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用于条并卷机的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977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用于条并卷机的传动结构,由机架、动力输入轴和一个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构成,动力输入轴设置在机架一端,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输出同步齿形带轮,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中设置有一个第一轴,第一轴均与动力输入轴平行,第一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输入同步齿形带轮,输出同步齿形带轮和输入同步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动力输入同步齿形带,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中设置有台面压辊和罗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同步齿形带传动副设置在条并卷机的传动装置结构中,并通过双面同步齿形带实现换向,同步齿形带轮安装、调换方便,消除了使用换向开式齿轮易磨损、不适应高速运转的现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尤其涉及条并巻机,特别涉及条并巻机中牵伸罗拉的动力传递机构,具体的是一种改进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技术背景 中国技术专利200720068504. 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装置。这 种传动装置在车头向车中传动时,使用一对齿数相等的换向齿轮。由于机器结构和位置所 限,只能采用开式齿轮结构形式,因而在运转中,可能由于装配原因导致齿面磨损。同时,当 机器提速时,开式齿轮不能适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所述的这种改进 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式齿轮易磨损、不适应条并巻机高速运转 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这种改进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由机架、动力输入轴和一个第 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构成,所述的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中,其中, 所述的动力输入轴设置在所述的机架的一端,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输出同步齿 形带轮,所述的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中设置有一个第一轴,所述的第一轴均与动力输 入轴平行,第一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输入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输出同步齿形带轮和所 述的输入同步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动力输入同步齿形带,所述的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 单元中设置有一个台面压辊和两个以上数目的罗拉,所述的台面压辊和罗拉通过同步齿形 带传动机构与第一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中设置有一个第二轴,所述的第二轴 设置在第一轴的上方右侧,第一轴的一端上平行设置有一个第一同步齿形带轮和一个第二 同步齿形带轮,第一轴的上方右侧设置有一个第三轴,第一轴的上方左侧设置有一个第四 轴,第三轴的一端上平行设置有一个第三同步齿形带轮和一个第四同步齿形带轮,第四轴 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第五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台面压辊设置在第一轴的左侧,台面压辊 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第六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第四同步齿形带轮、第二同步齿形带轮、第 五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六同步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同步齿形带,第四同步齿形带 轮、第二同步齿形带轮、第五同步齿形带轮、第六同步齿形带和第一同步齿形带形成第一同 步齿形带传动副,第一轴的上方左侧设置有一个第五轴,第五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第七 同步齿形带轮,第二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第八同步齿形带轮,第二轴的另一端上平行设 置有一个第九同步齿形带轮和一个第十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第七同步齿形带轮、第一同 步齿形带轮、第三同步齿形带轮和第九同步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同步齿形带,第 七同步齿形带轮、第一同步齿形带轮、第三同步齿形带轮、第九同步齿形带轮和第二同步齿 形带形成第二同步齿形带传动副,机架中设置有一个第一罗拉,所述的第一罗拉位于第二轴的一侧,第一罗拉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十一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第十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十一同步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同步齿形带,第十同步齿形带轮、第十一同步齿形带轮和第三同步齿形带形成第三同步齿形带传动副,机架中设置有一个第二罗拉和一个第三罗拉,所述的第二罗拉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十二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第三罗拉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十三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第八同步齿形带轮、第十二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十三同步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同步齿形带,第八同步齿形带轮、第十二同步齿形带轮、第十三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四同步齿形带形成第四同步齿形带传动副。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轴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过渡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机架中设置有一个第二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所述的第二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中设置有一个第二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输入轴,所述的第二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输入轴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过渡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第一过渡同步齿形带轮与第二过渡同步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过渡同步齿形带,第一过渡同步齿形带轮、第二过渡同步齿形带轮和所述的过渡同步齿形带形成过渡同步齿形带传动副。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同步齿形带和第二同步齿形带均为双面同步齿形带,所述的动力输入同步齿形带、第三同步齿形带和第四同步齿形带为单面同步齿形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同步齿形带为单面同步齿形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四同步齿形带轮通过轴承平行设置在所 述的第三轴上,所述的第五同步齿形带轮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的第四轴上,所述的第七同 步齿形带轮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的第五轴上,所述的输出同步齿形带轮通过键设置在所述 的输入轴上,所述的输入同步齿形带轮、第一过渡同步齿形带轮、第一同步齿形带轮、第二 同步齿形带轮通过键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轴上,所述的第六同步齿形带轮通过键设置在所述 的台面压辊上,所述的第八同步齿形带轮、第九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十同步齿形带轮通过键 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轴上,所述的第十一同步齿形带轮通过键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罗拉上,所 述的第十二同步齿形带轮通过键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罗拉上,所述的第十三同步齿形带轮通 过键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罗拉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入同步齿形带轮、第八同步齿形带轮、第十同步齿形带轮、第 十一同步齿形带轮、第十二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十三同步齿形带轮均为可变换同步齿形带 轮,所述的输入同步齿形带、第三同步齿形带和第四同步齿形带均为可变换同步齿形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十二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十三同步齿形带轮的齿数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力输入同步齿形带的松边设置有张紧轮,所述的第一同步齿 形带的松边设置有张紧轮,所述的第二同步齿形带的松边设置有张紧轮,所述的第三同步 齿形带的松边设置有张紧轮,所述的第四同步齿形带的松边设置有张紧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同步齿形带的松边设置有张紧轮。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动力由动力输入轴经动力输入同步齿形带传递到第一 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中的第一轴,通过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副驱动台面压辊,通过第二同 步齿形带传动副驱动第二轴,由第二轴通过第三同步齿形带传动副驱动第一罗拉,由第二 轴通过第四同步齿形带传动副驱动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同时,还可以由第一同步齿形带 传动单元中的第一轴通过过渡同步齿形带传动副驱动第二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当需要 调整传动速度时,可以更换作为可变换同步齿形带轮的输入同步齿形带轮、第八同步齿形5带轮、第十同步齿形带轮、第十一同步齿形带轮、第十二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十三同步齿形带轮。相应地更换作为可变换同步齿形带的输入同步齿形带、第三同步齿形带和第四同步齿形带,在调整时只需要第十二同步齿形带轮和第十三同步齿形带轮的齿数相等。 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技术将同步齿形带传动副设置在条并巻机的传动装置结构中,并通过双面同步齿形带实现了换向,同步齿形带轮的安装、调换方便,消除了传动装置使用换向开式齿轮易磨损和不适应高速运转的现象。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改进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改进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改进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中的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 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改进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中的第二同步齿形带传动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改进的用于条并巻机的传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用于条并卷机的传动结构,由机架、动力输入轴和一个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构成,所述的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轴设置在所述的机架的一端,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输出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中设置有一个第一轴,所述的第一轴均与动力输入轴平行,第一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输入同步齿形带轮,所述的输出同步齿形带轮和所述的输入同步齿形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动力输入同步齿形带,所述的第一同步齿形带传动单元中设置有一个台面压辊和两个以上数目的罗拉,所述的台面压辊和罗拉通过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与第一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丽光谭鸿宾于冬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经纬东兴精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