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铁路机车车辆检修设备,特别是动车组检修股道作业平台翻板与防护网翻板的机构及气、电控制系统。在动车组检修股道两侧设置平台翻板17与防护网翻板18,这两种翻板构成一个单元,由一个气、电控制系统单元控制,平台翻板17是由4至8块踏板组成,踏板5上方圆钢管4左、右两侧与相邻踏板1、20上方圆钢管2、19之间安装非刚性连接件3,非刚性连接件3的圆钢板31固定在踏板1、5上方圆钢管2、4右端部中,圆钢板31中心有螺栓孔,长螺帽螺栓32与圆钢板31中心螺栓孔相匹配,并拧入螺栓孔中,长螺帽螺栓32的长螺帽33在相邻踏板5、20上方的圆钢管4、19内,但与圆钢管4、19不接触,还使踏板1、5共同翻上翻下。从而使检修人员在车顶上进行检修作业时可以确保车顶不受损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铁路机车车辆检修设备,特别是动车组检修股道作业平台 翻板与防护网翻板的机构及气、电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动车组检修人员为完成车顶检修作业,检修人员在作业平台三层上无法进行,需 要在作业平台和防护网上设翻板,而且用时能翻下,不用时翻起,目前应用的翻板中踏板与 踏板之间翻起翻下动作不同步,更严重的是,有失控现象,翻板从竖直状态突然翻下打击动 车组车顶,使动车组车顶遭到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在三层作业平台9的第三层上 设计一种检修人员到车顶上进行检修作业时需要的平台翻板17与防护网翻板18,两种翻 板翻起翻下过程中动作要同步,同时动作缓慢地从竖直状态翻下并轻轻落在车顶上,确保 车顶不受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设计方案来实现的在动车组检修股道两侧设置平 台翻板17与防护网翻板18,这两种翻板构成一个单元,由一个气、电控制系统单元控制,平 台翻板17是由4至8块踏板组成,踏板5上方圆钢管4左、右两侧与相邻踏板1、20上方圆 钢管2、19之间安装非刚性连接件3,非刚性连接件3的圆钢板31固定在踏板1、5上方圆钢 管2、4右端部中,圆钢板31中心有螺栓孔,长螺帽螺栓32与圆钢板31中心螺栓孔相匹配, 并拧入螺栓孔中,长螺帽螺栓32的长螺帽33在相邻踏板5、20上方的圆钢管4、19内,但与 圆钢管4、19不接触,还使踏板1、5、共同翻上翻下。非刚性连接一方面确保相邻两块踏板翻起、翻下同步进行,另一方面如果其中一 块踏板出现故障,将这块踏板上方圆钢管左、右的长螺帽螺栓32与相邻踏板上方圆钢管脱 开(故六角螺帽的长度至少比正常螺帽长一倍),对有故障的踏板进行修理,两侧相邻的踏 板照常进行作业。在每块踏板中间底部装踏板翻板机构8,踏板翻板机构8左右两处底部装 踏板折叠机构7,在每块踏板上方的圆钢管上分段装弹性套6,防护网翻板18是由4至8块 栏板106组成,每块栏板106中间底部装栏板翻板机构10,栏板翻板机构10左右两处底部 装栏板折叠机构12,栏板106顶部装弹性护板107。踏板翻板机构8的前端带锁气缸83安装在平台9下方,活塞杆82与铰接板81底 部铰接,气缸83底与平台9下方的凸耳92铰接,铰接板81上部固定在踏板5底部的方钢 51上,铰接板81中部与平台9下方的凸耳91铰接。踏板折摺机构7的铰接板71上部固定在踏板5底部的方钢51上,铰接板71底部 与平台9内下方的凸耳93铰接。防护网翻板18是由4至8栏板(106)组成,每块栏板(106)中间底部装栏板翻板 机构10,栏板翻板机构10左右两处底部装栏板折叠机构12。栏板翻板机构10的前端带锁 气缸101底铰接在防护网11立柱的凸耳111上,活塞杆102与铰接板103铰接,铰接板103另一端与栏板翻板106的方钢105固定,并与防护网11下端的连接座104铰接,栏板翻板 106顶部装弹性护板107。栏板折叠机构12的铰接板121与栏板翻板106底部的方钢105固定,并与防护网 11下端的连接座122铰接。一个单元气、电控制系统中有4至8个三位五通电磁阀,其中2至4个三位五通电 磁阀15控制4至8块踏板上的踏板翻板机构8中的前端带锁气缸83,每1个三位五通电磁 阀15控制两个前端带锁气缸83,另外2至4个三位五通电磁阀16控制4至8块栏板翻板 106上的栏板翻板机构10中的前端带锁气缸101,每1个三位五通电磁阀16控制两个前端 带锁气缸101,每个前端带锁气缸83、101的两气管均装单向节流阀13,前端带锁气缸83、 101安装磁性开关14和调速阀,磁性开关14是翻板位置信号,当气缸推动翻板平稳翻上,到 达竖直位置后,通过磁性开关14检测是否到位,待气缸的前端锁保证翻板可靠的处于竖直 位置,由PLC出口输出给门禁安全系统,当所有的翻板都可靠锁止后,动车才能够离库。