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锦铭专利>正文

钓鱼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2153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钓鱼竿,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具有根部以及开口部的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的本体的开口部一侧及根部一侧均能够插拔设置的套筒。当该钓鱼竿不使用时,套筒套设在本体的开口部一侧,能够起到防止本体内的管体滑出的作用;当该钓鱼竿使用时,套筒套设在本体的根部一侧,能够延长钓鱼竿的长度,而且也不容易发生丢失,一举两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钓鱼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可伸缩的钓鱼竿, 一般包括一个由多根粗细不同的管体逐一相套设 形成的本体,本体具有根部以及开口部,上述多根管体可以从开口部抽出以接 合成一根长钓鱼竿。钓鱼竿不用时,将上述多根管体都收回开口部之内,开口 部通常还设置有端塞以防止内部管体滑出。在钓鱼时,该端塞是从管体上取下 的,比较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端塞进行改进,改变现有的端塞功能单 一、容易丢失的不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钓鱼竿,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具有 根部以及开口部的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的本体的开口部一侧及根部一侧均能够 插拔设置的套筒。所述的套筒的长度可以为本体长度的30% 70%,更具体的说,所述的套 筒的长度为本体长度的40% 5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钓鱼竿的结构,当 该钓鱼竿不使用时,套筒套设在本体的开口部一侧,能够起到防止管体滑出的 作用;当该钓鱼竿使用时,套筒套设在本体的根部一侧,能够延长钓鱼竿的长 度,而且也不容易发生丢失, 一举两得。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其中套筒套设在本体的开口部一侧; 图2是本技术的又一主视图,其中套筒套设在本体的根部一侧,作为 延长竿作用;其中,1、本体,10、根部,11、开口部,2、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 钓鱼竿,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具有根部10以及开口部11的本体1、与所述的本 体1的开口部11 一侧及根部10 —侧均能够插拔设置的套筒2。参见图1,当该 钓鱼竿不使用时,套筒2套设在本体1的开口部11一侧;参见图2,当该钓鱼 竿使用时,套筒2套设在本体1的根部10—侧。所述的套筒2的长度为本体1长度的30%、 40%、 50%、 60%、 70%均可, 根据实际钓鱼竿的长度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钓鱼竿,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具有根部(10)以及开口部(11)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本体(1)的开口部(11)一侧及根部(10)一侧均能够插拔设置的套筒(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2)的长度 为本体(1)长度的30% 7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2)的长度 为本体(1)长度的40% 5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钓鱼竿,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具有根部以及开口部的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的本体的开口部一侧及根部一侧均能够插拔设置的套筒。当该钓鱼竿不使用时,套筒套设在本体的开口部一侧,能够起到防止本体内的管体滑出的作用;当该钓鱼竿使用时,套筒套设在本体的根部一侧,能够延长钓鱼竿的长度,而且也不容易发生丢失,一举两得。文档编号A01K87/02GK201374960SQ2009201415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6日专利技术者江锦铭 申请人:江锦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鱼竿,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具有根部(10)以及开口部(11)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本体(1)的开口部(11)一侧及根部(10)一侧均能够插拔设置的套筒(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锦铭
申请(专利权)人:江锦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