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创疡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61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湿润暴露法治疗各种烧伤外伤感染、褥疮、皮肤溃疡、小面积皮肤缺损的药方及将其配制成烧伤创疡膏的方法。 本药膏中含有抗菌作用的药物达14种之多,活血药达9种,有止痛作用的有16种,生肌的达9种。所以本膏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生肌止痛的效果突出,对疤痕的形成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各种烧、烫伤的治愈率可达100%,而不需植皮,不留疤痕,适用范围广,使用不受条件限制,是一种疗效好、经济无副作用,便于普及推广的烧伤创疡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各种烧伤的药方及将其配制成药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药膏,对治疗各种原因烧伤(如火焰、化学、电等)、烫伤(蒸气、开水、沸油等)及感染,外伤感染,褥疮、皮肤溃疡、小面积皮肤缺损等有特效。目前,国内治疗烧伤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1.干燥疗法是最普遍常用的方法,创面涂各种酊剂(含碘、乙醇)、烧伤油、磺胺嘧啶银等,或清除腐皮后包扎,不仅使创面干燥、疼痛加剧,且使创面加深损伤及易发生感染,抗感染作用差,无生肌作用,完全依靠机体自身缓慢修复,易形成疤痕,影响肢体功能。2.手术植皮对深Ⅱ°或Ⅲ°烧伤行削、切痂植皮,外伤所致皮肤缺损也用植皮来修复创面。手术不但痛苦大,危险多,费用高,而且术后易发生感染,使手术失败。但对一些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瘫痪、褥疮及年老体弱,初生婴幼儿等则无法手术治疗。3.创疡换药各种创伤感染、溃疡、褥疮等换药所用溶液、消炎膏类、生肌膏等,不但抗感染能力差而且无明显生肌作用,换药时创周需用碘酒、酒精消毒,费时费物不止痛。换药后疼痛加剧,甚至使创面感染加重,久治不愈。当前治疗烧伤较先进的技术为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为其专用药物,其疗效较好,但其价高量少而难购(自产自销,不市售)。烧伤创面用此膏后,部分病人肉芽水肿较明显,生肌较慢或不明显,对抗绿脓杆菌感染效果不够理想,Ⅲ°烧伤愈后疤痕较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烧伤创疡膏抗感染作用强,生肌作用明显。换药时不用消毒,深度烧伤不用行削、切痂植皮,使用时无危险,不痛苦,适用对象范围广。对于解决目前治疗烧伤所用传统干燥疗法、深度烧伤及外伤皮肤缺损手术植皮、创疡换药存在的抗感染及生肌止痛效果差,手术费用高、痛苦大及湿润烧伤膏价贵难买,肉芽水肿、生肌慢、Ⅲ°烧伤疤痕重等问题有特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按下述处方分别称取下列诸药备用(重量百分数)1、大黄黄连连翘半夏败酱草红花每位药各2.8%-14%珍珠母垂盆草天花粉赤芍2、桅子乳香没药松香冰片丹参每味药各3.2%-21%黄芪川芎元胡白芨白芷当归3、刘寄奴合欢皮黄柏芙蓉叶半夏每味药各2.6%-7%4、香油∶蜂蜡=12∶1(重量比)适量(二)、按下述方法配制本专利技术的药膏将上述处方中1.2.3中各味药(冰片除外)入铁锅→加香油浸泡24小时以上→煎熬1小时左右滤去药渣→滤得油中加蜂蜡、冰片搅化→冷却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烧伤创疡膏→封装备用。本药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功能,无毒付作用,治愈率达100%,不需植皮,深Ⅱ°烧伤,不留疤,Ⅲ°伤疤痕轻。本方中含有清热解毒的药(即抗感染的)大多有广谱抗菌作用,如黄连、黄柏、败酱、垂盆草、桅子、白芷、连翘等;活血、消肿、止痛的有丹参、红花、乳香、没药、元胡、合欢皮、刘寄奴、白芷等;祛腐生肌的有蜂蜡、松香、珍珠母,而选用的活血止痛药多有生肌作用。另外,当归不但活血而且补血,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川芎异香,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血中之气药,能升能散,能通能行,走而不守,上达巅顶,下入气海。”对大肠、变形、绿脓等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退肿,为补药之长,“疮家圣药”。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抑菌抗病毒,治“诸火疮”、“烧伤”。冰片芳香,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辟一切邪恶,散一切风湿”。