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世君专利>正文

藏戏面具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3874 阅读:21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藏戏面具帽,包括帽顶,在帽顶下方设有头箍,所述头箍与帽顶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活动连接,帽顶构成藏戏面具。在所述帽顶尾端设有“雪顿节”标志。所述藏戏面具帽顶为鸭舌帽或遮阳帽。使用时面具帽顶与头箍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旋转活动,既可以拉下来作为面具戴,也可以收起后作为遮阳帽使用,实用性强;帽顶尾端设“雪顿节”标牌更衬托出雪顿节的气氛;帽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成鸭舌帽或其他形式的遮阳帽,使用方式多变,可顺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帽子,特别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藏戏面具帽
技术介绍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在藏语中,"雪顿"是吃酸奶子的 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目前,雪顿节已成为 西藏自治区的艺术节并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 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传统的雪顿节 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 等。在雪顿节上有戴藏戏脸谱的传统,由于雪顿节正值夏天,日照强烈,因此参加者都不得 不使用遮阳伞、遮阳帽等各种遮挡阳光照射之物,使用遮阳伞的情况下观看藏戏,非常不方 便,也影响气氛。亟待一种既能遮阳也同时具有面具功能的工具产生以适应雪顿节的氛围。 1999.06. 16,中国专利局公开了一种名为"具有面具功能的片式帽子"的技术专利(公 告号CN2323616),该帽子主要由一片体所构成,片体后缘一体连接有一饰片,且饰片与片 体间连接有若干可弯折的连结片,其中饰片在适当位置形成有贯穿的穿孔,饰片表面涂饰 有图案,且饰片后侧固设有一束带,使使用者可将束片部向后翻转,穿戴于头部,并可利用 饰片顶撑于前额,同时可使片体向下覆盖脸部,使饰片的穿孔对应使用者眼部,达到具有面 具功能的目的。该专利结构复杂,实用性不强,连接片过多也造成使用不方便,且易损伤,不 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藏 戏面具帽。本技术将藏戏脸谱与遮阳帽结合为一体,一物多用,实用性强且具有戏剧艺术性,可戴亦可作为工艺品挂件,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具有推广价值。 为实现上述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藏戏面具帽,包括帽顶和头箍,其特征在于在帽顶下方设有头箍,所述头箍 与帽顶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活动连接,帽顶构成藏戏面具。 在所述帽顶尾端设有"雪顿节"标志。 所述藏戏面具帽顶为鸭舌帽或遮阳帽。 本技术将帽顶与多种藏戏面具脸谱结合为一体,成为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工 艺性与实用性统一的太阳帽。在头箍与帽顶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活动连接,帽顶为藏戏面具, 使用时帽顶与头箍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旋转活动,既可以拉下来作为面具戴,也可以收起后 作为遮阳帽使用,实用性强;帽顶尾端设"雪顿节"标志更衬托出雪顿节的民族文化内涵和 气氛;帽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为鸭舌帽或其他遮阳帽,使用方式多变,可顺应消费者的 不同需求;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操作方便,同时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种藏戏面具帽,包括布料制成的帽顶1和头箍2,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调节 螺母3活动连接,在帽顶1的尾端设有"雪顿节"标志4,在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调节螺 母3活动连接,将帽顶1剌绣为藏戏脸谱,使用时帽顶1与头箍2之间通过调节螺母3旋转 活动,既可以拉下来作为面具戴,也可以收起后作为遮阳帽使用,实用性强;帽顶尾端设"雪 顿节"标志4更衬托出雪顿节的气氛;本实施例中将帽顶l制成鸭舌帽顶,作为鸭舌帽使用。 实施例2 —种藏戏面具帽,包括软质材料制成的帽顶1和头箍2,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 调节螺母3活动连接,在帽顶1尾端设有"雪顿节"标志4,在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调节 螺母3活动连接,将帽顶l镂空制为藏戏中国王戴的红面具脸谱,使用时帽顶1与头箍2之 间通过调节螺母3旋转活动,既可以拉下来作为面具戴,也可以收起后作为遮阳帽使用,实 用性强;帽顶1尾端设"雪顿节"标志4更衬托出雪顿节的气氛,本实施例中将帽顶1制为 遮阳帽顶,作为遮阳帽使用,可以有效遮挡阳光直射。 实施例3 —种藏戏面具帽,包括毛呢帽顶1和头箍2,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调节螺3母 活动连接,在帽顶1的尾端设有"雪顿节"标志4,在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调节螺母3活 动连接,将帽顶1彩印成藏戏阴阳脸谱面具,使用时帽顶1与头箍2之间通过调节螺3母旋 转活动,既可以拉下来作为面具戴,也可以收起后作为遮阳帽使用,实用性强;在帽顶1的 尾端设"雪顿节"标志4,更衬托出雪顿节的气氛。本实施例中将帽顶1制成牛仔帽顶,作为牛仔帽使用。 实施例4 —种藏戏面具帽,包括由山羊皮制成的帽顶1和头箍2,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 调节螺母3活动连接,在帽顶1的尾端设有"雪顿节"标志4,在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调 节螺母3活动连接,将帽顶1剌绣为藏戏之祖汤东杰布的白发白须的白山羊皮面具。使用 时帽顶1与头箍2之间通过调节螺母3旋转活动,既可以拉下来作为面具戴,也可以收起后 作为遮阳帽使用,实用性强;在帽顶1的尾端设"雪顿节"标志4,更衬托出雪顿节的气氛; 本实施例中,将帽顶1制成贝蕾帽顶,作为贝蕾帽使用。 当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基于本技术技术理念的简单变 换,比如帽顶1的脸谱的色彩和代表的角色、帽顶1制成其他不同形状的帽子、以及帽顶1 使用的不同材质等,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额外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藏戏面具帽,包括帽顶(2)和头箍(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调节螺母(3)活动连接,帽顶(1)形成藏戏面具。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戏面具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帽顶(1)尾端设有"雪顿节"标志(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藏戏面具帽,包括帽顶,在帽顶下方设有头箍,所述头箍与帽顶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活动连接,帽顶构成藏戏面具。在所述帽顶尾端设有“雪顿节”标志。所述藏戏面具帽顶为鸭舌帽或遮阳帽。使用时面具帽顶与头箍之间通过调节螺母旋转活动,既可以拉下来作为面具戴,也可以收起后作为遮阳帽使用,实用性强;帽顶尾端设“雪顿节”标牌更衬托出雪顿节的气氛;帽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成鸭舌帽或其他形式的遮阳帽,使用方式多变,可顺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A42B1/00GK201451533SQ20092008269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杨世君 申请人:杨世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藏戏面具帽,包括帽顶(2)和头箍(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箍(2)与帽顶(1)之间通过调节螺母(3)活动连接,帽顶(1)形成藏戏面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君
申请(专利权)人:杨世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4[中国|西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电信] 2015年04月06日 04:03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因此,藏戏一直受大家的喜爱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