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抗癌新药〃抗癌灵〃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374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抗癌新药“抗癌灵”,是以苯酚,氯乙酸,氢氧化钠,碳酸钠为原料经合成先制得苯氧乙酸,再加入乙醇酯化制得4-氯苯氧乙酸乙酯工艺过程合成,收得率达96-98%。该产品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单斜晶体,其熔点为48-49℃,可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在空气中化学性质稳定,对小白鼠接种S180肿瘤后进行“抗癌灵”疗效实验,结果表明,当剂量浓度为250毫克/公斤时,抑瘤率为42%,显著性有效度大于99%。(*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癌药的合成工艺,特别是抗癌新药4-氯苯氧乙酸乙酯的合成工艺。苯氧乙酸的卤素衍生物,例如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是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苯氧乙酸也是有效的植物生长素。在药物应用方面,已知对氯苯异丁酸乙酯,又名祛脂乙酯是降胆固醇药。有研究表明,当4-氯苯氧乙酸与盐酸氯酯醒(遗尿丁)及二甲胺乙醇联合使用时,4-氯苯氧乙酸在提高小血鼠的活性方面起主要作用(PolandJ.Pharmacol.Pharm.28∶137-142(2)1976)。至今没有检索到有关4-氯苯氧乙酸乙酯作为抗癌药使用的报导。专利技术人在研究植物生长素时,发现4-氯苯氧乙酸乙酯在提高植物的座果率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后来在作该化合物的药理试验时,意外地发现它对小白鼠的癌细胞有显著的杀死或抑制作用。专利技术人把这种抗癌新药命名为“抗癌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制取抗癌新药“抗癌灵”4-氯苯氧乙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确定产品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抗癌新药“抗癌灵”4-氯苯氧乙酸乙酯的合成工艺如下1.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 2.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3.苯酚钠与氯乙酸钠反应生成苯氧乙酸钠 4.苯氧乙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苯氧乙酸 5.苯氧乙酸与双氧水及盐酸反应生成对氯苯氧乙酸 6.对氯苯氧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4-氯苯氧乙酸乙酯 催化剂Ⅰ为三氯化铁FeCl3。催化剂Ⅱ为硫酸H2SO4。对反应产品“抗癌灵”4-氯苯氧乙酸乙酯的特性进行各种检测,其结果为1.“抗癌灵”系无色透明片状晶体,能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在空气中化学性质稳定;2.其晶体熔点为48~49℃;3.测得晶体密度为ρobv=1.317克/厘米3,ρcol=1.319克/厘米3;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以KBr为基物质,“抗癌灵”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附图说明图1),对照4-氯苯氧乙酸的红外光谱(图2),发现在1750cm-1和1200cm-1附近出现了酯的特征振动吸收带,在3200cm-1~2500cm-1缔合酸的宽散的特征吸收带和1730cm-1~1700cm-1,915cm-1的特征吸收带消失。5.X-射线测定结果采用Cu靶(λka=1.542A°)对“抗癌灵”单晶晶体摄取a,b和c轴向的摆动图,Weissonberg零层展开图和a轴,c轴的Weissonberg壹层展开图。根据其X-射线衍射图的对称分布可判断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劳厄点群为C2h-2/m。将Weissonberg零层和壹层展开图指标化,获得该晶体衍射点的系统消光规律hkl无限制holl=2n存在okok=2n存在确定“抗癌灵”晶体的空间群C2h-P21/C,晶胞参数从摆动图和Weissonberg零层展开图测定a=8.16A°,b=26.43A°,c=5.41A°,β=112.2°。从okl和hkl的Weissonberg展开图收集的衍射点测定其衍射强度,经过极化因子和Lorentz因子校正,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抗癌灵”分子和晶体结构的全部数据,专利技术晶胞中相邻两个分子之重原子与重原子距离较大,为8.91A°。图面说明图1为4-氯苯氧乙酸乙酯的红外光谱图。图2为4-氯苯氧乙酸的红外光谱图。用“抗癌灵”对小白鼠接种S180肿瘤株后进行疗效实验,其结果列于表1。从表1可见,“抗癌灵”的抑癌率为42%,显著性有效率大于99%。