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瀑布花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2950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瀑布花洒,该旋转瀑布花洒旋转瀑布花洒,包括中空本体、横向设置的叶轮、密封设置在该本体前端的面盖,和密封设置在本体内部、其倾斜喷射口出水端配合叶轮设置的斜水体,叶轮前端轴向固设一小齿轮,该小齿轮啮合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输出齿轮,每个输出齿轮的中心孔均轴向固定枢接一设置在面盖前端的旋转出水组件。从该旋转瀑布花洒出水口出来的水可以动态旋转,形成姿态优美的螺旋瀑布水花群,并具有轻柔按摩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花洒,特别地涉及一种出水口可以旋转的旋转瀑布花洒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淋浴用花洒的出水口为若干个小孔, 一般仅用于分散出水口的水 流,使用时,水流通过小孔喷出,往往形成压力很大的水柱直接打击身体,造成消费者的 不适感。为降低水柱压力,消费者只能通过调整花洒的出水量来降低水柱的压力,然而, 由于在水柱压力减少的同时,出水量也会大幅度减少,并最终影响到沐浴效果,因此,上 述功能单一的花洒已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如何在不减少花洒出水量的基础上,改变现有花洒的出水效果,使之形成片状、 瀑布状、甚至形成旋转水流,并使从出水口喷射出来的水花不再形成强大的压力直接打击 人体,是业者研究的重点。现已有生产厂家生产出一些带有按摩效果的花洒,然而这类花 洒往往带有密封设置在花洒腔体内的电机,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水口可以旋转的旋转瀑布花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 在的上述问题。从该旋转瀑布花洒出水口出来的水可以动态旋转,形成姿态优美的螺旋瀑 布水花群,并具有轻柔按摩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旋转瀑布花洒,包括中空本体、横向设置的叶轮、密封设置在该本体前端的面盖,和 密封设置在本体内部、其倾斜喷射口出水端配合叶轮设置的斜水体,其特征在于叶轮前 端轴向固设一小齿轮,该小齿轮啮合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输出齿轮,每个输出齿轮的中心孔 均轴向固定枢接一设置在面盖前端的旋转出水组件。使用时,水流从斜水体上的倾斜喷射口流入后,冲击叶轮,使叶轮飞速旋转,从而带 动固定在叶轮前端的小齿轮旋转,而后由小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输出齿轮旋转,再由输出 齿轮带动旋转出水组件旋转。前述旋转瀑布花洒中,叶轮的两端设有转轴,斜水体和面盖的中心位置则设有与之配 合的轴座,叶轮借助其转轴与设置在斜水体和面盖上的轴座相配合,架设在斜水体和面盖之间。前述旋转瀑布花洒中,旋转出水组件包括相互固定枢接的前盖、后盖和设置在后端的 顶杆,顶杆的外侧上部形成限位部;输出齿轮中心孔上设置阶梯孔,阶梯孔大孔与一密封 圈相配合,阶梯孔小孔与顶杆外侧上部形成的限位部相配合,旋转出水组件间隔密封圈固 定枢接在输出齿轮的中心孔上;斜水体前端固设与输出齿轮数量相同的转轴,前述顶杆顶 部则设置有相应的轴座,顶杆通过该轴座与斜水体的转轴连接。借助该转轴和轴座的配合, 使输出齿轮可带动旋转出水组件绕该转轴旋转。前述旋转瀑布花洒中,顶杆限位部下方的位置设置一出水孔,出水孔从前述顶杆的管 壁延伸至顶杆底部,并贯穿旋转出水组件后盖,后盖内侧对应该出水孔出口下方的位置对 向固设两片整流片,并在其出水端的前端固设过滤膜,旋转出水组件前盖设置与整流片形 状相配合的条状出水口。流入旋转出水组件内的水经整流片分布均匀后,流经过滤网再通 过条状出水口出水,获得片状瀑布效果。前述旋转瀑布花洒中,斜水体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同向倾斜设置至少两个的 倾斜喷射口,该倾斜喷射口的出水端配合叶轮设置,以推动叶轮旋转;或者在斜水体上倾 斜设置一倾斜喷射口,该倾斜喷射口的出水端配合叶轮设置。前述旋转瀑布花洒中,输出齿轮的前端相应中心孔周缘的位置间隔排列对称设置的小 凸柱,水流通过小凸柱之间的间隙流入旋转出水组件的出水孔,以达到更好的冲刷效果。前述旋转瀑布花洒中,斜水体间隔一密封圈固定在本体内部面盖间隔一密封圈固定 在本体前端。前述旋转瀑布花洒中,输出齿轮的直径大于固设在叶轮前端的小齿轮直径,以降低旋 转出水组件的旋转速度。前述旋转瀑布花洒中,输出齿轮的数量为2 8个。除非特别指名,这里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技术所属
