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良专利>正文

双层锁芯高性能防盗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6500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以有效防止使用万能钥匙或其他技术性手段进行开锁的双层锁芯高性能防盗锁。它是在锁体内部分别设有外锁芯和内锁芯两层可活动的锁芯体,以及贯穿锁体、外锁芯、内锁芯的弹子孔,弹子孔内设有内弹子、中弹子、外弹子、弹簧和固定铆片,在内锁芯的末端设有固定槽并连接有条形的传动块,固定槽内有卡圈,在外锁芯末端设有限位凹槽,限位销从锁体内插入至该限位凹槽内。与之匹配的钥匙从锁孔插入后可以旋转内锁芯,并带动传动块以打开锁具的控制机构,而使用万能钥匙或其他技术性手段进行开锁时则会将外锁芯一并旋转,由于外锁芯被限位销限定在一定的旋转幅度内,从而无法打开锁具的控制机构,提高了锁具的防盗能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具体说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止他人使用万能钥匙或采用技 术性手段进行开锁的双层锁芯高性能防盗锁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防盗锁均广泛使用机械弹子锁,这种机械弹子锁主要由锁体、锁芯构 成,以及贯穿于锁体和锁芯的弹子孔,其中在锁芯的末端连接有一个条形的传动块,在 弹子孔内排列有内弹子、外弹子和弹簧,弹子孔、内弹子、外弹子和弹簧共同组成弹子 制动机构,通常一件锁具有若干组弹子制动机构,在闭锁状态时,内弹子、外弹子受弹 簧压力紧靠锁芯方向,其中内弹子完全进入锁芯,外弹子则一部份进入锁芯,另一部份 在锁体内,从而使锁芯不能活动,当与之匹配的钥匙进入锁芯内的锁孔时,受钥匙挤压, 内弹子和外弹子将向锁体方向位移压縮弹簧,从而使得内弹子和外弹子的接触面与锁芯的活动面重合,扭动钥匙,锁芯即可以带动传动块一起旋转,从而打开锁具控制机构。 由于这种锁的弹子和弹子孔之间并非紧密接触,因而当锁芯在受到轴向力或圆周力的时 候,每组弹子的排列并不会在同一展开轴线上,在每组间均会有微量间隙,利用特制工 具进行入锁孔内对每组弹子进行拔压,并同时旋转锁芯,即可首先将弹子与弹子孔壁间 隙最小的那组弹子拔压到位,反复动作,直到若干组弹子被排列到位,锁芯即可处于可 活动状态,即锁具处于开锁状态,进一步旋转锁芯即可打开锁具。技术性开锁就是采用 的这种逐位间隙排除,打幵各种弹子锁具,虽然现在弹子锁的弹子排列方式较多,但只 要开锁工具能够进入,其锁从理论上均会被开启,正是由于这种机械弹子锁在自身结构 设计上的缺陷使得弹子锁的防盗性能大大减弱,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了解决现有机械弹子防盗锁易被技术性手段打开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 层锁芯高性能防盗锁,该防盗锁不仅具有正常的开关锁功能,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他人使 用万能钥匙或采用技术性手段进行开锁,具有较高的防盗性能。3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锁体内依次设有外锁芯和内锁 芯,其中内锁芯安装在外锁芯内部,并在锁体、外锁芯、内锁芯上设有多组弹子孔,在 弹子孔内沿锁孔至锁体方向依次设有内弹子、中弹子、外弹子、弹簧和固定铆片,其中, 中弹子的长度大于外锁芯芯壁的厚度,在内锁芯的末端分别设有固定槽并连接有条形传 动块,固定槽可供卡圈插入,该条形传动块由一个锁圈进行固定,在外锁芯的末端设有 条形的限位凹槽,该限位凹槽的宽度不超过内锁芯在开锁状态时所转动的幅度,并在对 应限位凹槽位置的锁体上设有插孔,限位销从锁体上的插孔穿出至该限位凹槽内。在关 闭状态时,受到弹子孔内弹簧的弹力,内弹子被完全推入内锁芯内,中弹子则一部份在 内锁芯, 一部份在外锁芯,当与该锁匹配的钥匙自锁孔插入后,受钥匙挤压,内弹子、 中弹子、外弹子均向锁体方向移动并压縮弹簧,其中内弹子与中弹子的接触面同内锁芯 与外锁芯的接触面重合,旋转钥匙可使内锁芯一同旋转,进而带动内锁芯末端的条形传 动块进行旋转,条形传动块再带动锁具控制机构动作从而打开锁具,实现开锁目的。