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6397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椅,它包括一坐框、一转动连接在坐框后端的靠背架、一转动连接在坐框前端的前腿架、一转动连接在靠背架的后腿架及一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包括一枢接片、一摆动片及一拉片。该枢接片上端枢接在坐框。该摆动片具有一枢接部及二分别位于枢接部之前后二侧的摆动端,该前侧的摆动端枢接在前腿架。该拉片一端枢接在后腿架,另一端枢接在摆动片的后侧的摆动端。由于折叠过程中,在靠背架和后腿架都向坐框方向转动时,也会通过连动机构带动前腿架向坐框方向转动,因此能一步折叠到位。(*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椅,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快速折叠的折叠椅。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折叠椅,它包括一坐框、一转动连接在坐框前端的前腿架、一转动坐框后端的后腿架及一支撑框,该支撑框顶端转动连接在坐框中间之下并在折叠位置(位于坐框之内,与坐框同层)和展开位置(垂直坐框)之间转动。在展开时,利用支撑框之前后分别顶抵前腿架和后腿架以实现锁接,以让折叠椅维持在展开状态;在折叠时,需先转动支撑框使其位于折叠位置,以松开锁接,然后再分别折叠前腿架和后腿架。该折叠椅虽然能够实现折叠,但是它存在有如下的不足1、折叠过程包括两个步骤,折叠十分不便;2、折叠第一步骤中,必须转动支撑框并让支撑框维持在折叠位置,但是由于位于折叠位置就必须克服支撑框重力(在重力作用下支撑框会自动下落,也既是自动落在展开位置),因此使用者在整个折叠过程都必须握住支撑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椅,其克服了现有的折叠椅所存在的使用不便的不足。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折叠椅,它包括一坐框、一转动连接在坐框后端的靠背架、一转动连接在坐框前端的前腿架、一转动连接在靠背架的后腿架及一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包括 —枢接片,它上端枢接在坐框; —摆动片,它具有一枢接部及二分别位于枢接部之前后二侧的摆动端,该前侧的摆动端枢接在前腿架;及 —拉片,它一端枢接在后腿架,另一端枢接在摆动片的后侧的摆动端。 —较佳实施例中,该连动机构还包括 —连接片,它一端枢接在坐框,另一端枢接在后腿架。 —较佳实施例中,该坐框之上固设有一L形第一固定片,该第一固定片伸出坐框之外;该靠背架之上固设有一L形第二固定片,该第二固定片伸出靠背架之外;该后腿架之上固设有一L形第三固定片,该第三固定片伸出后腿架之外;该靠背架枢接在第一固定片之末端,该第三固定片之末端和第二固定片之末端枢接在一起。 —较佳实施例中,该坐框具有一前杆及二分别固设在前杆之左右二端的侧杆,该二侧杆前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后端之间的间距;该前腿架具有左右前腿,该间距差大于左右前腿的左右宽度之和。 —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锁接结构,该锁接机构包括一固设在后腿架之上的锁接柱及一枢接在坐框之上并能够钩接在锁接柱的锁接钩。 —较佳实施例中,该锁接机构还包括一设置在锁接钩和坐框之间并能够产生向后弹力以使锁接钩钩接在锁接柱的弹性部。3 —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部为连接在锁接钩和坐框之间的巻簧。 —较佳实施例中,还配设有一拉接件,该拉接件具有一拉接端及一供用户手抓的手抓部,该拉接端连接在锁接钩。 —较佳实施例中,该坐框之内固接一支撑杆,该拉接件支撑位于支撑杆之上。 —较佳实施例中,还配设有一拉接件和弹性部,该拉接件具有一拉接端及一供用户手抓的手抓部,该拉接端连接在锁接钩,该弹性部设置在手抓部和坐框之间。 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由于折叠过程中,在靠背架和后腿架都向坐框方向转动时,会通过连动机构带动前腿架也向坐框方向转动,因此能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并具有一步折叠到位的优点。由于还设有一连接片,因此不但能够增加后腿架的支撑强度,而且还会保证连动。由于靠背架、后腿架、坐框之间都通过L形固定片转动连接在一起,因此会折叠提供让位空间,展开状态时后腿架顶端面能够刚好支撑在坐框之下。由于间距差大于左右前腿的左右宽度之和,因此折叠时后腿架能够位于前腿架左右前腿之间,前后腿架位于同一层,减少占用空间。