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3960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应用于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外并连通室内空间,所述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至少包括:送风管道,多个温度传感器及多个开关装置,其中所述送风管道上依据室内的温度梯度所呈现的水平位置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出风口设置,所述多个开关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各该出风口用以控制该出风口的开启及关闭的,各该所述开关装置分别对应电性连接各该温度传感器,用以接收到对应的温度传感器发送之触发信号时打开出风口,以使该热交换器输送之风流输入室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外环境温度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称热交换器,其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 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随着各类产业的发展,很多大型的制造型公司或者服务性公司都建 构有计算机房、恒温实验室或者设备车间等,该类场合所用到的热交换器的主要功能是确 保特定环境内保持特定的温度,因而对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效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 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道式换 热器、分体式换热器、窗式换热器等,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 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该管道式换热器是通过设置于室外的热交换器吸收室内的热量,并将室内热量和 室外的热量通过热交换介质混合换热后,再通过一根从该室外热交换器导向室内地面的管 道将换热后的气温输送于室内,我们知道,在室内环境中的温度具有一个温度梯度,所述的 室内温度梯度就是指室内由地板至天花板的水平面上呈递增的温度趋势,由此可知,由于 现有技术中的管道式换热器其通风管道的热量输出端只设置在一个水平面的位置上,则不 能使输入室内的风分布到不同的水平高度,换言之,则不能打破温度梯度的存在,进而造成 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利用率很低,这样以来,不但降低了热交换的效率,更是浪费了大量的能 源,由此产生的设备运作成本也大大增加,因而,如何设计一种可节省能源的新型热交换智 能送风装置,以避免上述之种种缺失,实为相关领域之业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智能送风装 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室外环境温度的利用率很低、浪费能源以及设备运作成本过高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应用于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外并具有用以连通室内空间的进风道,该热交换器内具 有用以将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智能送 风装置至少包括送风管道,多个温度传感器,以及多个开关装置。其中,所述送风管道连通 所述热交换器,所述送风管道置于室内且与地面相垂直,所述送风管道上依据室内的温度 梯度所呈现的水平位置开设有多个出风口 ;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出风口 设置,用以感测各该出风口水平位置的温度,并于感测到该出风口的温度达到预设范围值 时发出一触发信号;所述多个开关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各该出风口用以控制该出风口的开启 及关闭,各该所述开关装置分别对应电性连接各该温度传感器,用以接收到对应的温度传感器发送之触发信号时打开出风口,以使该热交换器输送之风流输入室内。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中,所述送风管道的出风口具有多个页片,且所 述多个页片受所述开关装置控制,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装置为电子阀。所述多个温度 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感测系数,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测系数依据室内的温度梯度所 呈现的水平位置设置。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送风管道上依据室 内的温度梯度所呈现的水平位置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并在各该出风口上对应设置温度传感 器以及电子开关,用以使处于一水平高度的温度传感器感测到一预设的温度值时打开出风 口,以使该热交换器输送之风流有目的地输入室内,进而使输入室内的风可以分布到不同 的水平高度,以对应温度梯度的不同水平面,进而提高了室外环境温度的利用率,同时达到 节省能源的目的,也降低设备运作的成本,进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 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 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 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实施方式示意图;需要说明 的是,图式中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式,而仅以示意的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其组件布局 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应用于热交换器,用以对例如计 算机房、恒温实验室或者设备车间等特定环境进行室内外的热交换作业,所述热交换器11 设置于室外并连通室内空间,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11可为例如管道式换热器、 分体式换热器、窗式换热器等。所述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至少包括送风管道12,多个温度 传感器13及多个开关装置14。所述热交换器11设置于室外并具有用以连通室内空间的进风道111,该热交换器 11内具有用以将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112 ;于本实施方式中,所 述热交换介质112可例如为水、冷却剂、或者铜板等,凡使所述热交换器11可以进行室外空 气和室内空气热交换的交换介质均适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进风道111穿透墙体设置,用于将 室内之热量导入所述热交换器11,以使其与室外热量进行交换。所述送风管道12连通所述热交换器11,所述送风管道12置于室内且与地面2相 垂直,相应地,所述送风管道12亦与室内天花板3相垂直,所述送风管道12上依据室内的 温度梯度所呈现的水平位置开设有多个出风口 121 ;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管道12的 出风口 121具有多个页片(未图示),于具体的形态中所述出风口 121的多个页片可例如为 百叶窗结构,当然,亦可以呈选自包括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方形结构、矩形结构、梯形结 构、菱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及多边形结构所组成群组之其中一者。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3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出风口 121设置,用以感测各该出风口 121水平位置的温度,并于感测到该出风口 121的温度达到预设范围值时发出一触发信号; 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3具有不同的感测系数,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 13的感测系数依据室内的温度梯度所呈现的水平位置设置。所述多个开关装置14分别对应设置各该出风口 121用以控制该出风口 121的开 启及关闭,各该所述开关装置14分别对应电性连接各该温度传感器13,用以接收到对应的 温度传感器13发送之触发信号时打开出风口 121,以使该热交换器11输送之风流输入室 内。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装置14为电子阀,所述多个页片受为电子阀的开关装置14 控制,换言之,所述电子阀的开关装置14可以驱动所述多个页片,然,并不局限于此,凡可 驱动将所述出风口 121的页片进行开启或关闭作业的机构均适用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在热交换的过程中,依据室内的温度梯度由设置于不同高度的出风口 121 上的温度感测器13感测该水平位置的温度,如此以控制位于不同高度的出风口 121进行定 向及定水平高度地送风,以使该热交换器输送之风流有目的地输入室内,进而达到节省能 源的目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送风管道上依据室 内的温度梯度所呈现的水平位置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并在各该出风口上对应设置温度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应用于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外并具有用以连通室内空间的进风道,该热交换器内具有用以将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智能送风装置至少包括:送风管道,连通所述热交换器,所述送风管道置于室内且与地面相垂直,所述送风管道上依据室内的温度梯度所呈现的水平位置开设有多个出风口;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出风口设置,用以感测各该出风口水平位置的温度,并于感测到该出风口的温度达到预设范围值时发出一触发信号;以及多个开关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各该出风口用以控制该出风口的开启及关闭,各该所述开关装置分别对应电性连接各该温度传感器,用以接收到对应的温度传感器发送之触发信号时打开出风口,以使该热交换器输送之风流输入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卫陈雅君黄轶周正裕朱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