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494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调节阀,阀体(8)采用直通圆柱状空心夹层结构,阀体(8)的轴向中心设有锥形内壳(6)隔开形成有流线型流道(15),锥形内壳(6)出口端安装有过流套(7)与活塞座(9),在过流套(7)的周圈上径向设有小孔(14),在过流套(7)内安装有活塞(10),活塞(10)的端面开有数个平衡孔(13),在锥形内壳(6)上设有活塞杆(11),活塞杆(11)一端与活塞(10)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活塞(10)在所述的过流套(7)内往复运动使所述的小孔(14)接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紧凑、制造、装配、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和空间小、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并具有多种用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特指一种多用途调节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 一般的轴向调节阀,其结构是在阀体外侧面的法兰 连接处,采用人工或者电动方式,通过连接轴连接上曲柄连杆机构, 来带动活塞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活塞轴向位置的移动来控制进口阀门 开度的变化。具有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的特点,并且 在消能、减压效果上不很理想,它只能借助外力来实现阀门的启、闭 动作,不能实现水力自动控制方式,功能单一,节能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和 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多用途调节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用途调节阀,包 括阀体,所述的阀体采用直通圆柱状空心夹层结构,所述的阀体的轴 向中心设有锥形内壳隔开形成有流线型流道,所述的锥形内壳出口端 安装有过流套与活塞座,在所述的过流套的周圈上径向设有许多连通 阀体进口端与出口端且过流后介质可产生相互对冲的小孔,在所述的 过流套内安装有活塞,所述的活塞的端面开有数个平衡孔,在所述的 锥形内壳上设有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一端与所述的活塞连接,另一 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活塞在所述的过流套 内往复运动使所述的小孔接通或断开。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摇臂中部铰接在所述的阀体上,所述的摇臂一 端与所述的活塞杆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导阀组件的导阀活塞杆传动连 接,所述的导阀组件是活塞缸一端设有下端盖,另一端设有上端盖, 在所述的活塞缸内设有导阀活塞,所述的导阀活塞杆与所述的导阀活 塞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活塞缸的无杆腔内设有牙盖,所述的导阀活塞 与所述的牙盖之间设有上弹簧,在所述的导阀活塞与所述的下端盖之 间设有下弹簧,在所述的上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的牙盖对应相顶的调节螺钉,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的阀体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导阀 组件的控制室连通。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水力自动装置、手动装置或者电动装置。在所述的阀体下部开有排泄孔。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多用途调节阀,工作时活塞杆的左、右移动 来推动活塞的左、右移动,来控制过流套上的小孔出口开度过流面积 大小的变化。过流套周圈上有许多过流后产生介质相互对冲的小孔, 使介质经相互对冲后作用力相互抵消,消除了介质对阀体及以后的管 道的冲击力。阀体下部开有排泄孔,用于阀内介质的排放和维修使用, 阀的进出口两端与管道连接。本技术具有既能水力方式自动控制,又能用人工或电动方式 进行控制的特点,同时具有减压阀,流量调节阀,止回阀、放空阀的 多种功能。本阀结构新颖、紧凑、制造、装配和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和空间 小、安全性可靠性高,具有多种用途的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就在于1、 本技术的多用途调节阀,主阀内部零件少,结构简单、 紧凑、成本低,外形尺寸小、占地面积和空间小、装配、维修方便、 具有阀后对冲消能的作用,降噪、减压效果好,更换不同的过流套可 实现不同的阀后效果,具有较高安全性、可靠性;可根据客户需要, 采用水力自动方式控制或手动(电动)方式控制的多种方式控制。2、 具有代替减压阀,流量调节阀,止回阀、放空阀的一阀多能 的功能。