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革利专利>正文

解毒生肌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5918 阅读:3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和预防细菌感染的纯中药创伤药水即创速愈及其制备方法。其创速愈的组成为: 大黄20-100g 黄连20-100g 黄柏20-100g 黄芩20-100g 白芨50-100g 白蔹25-100g 乳香25-100g明矾9-15g 川椒30-100g 蔗糖每500ml成品药50-100g,蟾酥每500ml成品药1-3g。制备方法见说明书。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抗菌菌谱广,抗感染能力强,创面愈合快,止血快,止痛快,无过敏反应,使用方法极为简便,用途范围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战伤和其它开放性软组织创伤及由上述原因所致之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的纯中药创伤药水即,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和治疗软组织开放性损伤、野战损伤、烧伤、烫伤、手术切口、下肢溃疡及消炎和预防细菌感染等。目前,尚无一种对烧、烫伤、战伤和其它开放性软组织创伤集治疗、清创、抗感染、加速创面愈合的药物。常用治疗软组织开放性创伤及烧伤、烫伤有“磺胺嘧啶银”、“正红花油”、“无痕烧伤粉”、“75%乙醇”、“碘酊”都各有不足1、磺胺嘧啶银对绿脓杆菌较敏感,对其它细菌效果不明显;2、正红花油对一度烫伤效果较好,但对二度以上(含二度)疗效较差,且易引发大面积细菌感染,创面一但感染,就无抗菌能力了,并且对烧、外伤无止痛功能;3、75%乙醇、碘酊虽对细菌有杀灭作用,但不能浸水。以上药物除“磺胺嘧啶银”外,对大面积烧伤、烫伤实用价值都不太大,“磺胺嘧啶银”还存在疗程长创面愈合慢等缺点。中国专利文献《一种润肤烧烫药物的制造法》其申请号9110639,其公开的配方中包括了植物油,腊和中药,且中药成分和基质与本专利技术不相同,治疗范围也较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创面直接给药的方式治疗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及野战开放性损伤和烧伤、烫伤,加快创面愈合速度的创速愈新药,使创面愈合期缩短,迅速改善创面红、肿、热、痛等症状,将清创和治疗用药合二为一,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烧、烫伤、战伤和其它开放性软组织创伤所引起的细菌感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以下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实现治疗烧、烫伤、战伤和其它开放性软组织创伤及上述原因所致之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的创速愈,其组成包含大黄20-100g黄连20-100g黄柏20-100g黄芩20-100g白芨50-100g白蔹25-100g乳香25-100g明矾9-15g川椒30-100g蔗糖每500ml成品药50-100g,蟾酥每500ml成品药1-3g。本专利技术的创速愈还可包含八角枫根50-150g地榆15-100g如果低于配方的低限值将达不到本专利技术的效果,高于高限值药水将产生毒性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大黄40-70g黄连40-70g黄柏40-70g黄芩40-70g白芨50-70g白蔹40-70g乳香25-60g明矾9-12g川椒30-60g蔗糖每500ml成品药50-75g,蟾酥每500ml成品药1-3g八角枫根50-75g地榆15-65g制备创速愈的方法是将原药粉按比例粉碎为粗粉,装入密闭容器中,加入50%的乙醇溶液360-1800ml,密闭浸渍5天(每天搅拌1-2次),5天后取其上清液,另器存放,浸渍器皿中再加入50%的乙醇溶液240-1200ml进行二次浸渍5天,5天后取液并将药渣压榨取其余液,将一次和二次浸液及榨液合并,滤过,加入蔗糖(50-100g/500ml成品药液),蟾酥(1-3g/500ml成品药液)充分溶解,滤过,分装即得。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制备成药水,还能在上述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取有效成份制成粉剂和膏剂。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大黄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试管中均有抗菌作用,其抗菌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所含的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大黄酸和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中的呼吸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ug/ml及10ug/ml,并不易产生抗药性。对链球菌亦很敏感。此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皮肤真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黄也有止血收敛作用,有很强的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改善脆性的能力,因此能减少伤面体液外渗,并能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因而具有收敛消炎止血作用。黄连体外试验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抑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强度优于青霉素,对百日咳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对白喉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钩端螺旋体及一些常见的皮肤真菌也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在体外它与链霉素、磺胺对葡萄球菌的抑制有协同作用。黄柏其水煎剂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并对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链球菌、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亦有抑制作用。由黄柏中提取得到的盐酸小檗碱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均有杀菌效力。黄柏所含的小檗碱不论在体内或体外均有增强犬血液中白血球吞噬作用的能力;并可使炎症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故有减轻充血作用。小檗碱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可使其不易破碎。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之功能,常用于痈肿疮毒的治疗。黄芩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甲型链球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瘊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布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芩甙元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白芨有收敛止血的功效。《中国药学大辞典》张山雷载说白芨“味苦辛而气寒,故能消散血热之痈肿。性粘而多脂,则能疗败痈之死肌。苦辛之品又能杀虫,则除白癣疥虫,外疡消肿生肌之药也”故常用于痈疽肿毒,汤火灼伤,手足皲裂等症。明矾《本草纲目》载白矾“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疗肿”。明矾酸涩性寒,酸涩收敛,寒能清热,入肝脾胃经,则能收敛止血。低浓度的明矾液有消炎、收敛、防腐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杆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力。对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作用最强。乳香(松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外用时常用于治疗疮痈肿痛,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等症。其药理作用表现为(1)镇痛作用,且镇痛范围较广,对风湿痛、神经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皆有止痛作用;(2)消炎防腐作用口服乳香后能促进多核白血球增加,以吞噬死亡的血球及细胞,改善新陈代谢,从而有消炎作用。并且可以用来防腐及消除口臭,加速炎症渗出、排出、吸收、促进伤口愈合。蔗糖(蜂蜜)对创面有收敛、营养、缓急止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据国外报道蔗糖能促进创面粘多糖和胶原的增加,故能加速创面的愈合,且有抗感染之作用。白蔹性微寒、味苦,具有消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伤、烫伤等治疗。《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蔹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日华子本草》上记载“白蔹有生肌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疮疡破溃,并止烫火伤”。八角枫根(白龙须)《本草从新》上记载八角枫性温味辛,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劳伤腰痛,跌打损伤等。八角枫根经实验证明具有明显的横纹肌松驰作用与一定的镇痛作用。川椒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据《中华药海》记载“花椒稀醇液有局部麻醉的药理作用,在家兔角膜之表面麻醉效力稍弱于地卡因,在豚鼠之浸润麻醉效力则强于普鲁卡因”。蟾酥性甘、辛、温、入胃、心、肾三经。甘可缓急止痛,辛温发散通闭,故有良好的止痛、开窍之效。其药理作用有(1)局部麻醉,蟾酥可使粘膜感觉神经麻痹,有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烧、烫伤和预防细菌感染的创速愈,其组成包含:大黄20--100g黄连20--100g黄柏20--100g黄芩20--100g白芨50--100g白蔹25--100g乳香25--100g明矾9--15g川椒30--100g蔗糖每500ml成品药50--100g,蟾酥每500ml成品药1-3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革利
申请(专利权)人:程革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