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中隔两用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203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既能充分显露鼻腔深部术野,又能有效暴露鼻中隔术野的鼻腔、鼻中隔两用撑开器,主要由对称的左右钳体经钳轴连接而成,钳体前部的支撑臂为弧形,该支撑臂的前部向内收缩、后部向外突出呈“S”形,支撑臂从后部突出处向上弯曲,形成上翘的前段和水平的后段,在所述前段的前端分别设有支撑叶,该支撑叶位于前段的上方,该支撑叶的末端指向左右钳体的对称中心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充分显露鼻腔深部术野,又能有效暴露鼻中隔深部术野;并且,吸引管可迅速将手术野中的渗液与渗血吸走,确保了深部手术野的清晰,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操作的空间与视野;此外,采用的齿轮定位装置,结构牢固、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鼻腔、鼻中隔两用撑开器,主要由对称的左右钳体经钳轴(12)连接而成,该钳体由钳轴(12)分成前部的支撑臂(5、6)和后部的钳柄(3、4)两部分,在该钳柄(3、4)的尾部设有指孔式手柄(31,41),并在指孔式手柄(31,41)之前的钳柄(3、4)上设有齿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5、6)为弧形,该支撑臂(5、6)的前部向内收缩、后部向外突出呈“S”形,并且,该支撑臂(5、6)从后部突出处向上弯曲,形成上翘的前段(51、61)和水平的后段(52、62),该前段(51、61)所在平面与后段(52、6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α的大小为25~35度;在所述前段(51、61)的前端分别设有支撑叶(1、2),该支撑叶(1、2)位于前段(51、61)的上方,且与前段(51、61)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β,β的大小为90~95度,该支撑叶(1、2)的末端指向左右钳体的对称中心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川姬长友张绍蓉杨成张民杨俊慧李洪涛王宜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