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箱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4333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一侧设有一散热罩,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包括:一风扇架,其一端枢设于上述散热罩上,该风扇架具有一第一枢转状态和一第二枢转状态,该风扇架内设有一个或者若干个风扇,该风扇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各该第一滑槽的延伸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槽成一角度的第二滑槽;二支撑架,其一端分别滑动式设于上述一第一滑槽及上述一第二滑槽内,上述风扇架为第一枢转状态时,该二支撑架的上述一端分别滑至对应的上述第二滑槽的远离该第一滑槽一端,该二支撑架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电脑机箱上述设有散热罩一侧的两端靠近边缘位置。从而达到风扇可改变吹风或抽风方向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脑机箱散热结构技朮领域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改变风扇吹风或抽风方向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背景技朮随着电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由于运算密度的需要,高密度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需要,而高密度计算机通常由多个电脑机箱组成,多个电脑机箱相互之间的散热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 目前的电脑机箱散热,采用的是风扇直接吹风或者直接抽风的方式,风扇的吹风或者抽风方向不可改变,然而对于高密度计算机而言,由于由多个电脑机箱,各电脑机箱间会形成散热通道,风扇不仅仅需要对其对应的电脑机箱散热,也需要在散热通道方向抽风散热。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的风扇可改变吹风或抽风方向,进而可以满足到多个电脑机箱相互之间通道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的风扇可改变吹风或抽风方向,进而可以满足到多个电脑机箱相互之间通道的散热。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一侧设有一散热罩,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包括 —风扇架,其一端枢设于上述散热罩上,该风扇架具有一第一枢转状态和一第二枢转状态,该第一枢转状态为该风扇架与该散热罩成一角度,该第二枢转状态为该风扇架与该散热罩贴合,该风扇架内设有一个或者若干个风扇,该风扇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各该第一滑槽的延伸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槽成一角度的第二滑槽; 二支撑架,其一端分别滑动式设于上述一第一滑槽及上述一第二滑槽内,上述风扇架为第一枢转状态时,该二支撑架的上述一端分别滑至对应的上述第二滑槽的远离该第一滑槽一端,该二支撑架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电脑机箱上述设有散热罩一侧的两端靠近边缘位置,上述风扇架为第二枢转状态时,该二支撑架上述一端分别滑至对应的上述第一滑槽的远离该第二滑槽一端,该二支撑架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风扇架的两侧。 特别地,上述电脑机箱为若干个,而该若干个电脑机箱的按照该散热罩面两两对立分两列设于一个机柜内,该若干个电脑机箱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当各电脑机箱上设置的该风扇架处于第一枢转状态时,各风扇沿通道方向抽风或吹风。 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的风扇可改变吹风或抽风方向,进而可以满足到多个电脑机箱相互之间通道的散热。 为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第一状态图结构图。 图2绘示为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第一状态图部分分解结构图。 图3绘示为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第二状态图结构图。 图4绘示为本技术的若干个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组装于机柜内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共同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绘示为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第一状态图结构图、图2绘示为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第一状态图部分分解结构图、图3绘示为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第二状态图结构图。 