而 如果采用万能钥匙或其他技术性手段进行开锁,需要在对内弹子进行拔压的同时对内锁 芯施加一定力度的旋转力,以将拔压到位的弹子进行固定,在拔压过程中,弹子与弹子 孔间隙最小的一组将首先被拔压到位,此时对内锁芯施加旋转力以固定这组弹子,而由 于其余组的弹子尚未拔压到位,其中的中弹子仍有一部份在内锁芯内,此时旋转内锁芯 时则会带动外锁芯一起运动,从而使得外锁芯与锁体之间产生位移,此时便会分别在内 锁芯与外锁芯接合面、外锁芯与锁体接合面形成台阶,而由于在锁体、外锁芯、内锁芯上的弹子孔的大小均是相同的,当此时对弹子孔内的弹子进行拔压时,中弹子受台阶限 制则不能向锁体内移动,而由于中弹子的长度大于外锁芯芯壁的厚度,因而此时中弹子 会有一部份在外锁芯内,另一部份仍在内锁芯内,此时旋转内锁芯时,受中弹子的带动, 外锁芯也会同样会跟着一起旋转,由于外锁芯的转动幅度已被锁体内的限位销限定在不 能打开锁具的转动范围之内,因此这种旋转将始终无法打开锁具,从而达到了提高锁具 防盗性能的目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影响锁具正常功能使用的情况下,有效防止他人 使用万能钥匙或其他技术性手段进行开锁,增强了锁具的防盗性能,产品结构简单,利 于推广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外锁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锁芯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锁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尾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处于闭锁状态时的弹子分布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处于使用钥匙正常开锁状态时的弹子分布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内锁芯末端的卡圈。图10为本技术中用于固定内锁芯末端条形传动块的锁圈。图11为本技术在拔压状态下开锁时的弹子分布示意图。图中代码说明1锁体;2外锁芯;3内锁芯;4锁孔;5、 5,、 5"内弹子;6、 6,、6"中弹子;7、 7'、 7"外弹子;8弹簧;9固定铆片;10限位销;11卡圈;12锁圈; 13条形传动块;14限位凹槽;15弹子孔;16固定槽;17锁槽;18、 19台阶;。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锁体(1)内分别设置有外锁芯(2)和内锁芯(3),外锁芯的末端设有限位凹槽(14),限位凹槽的宽度小于打开锁具所需旋转内锁芯的转动幅度,在本实 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设有2个限位凹槽,实际运用中可以增加至4个,如图5 所示,限位销(10)从锁体中穿过至该限位凹槽内,以限定外锁芯的转动幅度,在内锁 芯内设有锁孔(4),如图4所示中,在内锁芯的末端设有固定槽(16)和固定条形传 动块的锁槽(17),图6所示中,弹子孔(15)呈十字状分别贯穿锁体、外锁芯和内锁 芯,本实施中,在4个方向上均分别设有6组弹子孔,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增加弹子孔的 组数,增加其复杂性,以进一步提高锁具的安全性,在弹子孔中分别设有内弹子(5)、 中弹子(6)、外弹子(7)、弹簧(8)和固定铆片(9),其中中弹子的长度大于外锁芯 芯壁的厚度。如图7所示,锁具在关闭状态时,弹子孔内的弹子因受弹簧的弹力被紧压在一起,其中内弹子(5)被完全推进内锁芯(3)中,中弹子(6)则一部份进入内锁芯,另一 部份留在外锁芯(2)中,外弹子(7) —部份在外锁芯中,另一部份在锁体(1)中, 所有弹子的接合面均不与锁芯的接合面重合。而当与该锁芯匹配的钥匙进入锁孔后,如 图8所示,弹子孔内的弹子因受钥匙挤压均向锁体一侧位移,待钥匙全部插入后,弹子 孔内所有的内弹子(5)和中弹子(6)的接合面均与内锁芯(3)和外锁芯(2)的接 合面重合,此时旋转钥匙即可将内锁芯转动,内锁芯带动其末端的条形传动块转动从而 打开锁具控制机构,实现开锁。图11例举了采用万能钥匙或其他技术性手段开启本技术锁具时弹子孔中的弹 子运动及其分布情况。由于使用万能钥匙或其他技术性手段开锁时需要一边对弹子进行 拔压, 一边对内锁芯施加旋转力,以将拔压到位的弹子进行固定,如图11所示,第一 组弹子孔中的内弹子(5)、中弹子(6)己拔压到位,此时则需要对内锁芯施加旋转力, 由于其他弹子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锁芯高性能防盗锁,由锁体、锁芯、弹子孔、内弹子、外弹子、弹簧、固定铆片、卡圈、条形传动块构成,其特征是:锁芯由外锁芯和内锁芯构成,并在内弹子和外弹子中间设有中弹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熊兵
申请(专利权)人:张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