乃尔氏缝合);第二层作浆膜和肌层的连续水平内翻缝合(也叫库新式缝合);缝合完后将牵引出切口外的胆囊表面涂抹一层油剂青霉素或灭菌的液体石蜡,然后还纳胆囊于腹腔中。(6)缝合腹腔创口一般缝合三层,即连续缝合腹膜;连续缝合肌肉,内外肋间肌均可一次,不必分层进行;皮肤作结节缝合,并作结系绷带保护创口,腹壁创口可用高浓度酒精处理,不置其它药物,皮肤切口外缘在缝合前用碘酊处理。整个手术过程中出血不多,由于切口离隔附着线尚有一定的距离,固不会损伤隔肌,造成气胸甚至窒息的弊端。由于手术位置较高不会有腹壁疝等后遗症发生,由于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故不会发生感染。实践证明上述手术后既不影响牛的采食、行动和育肥增重与繁殖。羊的手术,除手术通路外(羊的手术通路前面已述)和牛相同。这种用人工方法“生产”天然牛黄成功率在75%以上,由于菌种失活等原因尚有不到25%不能成功。每头牛体、羊体用上述方法,手术后10-13个月可长出牛黄2-4克,按每公斤牛黄4-6万元计算,则每头牛、羊手术后可创1000-2000元的收入。在羊体上手术后生成的羊黄和牛体上生成的牛黄,成份、性状均一样。因羊的数量极大,其总数远远超过牛的数量,每年秋、冬大量宰杀,可见绵羊的假性结石(羊黄)的来源更多,故其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牛体、羊体内用人工手段培养天然牛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手术在牛体、羊体的胆囊内植入带菌的“晶核”使其生成假性结石--牛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牛体、羊体内用人工手段培养天然牛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手术在牛体、羊体的胆囊内植入带菌的“晶核”使其生成假性结石--牛黄。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成风周自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石河子农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