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泵送介质冷却液压油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22749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泵送介质冷却液压油的冷却系统,包括串联在介质输送主管路中的输送泵及液压油箱;其特征是:在所述液压油箱内具有盘状蛇形管,所述盘状蛇形管的进端通过连接管与输送泵出端的介质输送主管路连通,所述盘状蛇形管的出端通过连接管及调节阀与介质输送泵进端的输送主管路连通,构成介质循环回路,通过主管路输送的介质在盘状蛇形管流动,实现对液压油的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将输送液体介质引入盘状蛇形管内,对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进行冷却,不需另增加设冷却设备,而且通过盘状蛇形管的出端设置的调节阀,可以对盘状蛇形管内柴油流动的速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况,结构简单,冷却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冷却系统,特别是一种适合于在加油车或类似场 合使用的,利用泵送介质冷却液压油的冷却系统。 技术背景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能量的损失转换成了热量,引起液压油的温 度升高,为保证液压油温在允许温度内, 一般液压系统应设置冷却器对液压油 温进行控制,目前,在工程上应用的主要有风冷式冷却器,即利用自然通风或 风扇强制吹风冷却;或利用水冷式冷却器,即在油箱内安装蛇形管、波紋板、 翅板、多管式等结构,并引入冷却7jc对液压油进行冷却。然而,上述冷却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许多的限制,例如无法在加油车的 液压系统中采用。加油车的液压系统用于驱动输油泵、液压巻盘和升降机构, 而输油泵根据系统要求,需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因此,对液压系统的温 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进行液压系统设计时,必须实施良好的温升控制。经计算,上述加油车的液压系统的发热功率为// = 4905『,而液压系统的散 热主要靠油箱表面,其散热功率为//'=504『,液压系统的发热功率与散热功率 之差为A/7-440W,散热功率远远小于发热功率,需要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强制 冷却,如安装冷却器等,但加油车受结构限制,无法实施。其中一种较为简单 的冷却方式是在油箱中安装水冷蛇形管,但需设置额外的水源,增加了设备的 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在加油车或类似场合使用的,利用泵 送介质冷却液压油的冷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利用泵送介质冷却液 压油的冷却系统,包括串联在介质输送主管路中的输送泵及液压油箱;其特征 是在所述液压油箱内具有盘状蛇形管,所述盘状蛇形管的进端通过阀门与输 送泵出端的介质输送主管路连通,所述盘状蛇形管的出端通过阀门与介质输送泵进端的输送主管路连通,构成介质循环回路,通过主管路输送的介质在盘状 蛇形管流动,实现对液压油的冷却。。上述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加油车输油泵输送的是柴油,而且仅 在输油泵工作时才需要对液压油进行冷却时,通过引入加油车输油泵出端的柴 油至液压油箱内的蛇形管,并循环流动,实现对液压油的冷却。另外,通过盘 状蛇形管的出端设置的调节阀,可以对盘状蛇形管内柴油流动的速度进行调节, 以适应不同的工况。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用"油冷"代替了 "水冷",不需另设冷却设备,简化了液压及输送系统的结构,而且可以对冷却 液的流量进行调节。同理,当输送其它液体介质时,也同样可以将其引入盘状 蛇形管内,对'M油箱内的液压油进行冷却。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附图中1-介质输送主管路;2-输送泵;3-液压马达;4-盘状蛇形管;5_ 液压油箱;6-连接管;7-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图中的利用泵送介质冷却液压油的冷却系统,包括串联在介质 输送主管路l中的输送泵2及液压油箱5;其中,在所述液压油箱内具有盘状蛇 形管4,所述盘状蛇形管的进端通过阀门与输送泵2出端的介质输送主管路连通, 所述盘状蛇形管的出端通过调节阀7与介质输送泵进端的输送主管路连通,以 保证主管路输送的介质能按要求通过盘状蛇形管,从而对液压油进行冷却。依据以上设计,并对液压油油温进行了现场试-验,数据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液压油油温随输油泵工作时间变化表工作时间(min)10203060120180环境温度("C)32. 532. 532. 532.532. 532. 5液压油温CC)42. 548.752.556. 857.658. 2由上表可见,液压系统的油温随着输油泵工作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但上 升趋势逐渐平緩,而且其温度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说明利用泵送介质来冷却 液压油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明显的.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泵送介质冷却液压油的冷却系统,包括串联在介质输送主管路(1)中的输送泵(2)及液压油箱(5);其特征是在所述液压油箱内具有盘状蛇形管(4),所述盘状蛇形管的进口端通过阀门与输送泵(2)出口端的介质输送主管路连通,所述盘状蛇形管的出口端通过调节阀(7)与输送泵进口端的输送主管路连通,构成介质循环回路,通过主管路输送的介质在盘状蛇形管流动,实现对液压油的冷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泵送介质冷却液压油的冷却系统,包括串联在介质输送主管路中的输送泵及液压油箱;其特征是在所述液压油箱内具有盘状蛇形管,所述盘状蛇形管的进端通过连接管与输送泵出端的介质输送主管路连通,所述盘状蛇形管的出端通过连接管及调节阀与介质输送泵进端的输送主管路连通,构成介质循环回路,通过主管路输送的介质在盘状蛇形管流动,实现对液压油的冷却。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将输送液体介质引入盘状蛇形管内,对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进行冷却,不需另增加设冷却设备,而且通过盘状蛇形管的出端设置的调节阀,可以对盘状蛇形管内柴油流动的速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况,结构简单,冷却效果显著。文档编号F15B21/00GK201344170SQ200920126270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6日专利技术者何德安, 吕宏庆, 杨建勇, 马振利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泵送介质冷却液压油的冷却系统,包括串联在介质输送主管路(1)中的输送泵(2)及液压油箱(5);其特征是:在所述液压油箱内具有盘状蛇形管(4),所述盘状蛇形管的进口端通过阀门与输送泵(2)出口端的介质输送主管路连通,所述盘状蛇形管的出口端通过调节阀(7)与输送泵进口端的输送主管路连通,构成介质循环回路,通过主管路输送的介质在盘状蛇形管流动,实现对液压油的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宏庆马振利何德安杨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