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膜、防眩性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25787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眩膜和使用了该防眩膜的防眩性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该防眩膜具有透明支承体(100)、在透明支承体(100)上层合的第1树脂层(101)和在第1树脂层(101)上层合的第2树脂层(102),第1树脂层(101)和第2树脂层(102)具有彼此不同的折射率,第1树脂层(101)由在透明支承体(100)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树脂形成,第2树脂层(102)由在所述透明支承体(100)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树脂形成,并且内部雾度为5%~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示出优异的防眩性能且不泛白、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不产生晃眼、 体现高对比度且赋予良好的视认性的防眩(antiglare)膜以及使用了该防眩膜的防眩性 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布劳恩管(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有机电致 发光(EL)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如果外部光映入其显示面,则显著损害视认性。以往,为 了防止这样的外部光的映入,在重视画质的电视机和个人电脑、在外部光强的室外使用的 摄像机和数码相机以及利用反射光进行显示的移动电话等中,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设置 有防止外光映入的膜层。用作这样的膜层的膜,大致分为实施了利用光学多层膜产生的干 涉的无反射处理的膜(无反射膜)和实施了通过在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而使入射光散射并 使映入像晕映的防眩处理的膜(防眩膜)。前者的无反射膜,由于有必要形成光学膜厚均勻 的多层膜,因此成本升高。与其相反,后者的防眩膜能够比较低价地制造,因此已广泛用于 大型的个人电脑、监视器等用途。这样的防眩膜以往采用例如以下方法等制造将分散有填料的树脂溶液在基材片 材上调节膜厚进行涂布,使该填料在涂布膜表面露出,从而在基材片材上形成无规的表面 凹凸的方法等。但是,使用分散有填料的树脂溶液制造的防眩膜,表面凹凸的配置、形状由 树脂溶液中填料的分散状态、涂布状态等控制,因此难以获得想要的凹凸,在将防眩膜的雾 度设得较低的情况下,存在不能获得充分的防眩性能的问题。此外,将这样的现有的防眩膜 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时,存在容易产生整个显示面因散射光而发白,成为显示浑浊 的颜色的所谓泛白的问题。此外,目前为止,在高清晰化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还有容易产生图像显示装置的像 素和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形状发生干涉,其结果产生亮度分布而难以看清显示面的所谓晃眼 现象的问题。为了消除晃眼,也尝试了在粘结剂树脂和其中分散的填料之间设置折射率差 来使光散射,但将这样的防眩膜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由于散射光而黑显示的亮度上升, 其结果存在对比度降低而使视认性显著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尝试了在不含有填料的情况下仅通过在透明树脂层的表面形成的微 细凹凸来体现防眩性。例如,特开2002-189106号公报(专利文献1、权利要求1 6、段落 0043 0046)中公开了在透明树脂膜上层合具有三维10点平均粗糙度和三维粗糙度基准 面上的邻接凸部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满足规定值的微细的表面凹凸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 树脂层的固化物层而成的防眩膜。该防眩膜通过在压花铸模和透明树脂膜之间夹持有电离 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状态下使该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制造。在该文献中,记载了 使用在铁的表面镀铬的辊,采用喷砂法、珠粒喷射法形成压花用的凹凸模面。此外还记载了 为了改善使用时的耐久性,优选对如此形成了凹凸的模面实施镀铬等后使用,由此能够实 现硬膜化和防腐蚀。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压花辊的凹凸模面形成法,由于在硬度高的铬镀 层上进行喷砂、珠粒喷射,所以难以形成凹凸,并且难以精密地控制形成的凹凸的形状。此 夕卜,如特开2004-296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段落0030)中也记载的那样,铬镀层依赖于成 为基底的材质及其形状,其表面大多粗糙,在通过喷砂形成的凹凸上容易形成由镀铬产生 的细小裂纹。