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巨军专利>正文

高效增氧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01724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族类养殖、运输中应用的增氧设备,具体是一种高效增氧棒。解决了现有增氧设备增加水族类养殖、运输水体中含氧量效果不佳的问题,高效增氧棒,包括陶瓷筒、设置于陶瓷筒两端的端盖,两端盖中央开有通气孔,两端盖内侧分别设置有与自身通气孔连通、并伸入陶瓷筒内的导气管,且两导气管端部螺纹连接,导气管与陶瓷筒内壁之间留有缝隙,导气管上开有若干出气孔,两端盖外侧分别固定有插设于通气孔、与导气管连通的管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紧凑,成本低,安装方便,不易堵塞、腐蚀,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出气均匀,增氧效果好,适合于各类水养殖水体的增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族类养殖、运输中应用的增氧设备,具体是一种高效增 氧棒。
技术介绍
水族类养殖、运输中水体的含氧量是影响养殖、运输中水族类成活的重要 因素,为提高水族类养殖、运输中水族类的成活率,必须借助增氧设备适时、 适量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而现有增氧设备在进行增氧时,产生的气泡较大,易 出现大气泡在水中的沸浮现象,并因大气泡导致水体压力下降,使水中溶解的水溶氧减压释放,出现物理性循环饱^n,陷入水中水溶氧释放、再溶解、再释 放的物理怪圈,使空气增氧始终停留在养殖水体低水溶氧的状态中,难以提高水中水溶氧,水溶氧量在水温22-25度时,仅为2-4.8mg/L。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增氧设备增加水族类养殖、运输水体中含氧量效 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增氧棒。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高效增氧棒,包括陶瓷筒、设置 于陶瓷筒两端的端盖,两端盖中央开有通气孔,两端盖内侧分别设置有与自身 通气孔连通、并伸入陶瓷筒内的导气管,且两导气管端部螺纹连接,导气管与 陶瓷筒内壁之间留有缝隙,导气管上开有若干出气孔,两端盖外侧分别固定有 插设于通气孔、与导气管连通的管接头。两端盖与陶瓷筒之间以密封胶密封。在组装本技术所述高效增氧棒时,首先在两端盖外侧安装好管接头, 然后将两端盖上的导气管由陶瓷筒两端插入筒内,使两导气管端部螺纹旋紧,直至陶瓷筒被紧紧加在两端盖之间,最后在端盖与陶瓷筒间灌封密封胶即可。 在应用本技术所述高效增氧棒时,通过增氧棒端盖上的管接头,利用 气管将多个增氧棒串联或并联构成连通气路,并利用气管使该气路与无油增氧 泵连接,然后不必调整增氧棒的放置方向,直接将串联或并联的增氧棒放入水 族养殖池或运输水箱中,启动无油增氧泵,向多个增氧棒串联或并联构成的连 通气路中泵入气体-氧气或空气,在供气压力下,氧气或空气经导气管上的出 气孔、导气管与陶瓷筒内壁间的缝隙、陶瓷筒释出,最终实现对水族养殖池、运输水箱内的增氧;根据实际情况,增氧棒间可以间隔0.5-8m远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继续利用陶瓷本身自然微孔的透气性能,使 氧气或空气在供气压力下,经陶瓷本'身的自然微孔以微米级气泡缓慢释入水 中,不会使水体瞬间压力降低,使水体减压、水溶氧瞬间释放,因此提高了氧 气在水中的溶解率及溶氧量,比现有增氧设备的水溶氧量提高到5-8mg/L;另 外,本技术以陶瓷筒结构实现陶瓷的应用,将陶瓷筒紧紧加在两端盖之间, 在压紧状态下,陶瓷筒不易裂损,略微出现裂纹,仍能继续使用,由于形如圆 柱,不存在上下面之分,使得增氧棒本身在水中的放置方式无限制;现有增氧 方式需将增氧机、马达置于水中,增氧机、马达的电源线经防水处理,但仍存 在漏电伤人隐患,而本技术在应用时,只需要配备连接气管和增氧泵,增 氧泵设置于岸上,安全系数高;并且经试用验证,本技术在O水位至水深 8米之间均可均匀出气,而现有增氧设备的出气头均存在严重出气不均匀的弊 端水浅多出气,水深不出气。本技术在应用时,以纯氧增氧,水中溶解 氧最高可达40mg/L,纯氧的溶解率在水中可达10-40%;以空气增氧,根据不 同养殖水体的水温,水溶氧可达4-9.8mg/L之间,因增氧棒陶瓷筒的自然孔径不大于0.2微米,在出气工作压力大于0.08Mpa的气体压力下,增氧棒在水中 才会出现白雾状微气泡, 一般出气的工作压力不大于0.22Mpa。