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圆盘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18 阅读:4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农业机械领域。它主要由左侧板1、左主梁2、齿轮箱3、右主梁4、侧齿轮箱5、圆盘6、尾轮7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将圆盘6最后一盘靠近左侧板1,其背面与左侧板1的距离A小于40mm,从而保证了在耕地时不留未耕地,免去了人工补耕。圆盘6之间的间距缩小为B,B=220-200mm。使土垡块较小,有利后续碎土作业和使沟底不平度大为减小,改善了耕作质量。(*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圆盘犁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目前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圆盘犁主要有江西机引农具厂生产的ILYQ-622型和ILYQ-722型等。这种圆盘犁最后一个圆盘与左侧板距离较大。当犁耕最后一个行程时,由于左侧板处在最后一圆盘耕幅左外侧,致使最后一圆盘犁不能耕到地边,尚留10-15cm未耕地,还需人工耕翻,十分不便。另外,这种圆盘犁的圆盘间距也较大,一般在250mm以上,致使在粘土耕作时土垡块过大,给后续碎土作业带来麻烦;在沙土地耕作时,沟底不平度十分明显,产生波浪型漏耕带,不利于作物生长。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作业时最后一圆盘犁出现未耕地和其他圆盘犁遇粘土时出现土垡块过大及遇沙土时出现沟底不平度明显,产生波浪型漏耕带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改进圆盘间距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圆盘6的最后一个盘背面与左侧板1的距离缩小至A,使左侧板在耕作时完全置于最后一个圆盘的耕幅之内;将圆盘6间距缩小至B。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提供。图1为本技术圆盘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最后一圆盘与左侧板结构图。图中标号分别为:1、左侧板2、左主梁3、齿轮箱4、右主梁5、侧齿轮箱6、圆盘7、尾轮8、半圆接盘9、圆盘座圈10、犁轴11、轴承座12、轴-->承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这样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左侧板1、左主梁2、齿轮箱3、右主梁4、侧齿轮箱5、圆盘6、尾轮7、半圆接盘8、圆盘座圈9、犁轴10、轴承座11、轴承12组成。左侧板1的轴承座11内的轴承12偏向左侧,使轴承座11向右外侧突出较少;圆盘6最后一个通过一对半圆盘8-5犁轴10上的圆盘座圈9利用螺栓连接到轴10上,其特征在于将圆盘6最后一圆盘靠近左侧板1,其背面与左侧板1的距离A小于40mm;若干圆盘6之间间距缩小为B。B=220-200mm。经多次实践证明,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最后一个圆盘的背面与左侧板1的距离较近,使左侧板在耕作时完全置于最后一个圆盘的耕幅之内,保证了最后一行程的耕作能完全耕到地边,不留未耕地,免去了人力耕翻之累。由于圆盘6之间间距较近,遇粘土地耕作时,土垡块就较小,有利于后续碎土作业;遇沙土地耕作时,则沟底不平度大为减小,改善了耕作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圆盘犁,它主要由左侧板(1)、左主梁(2)、齿轮箱(3)、右主梁(4)、侧齿轮箱(5)、若干圆盘(6)、尾轮(7)、半圆接盘(8)、圆盘座圈(9)、犁轴(10)、轴承座(11)、轴承(12)组成,其特征在于:将圆盘(6)靠近左侧板(1),其背面与左侧板(1)的距离A小于40mm;若干圆盘(6)之间间距缩小为B,B=220-2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圆盘犁,它主要由左侧板(1)、左主梁(2)、齿轮箱(3)、右主梁(4)、侧齿轮箱(5)、若干圆盘(6)、尾轮(7)、半圆接盘(8)、圆盘座圈(9)、犁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邦蒋永宁王珏张文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江苏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