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明清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997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所述分火盖的结构包括稳焰孔、后肢、前肢、上火盖、下火盖;所述上火盖和下火盖为圆柱状结构并通过前肢和后肢同中心轴固定在一起,并形成缝状喷火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多个燃烧组可以随意组合,可实用于多种燃气设备,并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并大幅度降低了一氧花碳等废气的排放,对节能减排有很大贡献,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火盖,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能满足多种燃气设备提高 燃烧效率的节能分火盖。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主要燃气设备,如各种商用民用燃气灶、燃气锅炉等燃气 设备的燃烧系统的燃烧器多由内外两圈环形火组成,该种燃烧系统,热量流失 多,不利于目前人们对节能减排的需求。另现市场上新兴起的一些燃气设备的 燃烧系统,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一氧化碳严重超标,使用中有刺鼻气味, 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 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使用该种分火盖组合系统能提高其燃烧效率,达到 省能减排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 能分火盖,所述分火盖的结构包括稳焰孔、后肢、前肢、上火盖、下火盖;所 述上火盖和下火盖为圆柱状结构并通过前肢和后肢同中心轴固定在一起,并形 成缝状喷火嘴。所述上火盖中部掏成碗状凹槽形成缓冲仓,所述下火盖中部镂空成圆腔,下火盖上端沿外沿均匀分布有若干小孔形成稳焰孔。前肢和后肢根据对火焰的要求设置成多种形式,现一一进行阐述第一种,所述后肢长度大于前肢长度。后肢较长,前肢很短,可燃气体通过圆腔进入分火盖后,冲入缓冲仓,释放部分压力过后从喷火嘴喷出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燃烧,后肢阻碍了可燃气体喷向其后方,因此,后肢后方无火焰燃烧,避免了与来自后方火焰的重叠。第二种,所述后肢分解成左后肢和右后肢,左后肢和'右后肢长度相等并都 大于前肢长度。左后肢和右后肢略长,前肢很短,可燃气体通过圆腔进入分火 盖后,冲入缓冲仓,释放部分压力过后从喷火嘴和中心火嘴喷出并与空气充分 混合后燃烧,左后肢和右后肢之间的中心火嘴喷出的火焰可以满足中心火力的 要求但不会出现过多的火焰重叠。第三种,所述前肢和后肢分解成对称的四个同等大小的支点。可燃气体通 过圆腔进入分火盖后,冲入缓冲仓,释放部分压力过后从喷火嘴对称均匀喷出 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燃烧,无火焰空缺区。燃烧过程中,稳焰孔内也有微量可 燃气体喷出并燃烧,与喷火嘴火焰上下重叠,保持了整个燃烧火焰的稳定性, 防止离焰、熄火、流速过快等情况的发生。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 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多个燃烧组可以随意组合, 可实用于多种燃气设备,并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并大幅度降低了一氧花碳等 废气的排放,对节能减排有很大贡献,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l、图3、图5分别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的三种 不同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图4、图6分别为图1、图3、图5的A-A、 B-B、 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图8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的组合使用后的结 构示意图;图9、图10为另外两种分火盖的组合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稳焰孔,2、缓冲仓,3、后肢,4、前肢,5、缝状喷火嘴,6、 上火盖,7、下火盖,8、分气仓,9、右后肢,10、中心喷火嘴,11、左后肢, 12、分火盖,13、导流管,14、燃气设备出气喷嘴,15、燃烧器,16、支点, 17、中心火分火盖。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在图1和图2中,分火盖 包括稳焰孔l,后肢3,前肢4,上火盖6,下火盖7。上火盖6和下火盖7为 圆柱状结构并通过前肢4和后肢3同中心轴固定在一起,并形成缝状喷火嘴5, 上分火盖中部掏成碗状凹槽形成缓冲仓2,下火盖7中部镂空成圆腔8,下火盖 上端沿外沿均匀分布有若干小孔形成稳焰孔。前肢4和后肢3根据对火焰的要 求设置成多种形式,现一一进行阐述第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后肢3较长,前肢4很短,可燃气体通过圆 腔8进入分火盖后,冲入缓冲仓2,释放部分压力过后从喷火嘴5喷出并与空气 充分混合后燃烧,后肢3阻碍了可燃气体喷向其后方,因此,后肢后方无火焰 燃烧,避免了与来自后方火焰的重叠。第二种,如图3和图4所示,后肢3分解成左后肢11和右后肢9,左后肢 11和右后肢9略长,前肢4很短,可燃气体通过圆腔8进入分火盖后,冲入缓 冲仓2,释放部分压力过后从喷火嘴5和中心火嘴10喷出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后 燃烧,左后肢11和右后肢9之间的中心火嘴喷出的火焰可以满足中心火力的要 求但不会出现过多的火焰重叠。第三种,如图5和图6所示,前肢4和后肢3分解成对称的四个同等大小 的支点16,可燃气体通过圆腔8进入分火盖后,冲入缓冲仓2,释放部分压力 过后从喷火嘴5对称均匀喷出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燃烧,无火焰空缺区。燃烧过程中,稳焰孔1内也有微量可燃气体喷出并燃烧,与喷火嘴5火焰 上下重叠,保持了整个燃烧火焰的稳定性,防止离焰、熄火、流速过快等情况 的发生。现以图7和图8为例阐述本技术的分火盖一种组合实现方式 在图7和图8中,分火盖12置于导气管13顶端,燃气设备出气喷嘴14置 于导气管下端中心位置,这样形成一组燃烧器15,三组燃烧器15通过组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燃烧系统。各分火盖之间对称分布,燃气设备气阀打开后,可燃气 体通过燃气喷嘴15射入导流管13,同时导流管下端周围空气随可燃气体一起被 带入导流管13并在导流管13内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通过分火盖12喷出与 周围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形成三朵蝴蝶状火焰。该种组合中,火焰可同时调节大小。类似分布还有如图9,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燃烧器15,可以随意组合。现再以图10为例阐述本技术的另一种组合实现方式 在图10中,分火盖12置于导气管13顶端,燃气设备出气喷嘴14置于导 气管下端中心位置,这样形成一组燃烧器15,五组燃烧器15在一起形成燃烧系 统。后肢3全部朝中心点对称分布,中心火分火盖17置于中心位置。燃气设备 气阀打开后,可燃气体通过燃气喷嘴射入导流管13,同时导流管下端周围空气 随可燃气体一起被带入导流管13并在导流管13内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通 过分火盖12喷出与周围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外围四组火焰成蝴蝶状分布,在后 肢3的作用下,超向中心无火焰,避免了与中心火的火焰重叠,燃烧更加充分, 中心分火盖火焰均匀射向四周。该种组合可实现外周火与中心火调节分离,当 燃气设备关至最小火时,只有中心火燃烧,避免了小火火力过大。也可根据需 要设置更多组燃烧器15,可以随意组合。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的优选实施方 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 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都属于本技术-种用于燃气设备的 节能分火盖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盖的结构包括稳焰孔、后肢、前肢、上火盖、下火盖;所述上火盖和下火盖为圆柱状结构并通过前肢和后肢同中心轴固定在一起,并形成缝状喷火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火盖中部掏成碗状凹槽形成缓冲仓,所述下火盖中部镂空成圆腔,下火盖 上端沿外沿均匀分布有若干小孔形成稳焰孔。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燃气设备的节能分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盖的结构包括稳焰孔、后肢、前肢、上火盖、下火盖;所述上火盖和下火盖为圆柱状结构并通过前肢和后肢同中心轴固定在一起,并形成缝状喷火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明清张金荣
申请(专利权)人:贾明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