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头拉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2956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链头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扣合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型腔包括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此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的相应端分别设有衔接部,拉片本体型腔的衔接部具有U形开口,拉环型腔的衔接部插入此U形开口中,且拉环型腔的衔接部设有分别对应通向U形开口的两侧壁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U形开口的两侧壁内对应于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分别贯通插设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且此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的内径分别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直径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片模具,可将拉片本体和拉环一体成型,省去了拉片本体和拉环之间的铆合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制造拉链头拉片的模具。
技术介绍
拉链头的拉片,包括拉片本体和拉环,拉环上延伸有连接部,拉片本体上设有连接 孔,拉环的连接部铆合环绕于拉片本体的连接孔内,从而实现拉片本体和拉环的活动连接。 现有的这种拉片,生产时拉片本体和拉环分别通过各自的模具独立成型,然后将拉片本体 与拉环之间经过铆合工序连接在一起,加工很不方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拉链头拉片模具,其可将拉片本体和拉环一体 成型,省去了拉片本体和拉环之间的铆合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拉链头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 模扣合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上述型腔包括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此拉片本体型腔 和拉环型腔的相应端分别设有衔接部,上述拉片本体型腔的衔接部具有U形开口 ,上述拉 环型腔的衔接部插入此U形开口中,且上述拉环型腔的衔接部设有分别对应通向上述U形 开口的两侧壁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上述U形开口的两侧壁内对应于上述第一连接 槽、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分别贯通插设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且此第一插管和第二插 管的内径分别与上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直径相对应。 上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分别具有实心的延伸段,此延伸段的外端分别穿出模具 的相应侧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拉链头拉片模具,拉片本体型腔的衔接部的U形 开口的两侧壁内对应于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分别贯通插设有第一插管和第 二插管,且此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的内径分别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直径相对应, 这样,往模具内下料时,物料通过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进入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内,分 别形成连接拉片本体和拉环的销轴,且此销轴与U形开口的两侧壁之间便形成与第一插管 和第二插管的管壁相对应的间隙,拉片本体和拉环便通过此销轴活动连接在一起。与现有 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拉片模具,可将拉片本体和拉环一体成型,省去了拉片本体和拉环 之间的铆合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利用本技术所制造出来的拉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利用本技术拉片模具制造出来的拉片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拉片本体7和拉 环8,拉片本体7和拉环8的相应端分别设有衔接部71、81,拉片本体的衔接部71具有U形 开口 ,拉环的衔接部81插入此U形开口中,衔接部81的两侧对应于衔接部71的U形开口 的两侧壁分别伸设有销轴82、83,衔接部71的U形开口的两侧壁对应于销轴82、83分别开 设有贯穿通孔72、73,且通孔72、73的内径略大于销轴82、83的直径,拉片本体7和拉环8 便通过销轴82 、83和通孔72 、73活动连接在一起。 本技术拉链头拉片模具,如图1、2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 扣合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此型腔包括拉片本体型腔3和拉环型腔4,拉片本体型腔3和 拉环型腔4的相应端分别设有衔接部31、41,拉片本体型腔的衔接部31具有U形开口 ,拉 环型腔的衔接部41插入此U形开口中,且拉环型腔的衔接部41设有分别对应通向U形开 口的两侧壁的第一连接槽42和第二连接槽43 ;U形开口的两侧壁内对应于第一连接槽42、 第二连接槽43的延伸方向分别贯通插设有第一插管5和第二插管6,模具内分别设有与第 一插管5和第二插管6相对应的凹槽51、61,第一插管5和第二插管6的内径分别与第一连 接槽42和第二连接槽43的直径相对应,第一插管5和第二插管6分别具有实心的延伸段 52、62,此延伸段52、62的外端分别穿出模具的相应侧面。 加工时,当往模具内下料时,物料通过第一连接槽42和第二连接槽43进入第一插 管5和第二插管6内,分别形成连接拉片本体7和拉环8的销轴72、73,脱模时,抽出第一插 管5和第二插管6,销轴72、73与U形开口的两侧壁之间便形成与第一插管5和第二插管6 的管壁相对应的间隙,拉片本体7和拉环8便通过此销轴72、73活动连接在一起。与现有 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拉片模具,可将拉片本体和拉环一体成型,省去了拉片本体和拉环 之间的铆合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权利要求拉链头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上模和下模扣合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上述型腔包括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此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的相应端分别设有衔接部,上述拉片本体型腔的衔接部具有U形开口,上述拉环型腔的衔接部插入此U形开口中,且上述拉环型腔的衔接部设有分别对应通向上述U形开口的两侧壁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上述U形开口的两侧壁内对应于上述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分别贯通插设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且此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的内径分别与上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直径相对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拉片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分 别具有实心的延伸段,此延伸段的外端分别穿出模具的相应侧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链头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扣合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型腔包括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此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的相应端分别设有衔接部,拉片本体型腔的衔接部具有U形开口,拉环型腔的衔接部插入此U形开口中,且拉环型腔的衔接部设有分别对应通向U形开口的两侧壁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U形开口的两侧壁内对应于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分别贯通插设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且此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的内径分别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直径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拉片模具,可将拉片本体和拉环一体成型,省去了拉片本体和拉环之间的铆合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A44B19/42GK201499716SQ200920193419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冰 申请人:晋江福兴拉链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拉链头拉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上模和下模扣合成与拉片相对应的型腔,上述型腔包括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此拉片本体型腔和拉环型腔的相应端分别设有衔接部,上述拉片本体型腔的衔接部具有U形开口,上述拉环型腔的衔接部插入此U形开口中,且上述拉环型腔的衔接部设有分别对应通向上述U形开口的两侧壁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上述U形开口的两侧壁内对应于上述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分别贯通插设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且此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的内径分别与上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直径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福兴拉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