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610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其包括针筒大盘齿轮、马达以及用于固定马达的机脚,所述的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针筒大盘齿轮转动,所述的传动机构为通过机脚支承的减速皮带传动机构,且该皮带传动机构中的皮带具有皮带齿。工作时,由于皮带传动相对于齿轮的刚性传动,由于其自身的韧性,令皮带传动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松紧度,令配合紧密。同时,传动机构中的皮带是具有皮带齿,可确保皮带传动的稳定,不打滑。另外,轴承座采用可调节结构固定,这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皮带传动机构中的紧密配合度,确保整个传动机构顺畅、稳定的运行,以提高所织布料表面平滑,杜绝因传动间隙引发的布面起暗横和停车横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机
,特指一种针织机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采用可调 节皮带传动机构,可确保整个传动过程中运行顺畅,所编织的布料表面清晰、平滑。
技术介绍
目前的圆形针织机中均具有一个用于布料编织的针筒大盘齿轮,在针织机编织的 过程中,针筒大盘齿轮将被驱动旋转,带动织针进行布料编织。目前的圆形针织机中用于驱 动针筒大盘齿轮的传动机构多采用齿轮传动机构,即通过马达带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针筒 大盘齿轮旋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用齿轮传动机构容易出现所编织的布料起横条、布料表面 粗糙不平滑的问题。这是因为,虽然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保持固定,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 中,齿轮由于磨损会导致相互啮合齿面之间产生间隙。针筒大齿轮在运转过程中,运行到具 有磨损间隙的齿面时,就会出现转动上的些许停滞、抖动,这些轻微的变动将直接导致编织 过程中布料出现表面起暗横、停车横等不良情况。由于齿轮传动机构为刚性传动,并且位置 相对固定,难以对其进行微调,出现上述情况后,通常的办法只能更换新的齿轮传动机构或 者其中的齿轮件,这样就导致设备的维修、更换成本昂贵,并且更换费时、费力,影响生产商 的正常生产、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传动机构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 圆形针织机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采用皮带驱动,运转时确保皮带与皮带轮之间没有间 隙,以提高整个转动机构的顺畅运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其包括针筒大盘齿轮、马 达以及用于固定马达的机脚,所述的马达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针筒大盘齿轮转动,所述的传 动机构中具有一驱动针筒大盘齿轮的主传动装置,该主传动装置具有一可调节位置的皮带 轮,针筒大盘齿轮与该皮带轮通过齿形皮带带动。上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副传动装置和主传动装置,其中副传动装置包括一固定 在机脚上的副轴承座、通过轴承安装在副轴承座上副转轴、安装在副转轴上的双联皮带轮, 该双联皮带轮中的大轮通过皮带与马达输出轴上的皮带轮连动;所述的主传动装置包括 一位于机脚上端的主轴承座、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承座上的主转轴、安装在主转轴上的双 联皮带轮,该双联皮带轮中的小轮通过皮带与上述安装在副转轴上的小轮连动,该双联皮 带轮中的大轮通过皮带与针筒大盘齿轮连动。上述的机脚具有一水平上端面和竖直的侧面,其中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在机脚的侧 面上;副轴承座固定在机脚的上端面上,主轴承座固定在针筒大盘齿轮的座体上。上述的机脚上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置副传动装置和主传动装置的小缺口和大缺口。上述的副轴承座和主轴承座上分别开设有可调节固定位置的条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传动机构工作原理是马达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将扭矩传动至 针筒大盘齿轮。皮带传动相对于齿轮的刚性传动,由于其自身的韧性,令皮带传动机构在运 行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松紧度,令配合紧密。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皮带传动机构中的皮带是具 有皮带齿,可保皮带传动的稳定,不打滑。