3、 在阀底部开有排泄孔,用于阀内介质的排放和维修。4、 可水平安装也可立式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 凑、装配和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多 用途调节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全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处于全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阀组件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阀体8采用直通圆柱状空心夹层结构,阀体8的轴向中心设有锥 形内壳6隔开形成有流线型流道15,锥形内壳6出口端安装有过流套 7与活塞座9,在过流套7的周圈上径向设有许多连通阀体进口端与出 口端且过流后介质可产生相互对冲的小孔14,在过流套7内安装有活 塞10,活塞10的端面开有数个平衡孔13,活塞杆11通过密封盖5 安装在锥形内壳6上,活塞杆11 一端与活塞IO连接,另一端通过连 接销4与摇臂2—端传动连接,摇臂2中部通过轴4铰接在阀体8上,摇臂2的另一端穿过阀体8上腰形孔并伸出阀体8外与导阀组件1上 的导阔活塞杆23传动连接,阀体8上部腰形孔与大气相通,它不与流 道相通,导阀组件1是活塞缸25 —端设有下端盖24,另一端设有上 端盖18,在活塞缸25内设有导阀活塞21,导阀活塞杆23与导阀活塞 21固定连接,在活塞缸25的无杆腔内设有牙盖19,导阀活塞21与牙 盖19之间设有上弹簧20,在导阀活塞21与下端盖24之间设有下弹 簧22,在上端盖18上设有与牙盖19对应相顶的调节螺钉17,连接管 12 —端与阀体8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与导阀组件1的控制室连通, 活塞杆11驱动活塞10在过流套7内往复运动使小孔14接通或断开, 在阀体8下部开有排泄孔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关闭状态导阀组件1上部调节螺栓17放松,导阀组件1内下弹簧22的作 用力将导阀活塞21推向上部极限位置,带动摇臂2绕轴3转动,通过 连接销4带动活塞杆11及活塞IO向右移动至关闭位置,将过流套7 上的小孔14封住,使阀内无介质流向阀后。开启状态顺时针调节导阀组件1上面的调节螺栓17,导阀组件1上面的上 弹簧20压縮,产生的向右作用力增大,使导阀活塞21带动导阀活塞 杆23向右移动,推动摇臂2绕轴3转动,带动阀体8内活塞杆11和 活塞10向左边移动,使主阀开启,阀前介质流向阀后。正常工作中,当阀后压力减小时,减小的压力通过连接管12反馈 到导阀组件1的导阀活塞21下部控制室内,在导阀活塞21上弹簧20 力作用下,推动导阀活塞21向右边移动,从而带动主阀内摇臂2、活 塞杆11、活塞10向左边移动,使阀后开口增大,促使阀后压力提高 到变化前状态值。反之,当阀后压力增大时,则使主阀内摇臂2、活 塞杆11、活塞10向右移动,阀后开口和压力值减小。这样,工作时 可以通过导阀组件1上导阀活塞杆23的左、右移动推动摇臂2的绕轴 3转动,从而带动活塞杆22、活塞20的左、右移动,来控制过流套7 上的小孔14出口开度过流面积大小的变化。过流套7周圈上有许多过流后产生介质相互对冲的小孔14,使介 质经相互对冲后作用力相互抵消,消除了介质对阀体及以后的管道的 冲击力。本阀既能釆用水力控制方式自动控制主阀活塞10的动作,也可采 用手动或者电动方式控制主阀活塞10的动作。方法是更换掉摇臂2, 转轴3、导阀组件1,将手动或者电动装置安装在阀体侧面的连接法兰 上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调节阀,包括阀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8)采用直通圆柱状空心夹层结构,所述的阀体(8)的轴向中心设有锥形内壳(6)隔开形成有流线型流道(15),所述的锥形内壳(6)出口端安装有过流套(7)与活塞座(9),在所述的过流套(7)的周圈上径向设有许多连通阀体进口端与出口端且过流后介质可产生相互对冲的小孔(14),在所述的过流套(7)内安装有活塞(10),所述的活塞(10)的端面开有数个平衡孔(13),在所述的锥形内壳(6)上设有活塞杆(11),所述的活塞杆(11)一端与所述的活塞(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调节阀,包括阀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8)采用直通圆柱状空心夹层结构,所述的阀体(8)的轴向中心设有锥形内壳(6)隔开形成有流线型流道(15),所述的锥形内壳(6)出口端安装有过流套(7)与活塞座(9),在所述的过流套(7)的周圈上径向设有许多连通阀体进口端与出口端且过流后介质可产生相互对冲的小孔(14),在所述的过流套(7)内安装有活塞(10),所述的活塞(10)的端面开有数个平衡孔(13),在所述的锥形内壳(6)上设有活塞杆(11),所述的活塞杆(11)一端与所述的活塞(10)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活塞(10)在所述的过流套(7)内往复运动使所述的小孔(14)接通或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祖成刘涌杨晓燕甘棋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湘天源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