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紧凑,成本低,安装方便,不易堵塞、腐蚀, 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出气均匀,增氧效果好,适合于各类水养殖水体(池 塘、湖泊等)的增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中l-陶瓷筒;2、 3-端盖;4、 5-导气管;6、 7-管接头;8-密封胶;9-缝隙;10-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高效增氧棒,包括陶瓷筒l、设置于陶瓷筒1两端的端盖2、 3,两端盖2、 3中央开有通气孔,两端盖2、 3内侧分别设置有与自身通气孔连通、并伸入陶 瓷筒l内的导气管4、 5,且两导气管4、 5端部螺纹连接,导气管4、 5与陶瓷 筒1内壁之间留有缝隙9,导气管4、 5上开有若干出气孔10,两端盖2、 3外 侧分别固定有插设于通气孔、与导气管4、 5连通的管接头7、 6。另外,两端 盖2、 3与陶瓷筒1之间以密封胶8密封;为了快速、方便地实现本技术 所述高效增氧棒与气管的连接,所述管接头6、 7采用带活螺母接头。在应用本技术时,每亩水面点式安装15-30个本技术所述增氧棒 即可达到水体水溶氧要求4-9.8mg/L;而且在以一台500W无油增氧泵供气, 可供200-300个本技术所述增氧棒连续工作,按每亩30个计算,可供7-10 亩水面增氧,比以往搅拌式增氧机提高增氧水体面积的6-10倍,用电量仅是 搅拌式增氧机的1/8。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增氧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筒(1)、设置于陶瓷筒(1)两端的端盖(2、3),两端盖(2、3)与陶瓷筒(1)之间密封设置,两端盖(2、3)中央开有通气孔,两端盖(2、3)内侧分别设置有与自身通气孔连通、并伸入陶瓷筒(1)内的导气管(4、5),且两导气管(4、5)端部螺纹连接,导气管(4、5)与陶瓷筒(1)内壁之间留有缝隙(9),导气管(4、5)上开有若干出气孔(10),两端盖(2、3)外侧分别固定有插设于通气孔、与导气管(4、5)连通的管接头(7、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增氧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6、 7) 采用带活螺母接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增氧棒,其特征在于两端盖(2、 3)与 陶瓷筒(1)之间以密封胶(8)密封。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水族类养殖、运输中应用的增氧设备,具体是一种高效增氧棒。解决了现有增氧设备增加水族类养殖、运输水体中含氧量效果不佳的问题,高效增氧棒,包括陶瓷筒、设置于陶瓷筒两端的端盖,两端盖中央开有通气孔,两端盖内侧分别设置有与自身通气孔连通、并伸入陶瓷筒内的导气管,且两导气管端部螺纹连接,导气管与陶瓷筒内壁之间留有缝隙,导气管上开有若干出气孔,两端盖外侧分别固定有插设于通气孔、与导气管连通的管接头。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紧凑,成本低,安装方便,不易堵塞、腐蚀,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出气均匀,增氧效果好,适合于各类水养殖水体的增氧。文档编号A01K63/04GK201414346SQ2009201034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5日专利技术者靳巨军 申请人:靳巨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增氧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筒(1)、设置于陶瓷筒(1)两端的端盖(2、3),两端盖(2、3)与陶瓷筒(1)之间密封设置,两端盖(2、3)中央开有通气孔,两端盖(2、3)内侧分别设置有与自身通气孔连通、并伸入陶瓷筒(1)内的导气管(4、5),且两导气管(4、5)端部螺纹连接,导气管(4、5)与陶瓷筒(1)内壁之间留有缝隙(9),导气管(4、5)上开有若干出气孔(10),两端盖(2、3)外侧分别固定有插设于通气孔、与导气管(4、5)连通的管接头(7、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巨军
申请(专利权)人:靳巨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