一般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同样,所有在此提及的出版物、专利申请、专利及 其他参考资料均可以弓I入本技术作为参考。本技术中提及的前端、后端以花洒使用时的方向为准,即以花洒出水端为 前端,花洒进水口为后端。另外,本技术中提及的横向设置是指平行于花洒出水 端面。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创造性提供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旋转瀑布花洒,该旋 转瀑布花洒利用水流自身的冲击力带动叶轮和叶轮下方的小齿轮旋转,而后再带动与其啮合的多个输出齿轮旋转,而后由输出齿轮带动与其枢接的旋转出水组件旋转;与此同时, 水流从斜水体上的倾斜喷射口流入斜水体内腔,而后通过小凸柱之间的间隙流入旋转出水 组件,并最终跟随旋转出水组件的旋转运动从条状出水口旋转出水,形成多组姿态优美的 动态旋转螺旋瀑布水花群。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花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花洒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花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本体l、面盖2、旋转出水组件3、球头4、斜水体6、叶轮7、小齿轮8、输 出齿轮9、顶杆31、限位部311、出水孔312、整流片32、旋转出水组件后盖33、旋转出 水组件前盖34、过滤网35、条状出水口36、倾斜喷射口61、转轴62和小凸柱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现结合附图说明较佳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旋转瀑布花洒,包括中空本体l、面盖2、旋转出水组件3、球头4、斜水体6、叶轮 7、小齿轮8和输出齿轮9,面盖2间隔一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本体1前端。带有倾斜喷射口 61的斜水体6间隔一密封圈固定在本体1内部,叶轮7前端轴向固 设一小齿轮8,其两端设有转轴,斜水体6和面盖2的中心位置则设有与之配合的轴座, 叶轮7借助其转轴与设置在斜水体6和面盖2上的轴座相配合,架设在斜水体6和面盖2 之间。斜水体6在水平方向上同向倾斜设置两个的倾斜喷射口 61,该倾斜喷射口 61的出 水端配合叶轮7设置,以推动叶轮7旋转。该小齿轮8啮合3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输出齿轮9,每个输出齿轮9的中心孔均轴向 固定枢接一设置在面盖2前端的旋转出水组件3。旋转出水组件3包括相互固定枢接的前 盖34、后盖33和设置在后端的顶杆31,顶杆31的外侧上端形成圆柱形限位部311;输 出齿轮9的中心孔则形成阶梯孔,阶梯孔小孔与顶杆31的限位部311相配合,阶梯孔大 孔则与一密封圈相配合,将旋转出水组件3密封固定在输出齿轮9的中心孔上;同时,斜 水体6前端固设3个转轴62,旋转出水组件的顶杆31顶部则形成相应的轴座,顶杆通过该轴座与斜水体6的转轴62连接。借助该转轴和轴座的配合,使输出齿轮9可带动旋转 出水组件3绕前述转轴62旋转。输出齿轮9的直径大于固设在叶轮7前端的小齿轮8直 径,以降低旋转出水组件3的旋转速度。输出齿轮9前端相应中心孔周缘的位置间隔排列对称设置的小凸柱91,旋转出水组 件3顶杆限位部311下方的位置设置一出水孔312,出水孔312从顶杆31的管壁延伸至 顶杆31底部,并贯穿后盖33,水流通过小凸柱91之间的间隙流入旋转出水组件3的出 水孔312,小凸柱91的高度配合出水孔312的进水端设置。后盖33内侧对应该出水孔312 出口下方的位置对向固设两片整流片32,其出水端的前侧固设过滤膜35,前盖34上设置 与整流片32形状相配合的条状出水口 36。流入旋转出水组件3内的水经整流片32分布 均匀后,流经过滤网35再通过条状出水口 36出水。使用时,从球头4出来的的水流从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旋转瀑布花洒,包括中空本体、横向设置的叶轮、密封设置在该本体前端的面盖,和密封设置在本体内部、其倾斜喷射口出水端配合叶轮设置的斜水体,其特征在于:叶轮前端轴向固设一小齿轮,该小齿轮啮合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输出齿轮,每个输出齿轮的中心孔均轴向固定枢接一设置在面盖前端的旋转出水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瀑布花洒,包括中空本体、横向设置的叶轮、密封设置在该本体前端的面盖,和密封设置在本体内部、其倾斜喷射口出水端配合叶轮设置的斜水体,其特征在于叶轮前端轴向固设一小齿轮,该小齿轮啮合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输出齿轮,每个输出齿轮的中心孔均轴向固定枢接一设置在面盖前端的旋转出水组件。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转瀑布花洒,其特征在于叶轮的两端设有转轴,斜水体 和面盖的中心位置则设有与之配合的轴座,叶轮借助其转轴与设置在斜水体和面盖上 的轴座相配合,架设在斜水体和面盖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旋转瀑布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出水组件包括相互固 定枢接的前盖、后盖和设置在后端的顶杆,顶杆的外侧上部形成限位部;输出齿轮中 心孔上设置阶梯孔,阶梯孔大孔与一密封圈相配合,阶梯孔小孔与顶杆外侧上部形成 的限位部相配合,旋转出水组件间隔密封圈固定枢接在输出齿轮的中心孔上;斜水体 前端固设与输出齿轮数量相同的转轴,所述顶杆顶部则设置有相应的轴座,顶杆通过 该轴座与斜水体的转轴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旋转瀑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