香油抗酸败、抗皂化,有较强的亲脂性,润滑皮肤及组织。当归、川芎、半夏等有减轻疤痕形成的作用。上述方中有抗菌作用的药物达14种之多,活血药达9种,有止痛作用的有16种,生肌的达9种。所以本膏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和生肌止痛的效果突出,对疤痕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下述效果明显(一)、抗感染能力强。自91年7月至93年9月止,用本专利技术药膏共收治各种原因的烧烫伤病人共102例,最大面积75%,最小面积1%;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35天。各种外伤感染、褥疮等26例。一般烧伤面积5%以下不用抗菌素,甚至8%亦有不用抗菌素者,局部及全身无感染现象。外伤换药伤口周围不用碘酒、酒精消毒亦不发生感染。如某出生35天的病例左臀部烫伤面积1.5%,深Ⅱ°烫伤,第二天入院,左臀烫伤处中间发褐,脱皮处有渗出及黄白色附着物,创周发红。入院第三天伤区明显液化,10天后液化物减少,16天已液化结束,部分愈合,20天治愈出院,仅用本专利技术药膏未用抗菌素。又如病例男,17岁,于93年2月12日被火车撞伤,右背部、大腿及会阴处皮肤广泛撕裂,面积约达全身1/3,休克,清创缝合后,用先锋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第二天起高烧39℃以上,有时达40℃。第三天创口渗液,有异味,一周撕脱皮肤,开始坏死,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有恶臭。二周有大量皮肤坏死,有较多脓液(绿脓感染)奇臭难闻。伤后16天暴露创面,涂本专利技术的烧伤创疡膏,1-2次/日,用药第5天创面无脓苔,可见肉芽生长,第11天创面有鲜红的肉芽生长,无脓性分泌物及臭味。用药膏18天创面无感染,次日手术植皮消灭创面。对外伤感染创面换药,效果较各种药膏类,水溶剂等优越数10倍,能很好的控制创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二)、止痛效果满意。烧伤病人涂药10分钟内疼痛基本消失以后,再涂无痛感。外伤创面涂药后病人有舒适感,病人乐于接受,尤其是儿童。(三)、愈合快、疤痕少。本专利技术烧伤治愈时间(1)浅Ⅱ°5-8天,如例男,60岁,面、颈、胸、腹及双上肢被高压饭锅冲出热稀饭烫伤,面积22%Ⅱ°。入院时面部肿胀,烫伤皮肤色暗,散在水泡,少许腐皮已脱。用本专利技术药膏一周,所有肿胀消退,腐皮基本全脱,仅右上臂内侧小片深Ⅱ°伤未愈,第9天治愈出院。(2)深Ⅱ°伤14-20天愈,不留疤痕。病例左××,男,35岁,92年元月10日滑入开水池烫伤胸、腹部,左上肢,双下肢及会阴等处,面积46%,绝大部分为深Ⅱ°,足背为小片Ⅲ°伤。用本专利技术药膏综合治疗第4天所有创面有大量液化物,第7天,胸及左上肢浅Ⅱ°伤愈。第11天双下肢深Ⅱ°伤大部分液化结束,双足背Ⅲ°伤液化高峰期,第15天除左大腿根部、小腿内侧、足背片状创面未愈外,余处均愈。第30天仅双足背有少许药痂未脱,37天出院。出院13个月随访,仅足背(双)原Ⅲ°伤有少许疤痕略高出皮肤。(3)Ⅲ°伤25天以上治愈,如病例男,31岁,93年6月30日上午滑入热碱水(氢氧化钠)池致右小腿及足部烧伤,面积6%,Ⅲ°伤4%。次日伤处剧痛难忍,伤处有3个大水泡,积液100ml,腐皮色灰,剪泡放水。1周时伤足仍肿胀明显,深Ⅱ°伤部分加深为Ⅲ°(面积1%)。10天伤处仍痛肿剧,创面有大量液化物,Ⅲ°伤有3%。入院用本专利技术半月,肿基本消退,有大量皮岛生长,基本无液化物,无感染。3周仍有少许液化物,所有创面基本平皮,足背有少许药痂。一月2/3创面已愈,有1%Ⅲ°伤(散在)有少许液化物。35天烧伤创面愈,无明显疤痕形成,1次/日涂药保护新皮。(4)外伤感染创面愈合快,有一患者面部皮肤溃疡,如五分硬币大小,半年,久治不愈,用烧伤创疡膏换药9次即愈。各种创面,尤其是液化基本结束,由于大量皮岛生长,很快上皮化愈合,病人及家属讲“用本专利技术药膏病灶的愈合,一天一个样”。(四)、经济、方便、便于普及。该药膏制作方便,价廉,应用范围广泛,可作烧伤、创疡治疗用,也可作家庭备用药,操作简单,一看即会,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伤创疡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中药按下述重量百分数配制而成:(1)大黄 黄连 连翘半夏 败酱草 红花 每位药各2. 8%-14%珍珠母 垂盆草天花粉 赤芍(2)栀子 乳香 没药松香 冰片 丹参 每味药各3. 2%-21 %黄氏 川芎 元胡白芨 白芷 当归(3)刘寄奴 合欢皮 黄柏芙蓉叶 半夏 每味药各2. 6%-7%(4)香油∶蜂蜡=12∶1(重量比)适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魁吴保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分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