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暖器散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40126 阅读:6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电暖器散热片,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片由内层板(1)和散热面板(2)组成,所述内层板(1)与散热面板(2)之间通过多块隔板(4)连为一体,隔板(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5);在内层板(1)上设有用于安装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电缆的外圆弧形带“R”的电缆槽(3),内层板(1)的一边设有凹槽(6),另一边设有可与凹槽(6)嵌合的凸块(7)。该新型散热片组成的散热板通过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电缆加热,具有很强的辐射热和循环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室内电加热装置,具体是一种新型电暖器散热片
技术介绍
目前室内电加热装置大多采用单层散热片,散热表面积小,无循环通风散热通道, 无嵌入式电缆槽,且容易形成温包,造成发热电缆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热性好、升温快、效率高,安全性好的 新型电暖器散热片。 所述新型电暖器散热片由内层板和散热面板组成,所述内板与散热外板之间通过 多块隔板连为一体,隔板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在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电 缆的带"R"的圆弧形电缆槽,内层板的一边设有凹槽,另一边设有可与凹槽嵌合的凸块。 所述内层板与散热面板之间将其连为一体的隔板有多个块,并形成多个散热通 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2.设置有散热通 道,通风散热效果好,大大加快了室内升温速度,提高了热效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散热片连接示意图。 图中1-内层板,2-散热面板,3-带"R"的圆弧形电缆槽,4-隔板,5-散热通道, 6-凹槽,7-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l中,所述新型电暖器散热片由内 层板1和散热面板2组成,所述内层板1与散热面板2之间通过多块隔板4连为一体,隔板 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5 ;在内层板1上设有用于安装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电缆的带"R"的圆弧 形电缆槽3,内层板1的一边设有凹槽6,另一边设有可与凹槽6嵌合的凸块7。 所述内层板1与散热面板2之间将其连为一体的隔板4有多个块,并形成多个散 热通道5。 安装时,只需要将一个散热片通过凸块7与另一个散热片的凹槽6相嵌,然后将散 热片通过电暖器的连接支架组成散热板。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安装多个散热片,扩大散热面 积。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电暖器散热片,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片由内层板(1)和散热面板(2)组成,所述内层板(1)与散热面板(2)之间通过多块隔板(4)连为一体,隔板(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5);在内层板(1)上设有用于安装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电缆的外圆弧形带“R”的电缆槽(3),内层板(1)的一边设有凹槽(6),另一边设有可与凹槽(6)嵌合的凸块(7)。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电暖器散热片,其特征是所述内层板(1)与散热面板(2)之间将其连为一体的隔板(4)有多块,并形成多个散热通道(5)。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电暖器散热片,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片由内层板(1)和散热面板(2)组成,所述内层板(1)与散热面板(2)之间通过多块隔板(4)连为一体,隔板(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5);在内层板(1)上设有用于安装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电缆的外圆弧形带“R”的电缆槽(3),内层板(1)的一边设有凹槽(6),另一边设有可与凹槽(6)嵌合的凸块(7)。该新型散热片组成的散热板通过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电缆加热,具有很强的辐射热和循环散热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文档编号F24D19/00GK201463110SQ20092008718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来翔, 汤天平 申请人:武汉科兹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暖器散热片,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片由内层板(1)和散热面板(2)组成,所述内层板(1)与散热面板(2)之间通过多块隔板(4)连为一体,隔板(4)之间形成散热通道(5);在内层板(1)上设有用于安装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电缆的外圆弧形带“R”的电缆槽(3),内层板(1)的一边设有凹槽(6),另一边设有可与凹槽(6)嵌合的凸块(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翔汤天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兹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