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军专利>正文

水产养殖用微缝增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2888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产养殖用微缝增氧管,涉及增氧管,主要为管道的本体,所述本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所述本体上至少制有一列与管道轴线方向一致贯穿管壁的若干微缝,所述微缝的长度在0.5-2mm之间,相邻微缝在轴线的间隔在25-40mm之间。当管内的压力大于管外水体内的压力时,增氧管向外膨胀,此时微缝张开,气体从微缝中向外排出,在水体内进行曝气增氧。反之,当管内的压力小于管外水体的压力时,增氧管受压收缩,微缝闭合,停止向管外排气曝气增氧。有益效果是微缝的构造解决了曝气管回水堵管的问题。同时增氧管可以从水面上一直伸入到水底,不仅可以均匀的对养殖水体进行增氧溶氧,而且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增氧管,具体是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缝增氧管。
技术介绍
在水池的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较大,造成水中的含氧量降低, 特别是在高温闷热的天气尤为显著,鱼虾等水生动物得不到充分的氧气就会 浮出水面吸氧,这时若不对水池中进行增氧势必会影响鱼虾的生长。目前对 于养殖水体的增氧曝气装置大多采用电机、空压机、输气管和曝气管构成, 由空压机产生压缩空气通过输气管传输到曝气管内,并由曝气管的喷咀喷出, 使水中充分的溶解氧,到达增氧的目的。由于现有技术曝气管的结构是在圆 形的管壁上开设若干圆形的小孔,曝气管直接和水体接触,经常会出现不充 气时淤泥等杂物从圆孔中回水堵管的问题,降低增氧曝气的效果,如何达到 最佳的增压曝气效果,就需要对曝气管进行合理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对增氧曝气效果进行有效控制的水产养殖用微缝增氧管。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产养殖用微缝增氧管,主要为管道的本体,所述本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所述本体上至少制有一列与管道轴线方向一致贯穿管壁的若干微缝,所述微缝的长度在0.5-2mm之间,相邻微缝在轴线的间隔在25-40nnii之间。 所述管道本体的管壁厚度在l. 8 2. 2mm之间。 所述管道的本体是PEX管或塑料管。在本技术工作时,气体经由风机、鼓风机或空气压縮机传输到微缝 增氧管内,微缝增氧管一端为封闭端,在增氧管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当管内3的压力大于管外水体的压力时,增氧管向外膨胀,此时微缝张开,气体从微 缝中向外排出,在水体内进行曝气增氧。反之,当管内的压力小于管外水体 的压力时,增氧管外壁受水的压力以及圆管管壁自身向轴心收縮的力而使缝 隙闭合,此时圆管外部的水无法从微缝回灌,不会带进淤泥造成增氧管堵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微缝的构造解决了曝气管回水堵管的问题,而 且增氧管可以从水面上一直伸入到水底,不仅可以均匀的对养殖水体进行增 氧溶氧,而且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微缝增氧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 一种水产养殖用微缝增氧管,主要是增氧管的本体l,本体l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具体是PEX管或塑料管,还可以是PVC管、PE管等。在本 体l上制有贯穿管壁的微缝ll,微缝长度在0.5-2mm之间,相邻微缝在轴线的 间隔在25-40mm之间,增氧管本体l的管壁厚度在l. 8 2. 2mm之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 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 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 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产养殖用微缝增氧管,主要为管道的本体,所述本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所述本体上至少制有一列与管道轴线方向一致贯穿管壁的若干微缝,所述微缝的长度在0.5-2mm之间,相邻微缝在轴线的间隔在25-40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微缝增氧管,主要为管道的本体,所述本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所述本体上至少制有一列与管道轴线方向一致贯穿管壁的若干微缝,所述微缝的长度在0.5-2mm之间,相邻微缝在轴线的间隔在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武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