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凹凸模面形成法,难以想象形成什么样的凹 凸,还存在凹凸模面的设计难的课题。此外,由于镀铬产生的细小裂纹的存在,还有最终得 到的防眩膜的散射特性向不优选的方向变化的问题。作为公开用于制作表面具有凹凸的膜的辊的制作方法的其他文献,例如有特开 2004-29240号公报(专利文献3)和特开2004-90187号公报(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3 (权 利要求2)中公开了采用珠粒喷射法制作压花辊的方法。专利文献4 (权利要求1和2)中 公开了经过如下工序制作压花辊的方法在压花辊的表面形成金属镀层的工序、对金属镀 层的表面进行镜面研磨的工序、对经镜面研磨的金属镀层面使用陶瓷珠粒实施喷砂处理的 工序、以及根据需要进行喷丸处理的工序但是,在如此对压花辊的表面实施了喷砂处理的状态下,起因于喷射粒子的粒径 分布,在压花辊表面的凹凸径形成分布,同时难以控制由喷砂得到的凹陷的深度,存在不容 易以良好的再现性到具有防眩功能优异的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膜的课题。特开2006-53371号公报(专利文献5、权利要求1和2)中公开了通过在经研磨的 金属的表面投射微粒而形成凹凸,对该凹凸面实施非电解镀镍而制成模具,将该模具的凹 凸面转印于透明树脂膜,从而制造低雾度且防眩性能优异的防眩膜的方法。特开2003-248101号公报(专利文献6、权利要求1)中公开了防眩性防反射膜,其 为在透明支承体上具有防眩性硬涂层的膜,其中从透明支承体侧入射光时已透过的光中沿 特定方向散射的光的光量相对于直进的光量在特定的范围内。特开2004-126495号公报(专利文献7、权利要求1)中公开了显示散射光强度的 最大值的散射角和总光线透过率在特定的范围内的防眩性膜。但是,通过上述专利文献5 7中记载的任何防眩膜,特别是在用于高清晰的图像 显示装置时,都难以实现高对比度。专利文献1 特开2002-189106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4-29672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2004-29240号公报专利文献4 特开2004-90187号公报专利文献5 特开2006-53371号公报专利文献6 特开2003-248101号公报专利文献7 特开2004-1264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该现状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防眩膜,该防眩膜示出优异的防眩性 能,同时防止泛白所致的视认性的降低,即便在用于高清晰的图像显示装置时,也不产生晃 目艮,体现高对比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该防眩膜的防眩性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透明支承体上设置折 射率彼此不同的2种树脂层以在各个树脂层中距离透明支承体远的一侧的面上形成微细 的凹凸形状,并且使由这样的层合体构成的防眩膜内部的雾度(典型地,起因于上述2种树 脂层的界面区域的雾度)为特定范围,能够得到示出优异的防眩性能的防眩膜。 此外,如上所述,发现通过在透明支承体上层合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2种树脂层, 包括在这2个树脂层的界面区域的散射的控制,能够控制散射光的强度,同时能够控制反 射特性。具体而言,发现利用上述的在透明支承体上层合有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2种树脂 层的防眩膜,能够使从防眩膜中透明支承体侧的相反侧的表面以入射角30°入射光时的、 反射角30°的反射率R(30)、反射角40°的反射率R(40)和反射角50°的反射率R(50) 分别为特定范围,此外,能够使从透明支承体侧以入射角20°入射光时的、防眩膜法线方向 的相对散射光强度T(20)和从透明支承体侧以入射角30°入射光时的、防眩膜法线方向的 相对散射光强度Τ(30)分别为特定范围,由此,充分防止了晃眼,而且在用于图像显示装置 时,对比度几乎不降低。本专利技术基于该见识,进一步进行各种研究而完成。S卩,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眩膜,该防眩膜具有透明支承体、在该透明支承体上层合的第 1树脂层、在该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膜,其具有:透明支承体(100)、在所述透明支承体(100)上层合的第1树脂层(101)、和在所述第1树脂层(101)上层合的第2树脂层(102);所述第1树脂层(101)和所述第2树脂层(102)具有彼此不同的折射率,所述第1树脂层(101)在所述透明支承体(100)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且由电离放射线固化树脂形成,所述第2树脂层(102)在所述透明支承体(100)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且由电离放射线固化树脂形成,并且所述防眩膜的内部雾度为5%~3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谷勉丰岛麻利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