一个单元气、电控制系统有一个包括ISR和ISF开关的按钮盒控制两侧的平台 翻板17与防护网翻板18翻起翻下,按钮盒安装在其控制的翻板中间,有六个控制指示灯 (1H1 6)安装在栏杆上。本技术的优点平台翻板中安装非刚性连接件,一方面确保相邻两块踏板翻 起、落下同步进行,另一方面如果其中一块踏板,可单独修理出现故障的踏板,不影响其它 踏板作业,由于气、电控制系统的有磁性开关、调速阀和气缸前端锁使翻板落下时平稳对车 顶无冲击,翻板落下后也无压力,车顶保持完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主视图图2-股道翻板分布示意图图3-图1的A-A局部视图(平台翻板结构图)图4-图1的B-B局部视图(防护网翻板结构图)图5-非刚性连接剖视图图6-两相邻踏板不连接时的剖视视图图7-图5的E向视图图8-图3的C-C视图图9-图4的D-D视图图10-1个气、电控制系统单元原理图图11-1个三位五通电磁阀控制两个气缸原理图附图标号说明1-踏板 2-圆钢管 3-非刚性连接件31-圆钢板84-铰接轴11-防护网32-长螺帽螺栓9-作业平台111-凸耳33-长螺帽91-凸耳12-栏板折摺机构4-圆钢管92-凸耳121-铰接板5-踏板93-凸耳122-连接座51-方钢10-栏板翻板机构123-铰接轴6-弹性套101-前端带锁气缸 13-单向节流阀7-踏板折摺机构102-活塞杆14-磁性开关71-铰接板103-铰接板15-三位五通电磁阀72-铰接轴104-连接座16-三位五通电磁阀8-踏板翻板机构105-方钢17-平台翻板81-铰接板106-栏板18-防护网翻板82-活塞杆107-弹性护板19-圆钢管83-前端带锁气缸108-铰接轴20-踏板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检修作业时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附图1 动车组没有进入检修股道时,平台翻板17中的踏板5与防护网翻板18中 的栏板106处于竖直状态附图1、2、3、4、7动车组检修股道两侧的平台翻板17与防护网翻板18构成一个单元,由一个单元 气、电控制系统控制,平台翻板17是由6块踏板组成,踏板1上方的圆钢管2与相邻踏板5 上方的圆钢管4之间装非刚性连接件3,每块踏板中间底部装踏板翻板机构8,踏板翻板机 构8左右两处底部装踏板折叠机构7,在每块踏板上方的圆钢管上装弹性套6,防护网翻板 18是由6块栏板106组成,每块栏板106中间底部装栏板翻板机构10,栏板翻板机构10左 右两处底部装栏板折叠机构12,栏板翻板106顶部装弹性护板107。附图 5、6、7非刚性连接件3的圆钢板31固定在踏板1上方的圆钢管2端部中,圆钢板31中 心有螺栓孔,长螺帽螺栓32与圆钢板31中心螺栓孔相匹配,并拧入螺栓孔中,长螺帽螺栓 32的长螺帽33在相邻踏板上方的圆钢管4内,但与圆钢管4不接触。非刚性连接的目的一方面确保相邻两块踏板翻起、落下同步进行,另一方面,如果 其中一块踏板出现故障,将这块踏板上方圆钢管左、右的长螺帽螺栓32调整到与相邻踏板 上方圆钢管脱开,对有故障的踏板进行修理,两侧相邻的踏板照常进行作业。每块踏板中间 底部装踏板翻板机构8,踏板翻板机构8左右两处底部装踏板折摺机构7,在每块踏板上方 圆钢管上分段装弹性套6,减轻踏板对车顶的冲击并防止踏板磨损车顶。附图 1、3、8踏板翻板机构8的前端带锁气缸83安装在平台9下方,活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车组作业平台翻板与防护网翻板的机构及气、电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三层作业平台(9)的第三层上装平台翻板(17),在防护网(11)上装防护网翻板(18),平台翻板(17)与防护网翻板(18)构成一个单元,由一个气、电控制系统单元控制,平台翻板(17)是由4至8块踏板组成,踏板(5)上方的圆钢管(4)左、右两端与相邻踏板(1、20)上方的圆钢管(2、19)之间装非刚性连接件(3),在每块踏板中间底部装踏板翻板机构(8),踏板翻板机构(8)左、右两处底部装踏板折叠机构(7),在每块踏板上方的圆钢管上分段装弹性套(6),防护网翻板(18)是由4至8块栏板(106)组成,每块栏板(106)中间底部装栏板翻板机构(10),栏板翻板机构(10)左右两处底部装栏板折叠机构(12),栏板(106)顶部装弹性护板(10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泉,贤慧,谭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