于本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1 一侧设有一散热罩2,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包括 —风扇架3,其一端称为A端35,该A端35枢设于上述散热罩2上,该风扇架3具有一第一枢转状态和一第二枢转状态,该第一枢转状态为该风扇架3与该散热罩2成一角度,本实施例该角度为90度,此为一较佳角度,当然也可以为其它角度,该第二枢转状态为该风扇架3与该散热罩2贴合,该风扇架3内此处设有四个风扇4,风扇4的个数因需要而定,该风扇架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30,各该第一滑槽30的延伸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槽30成一角度的第二滑槽31,本实施例该角度取较佳的90度,当然其它角度亦可; 二支撑架5,其一端称为C端58,该C端58分别滑动式设于上述一第一滑槽30及上述一第二滑槽31内,上述风扇架3为第一枢转状态时,该二支撑架5的C端58分别滑至对应的上述第二滑槽31的远离该第一滑槽30 —端,该二支撑架5另一端称为D端59,该D端59分别固定于该电脑机箱1上述设有散热罩2 —侧的两端靠近边缘位置,而上述风扇架3为第二枢转状态时,该二支撑架5C端58分别滑至对应的上述第一滑槽30的远离该第二滑槽31 —端,该二支撑架5的D端59分别固定于该风扇架3的两侧。 其中,于本实施例,上述风扇架3另一端称为B端36,该B端36延伸出一平台32,该平台32上设有一第一螺丝33,而该电脑机箱1的上述设有散热罩2 —侧靠近底端位置设有一第一螺孔IO,上述风扇架3处于第二枢转状态时,该第一螺丝33锁设于该第一螺孔IO,从而使得该风扇架3与该电脑机箱1更好地贴合固定。 其中,于本实施例,上述C端58滑动式设于上述一第一滑槽30及上述一第二滑槽31内,该滑动式具体结构可以为该支撑架5的C端58设有一通孔53,该通孔53的一侧设有一第二螺丝52,该通孔53的另一侧设有一螺帽54,该第二螺丝52穿过该通孔53锁设于该螺帽54内,该螺帽54远离该第二螺丝52 —端设有一外径大于上述第一滑槽30及上述一第二滑槽31的宽度的帽体51,而该螺帽54的外径小于上述第一滑槽30及上述一第二滑槽31的宽度。如此该螺帽54可以在上述一第一滑槽30及上述一第二滑槽31内滑动。 其中,于本实施例,上述风扇架3为第一枢转状态时,该二支撑架5的D端59分别固定于该电脑机箱1上述设有散热罩2 —侧的两端靠近边缘位置,此处该固定方式可具体为该支撑架5的D端59弯折设有一螺垫55,而该电脑机箱1上述设有散热罩2 —侧的两端靠近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螺孔ll,一第三螺丝56穿过该螺垫55而锁设于该第二螺孔ll内,而在将上述风扇架3由第一枢转状态转换为第二枢转状态的时候,需要先将上述各第三螺丝56分别从对应的该第二螺孔11中拆卸。当然,该电脑机箱1于各第二螺孔11的下方还可设有一支撑体12,用以支持上述各支撑架5。如此可以达到上述风扇架3为第一枢转状态时二支撑架5的D端59的固定。 其中,于本实施例,上述风扇架3为第二枢转状态时,上述二支撑架5的D端59分别固定于该风扇架3的两侧,该固定方式可具体为该风扇架3两侧分别设有一弹点34,而各支撑架5对应位置设有容置孔57。如此可以达到上述风扇架3为第二枢转状态时二支撑架5的D端59的固定。请再参阅图4,图4绘示为本技术的若干个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组装于机柜内的结构图。 特别地,上述电脑机箱1为数个,而该电脑机箱1的按照该散热罩2面两两对立分两列设于一个机柜6内,该若干个电脑机箱l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如图中箭头方向,当各电脑机箱1上设置的该风扇架3处于第一枢转状态时,各风扇4沿通道方向抽风或吹风。 利用本技术的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的风扇4可改变吹风或抽风方向,进而可以满足到多个电脑机箱1相互之间通道的散热。权利要求一种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一侧设有一散热罩,其特征在于,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包括一风扇架,其一端枢设于上述散热罩上,该风扇架具有一第一枢转状态和一第二枢转状态,该第一枢转状态为该风扇架与该散热罩成一角度,该第二枢转状态为该风扇架与该散热罩贴合,该风扇架内设有一个或者若干个风扇,该风扇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各该第一滑槽的延伸设有一与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机箱散热结构,该电脑机箱一侧设有一散热罩,其特征在于,该电脑机箱散热结构包括:  一风扇架,其一端枢设于上述散热罩上,该风扇架具有一第一枢转状态和一第二枢转状态,该第一枢转状态为该风扇架与该散热罩成一角度,该第二枢转状态为该风扇架与该散热罩贴合,该风扇架内设有一个或者若干个风扇,该风扇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各该第一滑槽的延伸设有一与该第一滑槽成一角度的第二滑槽;  二支撑架,其一端分别滑动式设于上述一第一滑槽及上述一第二滑槽内,上述风扇架为第一枢转状态时,该二支撑架的上述一端分别滑至对应的上述第二滑槽的远离该第一滑槽一端,该二支撑架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电脑机箱上述设有散热罩一侧的两端靠近边缘位置,上述风扇架为第二枢转状态时,该二支撑架上述一端分别滑至对应的上述第一滑槽的远离该第二滑槽一端,该二支撑架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风扇架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泽敏
申请(专利权)人: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