同时该皮带传动机构中的中间承接元件一轴承 座,采用可调节结构固定,这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皮带传动机构中的紧密配合度, 确保整个传动机构顺畅、稳定的运行,以提高所织布料表面平滑,杜绝因传动间隙引发的布 面起暗横和停车横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立体图。1-针筒大盘齿轮2-马达21-皮带轮22-螺栓3-机脚31-上端面32-侧面311-大缺口4-副传动装置41-副轴承座42-小轮43-大轮40-副转轴411-条形孔5-主转动装置51--主轴承座52-小轮53-大轮54-皮带55-皮带50-主转轴511-条形孔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针筒大盘齿轮1、马达2、用于固定马达2的机脚3和皮带传 动机构。马达2通过皮带传动机构驱动针筒大盘齿轮1转动,且传动机构通过机脚3获得 支承。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副传动装置4和主传动装置5,其中副转动装置4包括一 固定在机脚3上的副轴承座41、通过轴承安装在副轴承座41上副转轴40、安装在副转轴40 上的双联皮带轮,该双联皮带轮中的大轮通过皮带44与马达2输出轴上的皮带轮21连动; 所述的主传动装置5包括一位于机脚3上端的主轴承座51、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承座51 上的主转轴50、安装在主转轴50上的双联皮带轮,该双联皮带轮中的小轮通过皮带M与 上述安装在副转轴40上的小轮连动,该双联皮带轮中的大轮通过皮带55与针筒大盘齿轮 1连动。所述的机脚3具有一水平上端面31和竖直的侧面32,其中马达2通过螺栓22固 定在机脚3的侧面32上;副轴承座41固定在机脚3的上端面31上。主轴承座51固定在 针筒大盘齿轮1的座体10上。为了安装副传动装置4和主传动装置5,在机脚3上端面31开设有用于容置副传 动装置4和主传动装置5的小缺口 311和大缺口 312。副传动装置4和主传动装置5通过 各自的轴承座41、51悬置固定在该小缺口 311和大缺口 312位置,这样副传动装置4和主 传动装置5中的传动皮带就可以实现无障碍连接、运转。本专利技术中的副传动装置4、主传动装置5采用可调节的安装方式,其具体结构为所述的副轴承座41和主轴承座51上分别开设有条形孔411、511,固定螺栓穿过该条形孔 411,511将副传动装置4、主传动装置5固定。这样,通过固定螺栓插入条形孔411、511的 不同位置,就可以对副轴承座41和主轴承座51中皮带松紧度进行调节,以确保整个皮带传 动机构保持在一个胀紧的状态,即皮带传动机构中的相互配合不会出现间隙,以令所织布 料清晰、平滑,且杜绝因传动间隙引发的布面起暗横和停车横的现象。为了确保皮带传动机构的稳定运行,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打滑现象,本专利技术中皮带 传动机构中的皮带是具有皮带齿,皮带轮成型有与皮带配合的带齿。见图2,本专利技术通过机脚3固定在圆形针织机6上,以驱动其运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 过程如下马达2通过其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与副传动装置4中的大轮43连动,从而带动副传 动装置4中的副转轴40,与副转轴40固定的小轮42通过皮带M带动主传动装置5中的小 轮52,从而带动主传动装置5中的主转轴50转动。与主转轴50固定的大轮53通过皮带 55带动针筒大盘齿轮1转动,从而驱动针筒大盘齿轮1带动织针完成织布作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包括针筒大盘齿轮(1)、马达O)以及用于固定马达(2) 的机脚(3),所述的马达( 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针筒大盘齿轮(1)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传动机构中具有一驱动针筒大盘齿轮(1)的主传动装置(5),该主传动装置( 具有一可 调节位置的皮带轮,针筒大盘齿轮(1)与该皮带轮通过齿形皮带带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 副传动装置(4)和主传动装置(5),其中副传动装置(4)包括一固定在机脚C3)上的副轴承座(41)、通过轴承安装在副 轴承座Gl)上副转轴(40)、安装在副转轴00)上的双联皮带轮,该双联皮带轮中的大轮 (43)通过皮带04)与马达(2)输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机的传动机构,包括:针筒大盘齿轮(1)、马达(2)以及用于固定马达(2)的机脚(3),所述的马达(2)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针筒大盘齿轮(1)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中具有一驱动针筒大盘齿轮(1)的主传动装置(5),该主传动装置(5)具有一可调节位置的皮带轮,针筒大盘齿轮(1)与该皮带轮通过齿形皮带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荣豪
申请(专利权)人: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