取得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称取235克苯酚,加入45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1);称取284克氯乙酸,加入45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2);称取150克氢氧化钠,加入32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3);把190克无水碳酸钠缓缓加入(2)中,使pH=7~8(4);把(1)和(4)倒入2000毫升的三口烧瓶中,装上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球形分液漏斗于电炉上加热至100℃;把(3)通过球形分液漏斗缓缓加入,控制用1个小时滴完,温度控制在90~130℃,最好在105~108℃之间再回流1个小时(5);把(5)倾至2000毫升大烧杯中加热,在边搅拌下加入6N盐酸500毫升,使pH=1,自然冷却,有白色片状苯氧乙酸晶体析出,经抽滤,用水洗涤以及用水重结晶待用(6);把(6)得到的苯氧乙酸称取183克放入2000毫升的三口烧瓶中,装上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球形分液漏斗于封闭电炉上加热,待全部溶解后,从球形分液漏斗缓缓加入24毫升的浓硫酸,控制于1个小时内滴完,再回流2个小时,尔后改成蒸馏装置,从溶液中蒸出500毫升的乙醇,待三口烧瓶内的溶液稍冷后,倒入2000毫升的大烧杯中,充分冷却后,白色片状结晶析出,抽滤,以大量水洗,抽干,真空干燥,再以乙醇重结晶,即得4-氯苯氧乙酸乙酯的白色片状晶体,收得率96~98%。用制得的“抗癌灵”对小鼠S-180作疗效试验、取健康成年小白鼠30只,体重20±2克,用传代第7天的S-180,1∶1稀释液接种于小鼠腋窝皮下,每只0.2毫升,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于接种瘤株的第2天,对应各组分别腹腔注射10%酒精(0.2毫升/只),“抗癌灵”300毫克/公斤,250毫克/公斤,隔天1次,共6次。停药后1天全部动物处死,称体重,取瘤称量,计算抑瘤率,其主要结果列于表1。同时进行了“抗癌灵”对小白鼠的毒性实验,结果为静脉注射给药急性LD50=350±15毫克/公斤,LD10=190毫克/公斤。“抗癌灵”灌胃给药急性LD50=1.55±0.1克/公斤,LD10=1.9克/公斤。权利要求1.一种制取抗癌新药“抗癌灵”的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1)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2)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3)苯酚钠与氯乙酸钠在90~130℃反应生成苯氧乙酸钠,4)苯氧乙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苯氧乙酸,5)苯氧乙酸与双氧水及盐酸在催化剂三氯化铁存在条件下于50~60℃反应生成对氯苯氧乙酸。6)对氯苯氧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氯苯氧乙酸乙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235克苯酚加入45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1),284克氯乙酸加入45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2),150克氢氧化钠加入320毫升蒸馏水搅拌溶解(3),190克无水碳酸钠缓缓加入(2)中,使pH=7~8(4),把(1)和(4)倒入2000毫升的三口烧瓶中,装上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球形分液漏斗于电炉上加热至100℃,把(3)通过球形分液漏斗缓缓加入,控制用1小时滴完,温度控制在90~130℃,最好105~108℃之间再回流1个小时(5),把(5)倒至2000毫升大烧杯中加热,在边搅拌下加入6N盐酸500毫升,使pH=1,自然冷却,有白色片状苯氧乙酸晶体析出,经抽滤,用水洗涤以及用水重结晶待用(6),把(6)得到的苯氧乙酸称取183克放入2000毫升的三口烧瓶中,装上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球形分液漏斗于封闭电炉上加热,待全部溶解后,从球形分液漏斗缓缓加入24毫升的浓硫酸,控制于1小时内滴定,再回流2个小时,尔后改成蒸馏装置,从溶液中蒸出500毫升的乙醇,待三口烧瓶内的溶液稍冷后,倒入2000毫升的大烧杯中,充分冷却后,白色片状结晶析出,抽滤,以大量水洗,抽干,真空干燥,再以乙醇重结晶,即得4-氯苯氧乙酸乙酯的白色片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取抗癌新药“抗癌灵”的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1)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2)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3)苯酚钠与氯乙酸钠在90~130℃反应生成苯氧乙酸钠,4)苯氧乙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苯氧乙酸,5) 苯氧乙酸与双氧水及盐酸在催化剂三氯化铁存在条件下于50~60℃反应生成对氯苯氧乙酸。6)对氯苯氧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氯苯氧乙酸乙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洲王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