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红良专利>正文

中间包双效稳流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53399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包双效稳流垫,包括设有中空腔室的本体,本体为底部大、上口小、呈收缩形状的结构,本体上端设有出口,本体内的中空腔室底部还设有带内腔室的内腔体,内腔体侧壁均匀环设有四个分流孔,内腔体上端设有入口,所述内腔体上端面不高于本体上端面。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间包双效稳流垫安装在中间包冲击区底部,与中间包内衬材料紧密结合,钢水从内腔体入口进入内腔室,经内腔室分流孔后沿外腔壁上升并从出口流出,改变了钢水的流程,消减钢水的湍流和涡流,提高了钢渣分离的效果,由于钢水停留时间的延长,中包内钢水温度温度均匀,提高了中包的开浇率,避免了水口的堵塞。(*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不定型耐火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包双效稳流垫
技术介绍
连铸中间包作为当今国际钢铁业普遍采用的高效连铸工艺技术一个重要的 关键设备,对稳定连铸生产和提高连铸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与连铸 中间包相关的新型耐火材料及制品的开发、研制一直是冶金耐火材料行业的一 个重点。近十年来,中间包镁质挡渣堰、内衬(料)等耐火材料及制品的不断 开发和更新,满足了连铸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连铸生产连浇水平不断提高,连铸中间包工作衬的工作寿命大幅度延长,已从原来的5小时发 展到今天的20至30小时以上,由此对中间包工作用耐火材料及制品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其中中间包稳流垫的设计、开发及生产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相关生产厂 家的重视。在高效连铸工艺中,钢水从大包下来到中间包的冲击区部位的结构 设计和耐火材料的筛选极为重要,因为其是事关中间包湍流、钢流的控制及钢 水与渣分离的关键所在。近十年来,通过使钢液进入中间包后改变行程路线而 达到分离钢渣等夹杂物的稳流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单纯的冲击板、挡渣 堰等,并已经向中间包稳流垫发展。目前,国内多数钢铁企业一般采用传统的 连铸中间包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间包双效稳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中空腔室(11)的本体(1),本体(1)上端设有出口(12),所述本体(1)内的中空腔室(11)底部还设有带内腔室(21)的内腔体(2),内腔体侧壁均匀环设有若干分流孔(22),内腔体上端设有入口(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良陈雪飞王志芬应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陈红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