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淳信专利>正文

衣服包包的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1978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有关于一种衣服包包的组合结构,属于生活用品类。系于衣服本体肩部区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第一背带件及于底部区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可与该第一背带件相对应的第二背带件,而于衣服本体两侧袖部区系分别设有至少一固定件,于底部区设有至少一固接件及至少一接合件;且该衣服本体于衣领区系设有可与固接件与接合件相对应的至少一对接件,而于底部区设有至少一与上述固定件与对接件相对应固设的接合件,藉由上述构件相互对应固设后得以由衣服本体组合成包包,达到变换节省空间及成本且再利用的进步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类,特别涉一种可将衣服组合成包包状态的衣服包包的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般可外出用的衣服,在尚未穿着而欲携带备用时,人们的习惯大都会再另外准 备一袋包包,以便将该衣服予以容置于包包内,等到欲使用时再从包包内取出,有些很怕麻 烦的人们,习惯用手拿着衣服即直接外出。 然而,由于外出的衣服面积较大,即使要装在包包内,也得先将衣服折叠成四分之 一的大小,且在折合时,难免会因带有空气影响,使着衣服会有膨松状,致使所需使用的包 包必须较衣服折收后的体积为大,如此藉由包包携带衣服,反而增加携带上的不便;且当衣 服从包包内取出使用时,反而增加携带上的不便;且当衣服从包包内取出后,那包包则无任 何用途,反而多了一样东西来占空间,再加上衣服本身并没有任何定位方式,一旦放入包包 内,该折收后的衣服产生零乱情形,也造成衣服取出后而有杂乱绉纹的现象。 即使不使用包包而用手拿着,也会因需要随时注意不让衣服掉落或脏污,而限制 举止行动,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请参阅台湾专利申请号第098200271号,为一种可变换不同物品的衣服,该衣服 包括一本体、一第一袋体及一第二袋体,其中该本体包含一对前衣片及连接于该对前衣片之间的后衣片,且本体系具有内、外侧面;第一袋体具有一保留边、多数其它边和一对提把, 该些其它边系连接于衣服本体的后衣片的内侧面,保留边与本体的内侧面之间则形成第一 袋口 ,该对提把系分别设置于该保留边及后衣片的内侧面的相对处,且第一袋体系具有内、 外侧面;至于第二袋体亦具有一保留边和多数其它边,该些其它边系连接于第一袋体的外 侧面,该保留边与第一袋体的外侧面之间则形成第二袋口 ,且第一袋口和第二袋口系朝向 同一方向而利于折收。但其不仅组合工序繁复,且所用的材料繁多,对成本来说是一大负 担,且因组合工序杂,使用者常会遗忘如何组合,并不实用。 上述现有衣服包包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衣服组合成包包状态的组合结构,解决现有类似衣 服包包的制作工序复杂、用料繁多和成本高的问题。 该衣服包包的组合结构的本体两侧肩部区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供人体肩背的第一 背带件,且于衣服本体底部区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第二背带件,而该衣服本体于两侧袖 部区系分别设有至少一可供固定用的固定件,并且该衣服本体于底部区处系设有至少一固 接件及至少一接合件,再者,该衣服本体于衣领部系设有至少一对接件,当使用者欲将该衣 服本体组合成包包时,首先将该等固定件与该等接合件连接固定,接合件与该对接件连结 固定,再由该固接件与该对接件接合,而后该第一、第二背带件相互对应后即可完成该包包;其中该固定件、固接件、对接件或接合件系可为钮扣、魔鬼毡、磁性组件或其它可相互固接组件其中的一种。其中该第一背带件与该第二背带件系进一步可延伸相互连结于一起 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衣服与包包分开拿取所存在的当衣服折合欲放入包包时,难免会因带有空气影响,使着衣服会有膨松状,致使所需使用的包包必须较衣服折收后的体积为大,如此藉由包包携带衣服,反而增加携带上的不便;且当衣服从包包内取出使用时,反而增加携带上的不便;且当衣服从包包内取出使用时,那包包则无任何用途,反而多了一样东西来占空间,再加上衣服本身并没有任何定位方式,一但放入包包内,该折收后的衣服产生撩乱情形,也造成衣服取出后而有杂乱绉纹的现象。即使不使用包包而将衣服用手拿着,也会因需随时注意不让衣服掉落或脏污,而有举止行动上的限制的问题,达到藉由该衣服本体上的固定结构,将该等固定结构连接后即可将衣服变换成包包,省去空间且亦可防止衣服遗失,而由衣服变换成的包包亦可收容其它物品优势的实用进步性。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藉由该衣服本体上的固定结构,将该等固定结构组构连接后即可将衣服本体变换成包包,省去空间且亦可防止衣服遗失,而由衣服本体变换成的包包亦可收容其它物品优势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衣服本体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衣服本体后视图。 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衣服本体主视图及 衣服本体后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衣服本体系包括 —供人体穿着的衣服本体10,该衣服本体10系于两侧肩部区100分别向外延伸设 有供人体肩背的第一背带件ioi,且于衣服本体IO底部区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第二背带件102 ; —于该衣服本体10两侧袖部区200系分别设有至少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系进一步 设有第一固定件111及第二固定件112,而于该衣服本体10底部区300系设有至少一固接 件,该固接件系进一步设有第一固接件113及第二固接件114 ;及 —于该衣服本体10于衣领区400系设有至少一对接件,该对接件系进一步设有第 一对接件121、第二对接件122及第三对接件123,再该衣服本体10底部区300系设有至少 一接合件,该接合件系进一步设有第一接合件124、第二接合件125及第三接合件126。 再者,如上所述的该等固定件、固接件、对接件或接合件系可为钮扣、魔鬼毡、磁性 组件或其它可相互固接组件其中的一种。 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如附图4至附 图7所示,系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之一至四,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 衣服本体10系于两侧肩部区100分别设有供人体肩背的第一背带件101,且于底部区300 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背带件102,而该衣服本体10于两侧袖部区200系分别设有第一固定件 111及第二固定件112,于底部区300系设有第一固接件113及第二固接件114,而该衣服本 体10于衣领区400设有第一对接件121、第二对接件122及第三对接件123,于底部区300 系设有第一接合件124、第二接合件125及第三接合件126,当使用者欲将该衣服本体10组 合成包包20状态时,首先将该衣服本体10翻面后,将该两袖部区200向内翻折,再将该第 一固定件111与该第一接合件124结合固定,该第二固定件112与该第三接合件126结合 固定(即为将该衣服本体10袖部区200与底部区300做对折状态,如图4),而后再将该第 二接合件125与该第二对接件122结合固定,同时将该第一固接件113与该第一对接件121 结合固定,该第二固接件114与该第三对接件123结合固定(即形成整体衣服本体10对折 状态,如附图5),藉此完成该包包20基本状态,而后再藉由该第一背带件101及第二背带件 102相对应处组接一握把30,进而完成包包20状态,相反,使用者欲回复衣服本体10状态, 即可将该握把30拆除后将该等固定处解拆解,即简单回复衣服本体10状态(上述组合动 作并不限定此一方式)。 如附图8所示,系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清楚看出, 该衣服本体10a系于两侧肩部分别设有供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衣服包包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衣服包包系包括有:一供人体穿着的衣服本体,该衣服本体系于两侧肩部区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第一背带件,且于衣服本体底部区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第二背带件;于该衣服本体两侧袖部区系分别设有至少一固定件,而于该衣服本体底部区系设有至少一固接件及至少一接合件;于该衣服本体衣领区系设有至少一对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淳信
申请(专利权)人:王淳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