通过锁接钩钩接在锁接柱以保证折叠椅维持在展开状态。由于设有拉接件,因此便于用户松释锁接。由于拉接件支撑位于支撑杆之上,因此能够加强坐框支撑强度。由于弹性部设置在手抓部和坐框之间,因此不但能够推动拉接件使锁接钩钩接在锁接柱,以维持在支撑强度,而且还定位了拉接件,拉接件能增强坐框支撑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折叠椅架处于全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折叠椅架处于全展开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折叠椅架处于半展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折叠椅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叠椅架处于全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图2、图3及图4,一种折叠椅,它包括一坐框100、一靠背架200、一后腿架300、一前腿架400、二连动机构500及二锁接机构600。该坐框100之上设置有坐垫,该靠背架200之上设置靠背垫,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本技术方案,因此图中未表示出坐垫和 该坐框100具有一前杆110及二分别固设在前杆110之左右二端的侧杆120,其中,该二侧杆120前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后端之间的间距。该侧杆120之内侧固设有一 L形第一固定片121,该第一固定片121的部分伸出侧杆120之上之后。而且,该坐框100之前部设有一固定座130,该固定座130之上开设有开口朝后的开口 131。 该靠背架200具有二靠背杆210及固设在二靠背杆210之间的固定架220。该二靠背杆210之下部分分别枢接在该坐框100之二第一固定片121之伸出部分,以使靠背架200能够转动连接在坐框100之后端,以使靠背架200能够相对坐框100转动。该二靠背杆210之内侧固设有一 L形第二固定片211,该第二固定片211的部分伸出靠背杆210之下之 该后腿架300具有二后腿310及固设在二后腿310之间的横杆320。该二后腿310之内侧固设有一L形第三固定片311,该第三固定片311的部分伸出后腿310之外。该第三固定片311之末端枢接在该靠背架200的第二固定片211之伸出部分,以使后腿架300能够转动连接在靠背架200之下,以使后腿架300能够相对靠背架300转动。 该前腿架400包括二前腿410,该二前腿410之上端枢接在坐框100之前端部之下。而且,该二前腿410左右宽度之和小于坐框100的二侧杆120前端之间的间距与后端之间的间距差。 该连动机构500包括一枢接片510、一摆动片520、一拉片530及一连接片540。该 枢接片510上端枢接在坐框100的侧杆120,下端伸出侧杆120之下。该摆动片520具有一 枢接部及二分别位于枢接部之前后二侧的摆动端,该前侧的摆动端枢接在前腿架400的前 腿410的上部,而且,该摆动片520还对应于坐框100的固定座130的开口 131,以使得在展 开时候通过开口 131限定摆动片520之左右位置。该拉片530 —端枢接在后腿架300的第 三固定片311,另一端枢接在摆动片520的后侧的摆动端。该连接片540 —端枢接在坐框 100的侧杆120,另一端枢接在后腿架300的后腿310。 该锁接机构600包括一固设在后腿架300的后腿310之上的锁接柱610, 一固设在 坐框100的侧杆120之内侧的固定柱620,一枢接在固定柱620的锁接钩630, 一设在锁接 钩630和固定柱620之间的弹性体640,该弹性体640例如为巻簧,它能够产生向后弹力以 使锁接钩630钩接在锁接柱610。还配设有一拉接件650,该拉接件650具有二拉接端651 及一供用户手抓的手抓部652,该二拉接端651分别连接在二锁接机构600的锁接钩630, 通过手抓手抓部652以拉动拉接件650,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椅,其特征是:它包括一坐框、一转动连接在坐框后端的靠背架、一转动连接在坐框前端的前腿架、一转动连接在靠背架的后腿架及一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包括:一枢接片,它上端枢接在坐框;一摆动片,它具有一枢接部及二分别位于枢接部之前后二侧的摆动端,该前侧的摆动端枢接在前腿架;及一拉片,它一端枢接在后腿架,另一端枢接在摆动片的后侧的摆动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泽辉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