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风岗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9833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器,包括水井,水泵和风机,水泵的输入端与水井相连,水泵的输出端连接管道,管道的另一端在交换室内,交换室内的管道上设置有至少一片散热片,散热片与管道相通,散热片一侧的管道上有出水眼,管道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窗,风机通过出风管与交换室连接,风机的另一端与出风管相连,出风管的一端深入到空井中,出风管的底部密封,出风管上设置有空气调节阀,管道与出风管相连,管道的一端深入到出风管中,管道上有小孔,交换室上设置有进风口,水井通过管道与交换室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无污染,使用成本低,温度调节快,能有效净化室内空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温度调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空调器多以氟里昂和溴化锂为制冷介质,其设备造价高,运行耗电 量大,维修保养麻烦,污染环境,用空调制冷或制热,成本高,很多家庭难以承受。冬季在不 能集中供暖的地区,用空调或电暖气取暖,存在同样的问题。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97105385. 5公开了一种采用地下水制冷的空调系统,包括 抽水井、抽水泵、送水管、空调散温器、回水管和回水井;抽水井和回水井为插入地下(直至 地下水)的管道构成,抽水井的管口与抽水泵、送水管、空调散温器、回水管、回水井顺序连 接,与地下水形成通路,抽取的地下水送入空调散温器中,出来的温水通过回水管回到回水 井。这种采用地下水制冷的空调系统存在一些问题,耗能大,利用空调散温器进行一次降 温,降温效果不能保证,且空气没有经过过滤和消毒,不能给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地下水,节能,无污染,使用成本 低,温度调节快,能有效净化室内空气的节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器。本技术采用的是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器,包括水井l,水 泵3和风机IO,其中,水泵3的输入端与水井1相连,水泵3的输出端接管道6,管道6的另 一端在交换室7内,交换室7内的管道6上设置有至少一片散热片5,散热片5与管道6相 通,散热片5 —侧的管道6上有出水眼,管道6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窗8,风机10通过出风管 与交换室7连接,风机10的另一端与出风管相连,出风管的一端深入到空井11中,出风管 的底部密封,出风管上设置有空气调节阀2,管道14与出风管相连,管道14的一端深入到出 风管中,管道14上有小孔,交换室7上设置有进风口 4,水井9通过管道与交换室7相通。 进一步,所述过滤窗8是由二层以上过滤层组成。 进一步,所述散热片5为两片。 进一步,所述空气调节阀2和空井11为四组。 进一步,所述管道14上设置有消毒装置12。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采用地下水循环来调节室内温度,有净化空气的功能。交换室的管道 上开有出水眼,水从出水眼喷洒到交换室内,从进风口进入交换室内的空气在水的作用下 第一次过滤和加湿;在风机通过出风管把交换室内的空气抽出前经过滤窗进行第二次过 滤;在出风口处设置一个消毒装置,进行消毒,经过二次过滤和一次消消毒后的湿度适合的 新鲜空气被送入室内。 本技术采用二次调节温度的结构,温度调节的更快,更有效。第一次热交换是 在交换室内进行的,进入交换室的空气与散热片有热交换,进行第一次升温或降温;在空气3从风机抽出后进入出风管,在空井内进行第二次升温或降温,经两次升温或降温后的空气 温度已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保持在15°C 28t:左右。 本技术的第一次热交换在交换室内进行,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交换室,水从 水井抽出后经管道喷洒到交换室,交换室内的水又流入另一水井中,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 费,又因交换室在地面以下,不会污染水资源。第二次热交换利用空井进行,因为距地面20m 以下为恒温地层,地下20m左右的空井内温度保持在16t:左右,可以利用空井进行热交换。 避免了利用井水进行热交换时,在水层较深的地区,钻至几十米深才能出水,耗能较大的缺 点,本技术采用的设计无污染,耗能小。 本技术适用于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住户家用,也适用于小区、办公楼及别 墅使用,在一年中均可使用。本技术施工简单,维护费用低,无污染,能显著降低使用成 本,耗能小。 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 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 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或者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水井1,水泵3,散热片5,管道6,交换室7和风机10, 水泵3输入端与水井l相连,把水从水井1中抽出,输出端连接有管道6,管道6的另一端 在交换室7内,交换室7内的管道6上固定有两片散热片5,散热片5与管道6相通,管道6 中的水可进入到散热片5中;靠近过滤窗8 —侧的散热片5与过滤窗8之间的管道6上有 出水眼,水从出水眼中喷洒到交换室7中;在管道6的下方,交换室7底部可设置一支撑件, 用来支撑管道6 ;出风管上固定有四组空气调节阀2,进风口 4与交换室7相通,空气从进风 口 4进入交换室7内;水井9与交换室7相通,交换室7中的水通过管道流入水井9中;交 换室7内靠近风机10 —侧安装有过滤窗8,空气经过滤窗8过滤后进入出风管中;空气从 出风口 13进入室内前经过消毒装置12消毒,消毒装置12安装在管道14上。 风机10通过出风管把交换室7中经过降温和过滤后的空气抽到出风管中,出风 管上安装有空气调节阀2,出风管的另一端深入到空井11中,出风管的底部密封,空气调节 阀2用于调节每个空井11中的出风管内的进气量;在空井11井口处的出风管上安装一个 三通,三通连接出风管和管道14,出风管需深入空井11中,出风管的底部密封,里面不能有 水;管道14较细,出风管较粗,管道14深入到出风管中,管道14上开有若干小孔,在出风管 中管道14的底部不密封,出风管中的空气可进入到管道14中,出风管中的空气也可顺着小 孔进入到管道14中,从出风口 13进入室内。出风管中的空气在井内进行热交换,空气温度 进一步提高或降低。本技术中的空井ll的深度要求在20m左右,在水层较浅的地区井 中可能会钻出水,这时需要把深入空井11的出风管中的水抽出,保证出风管中没有水。出 风管可深入至空井11底部,也可离底部有3 5m的距离。 图1中,实心箭头表示水流方向,空心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在本技术中,管道6,散热片5,风机IO,空气调节阀2和空井11可根据实际 的使用面积,相应增加或减少。散热片5可采用片状或类似暖气片的形状,从进风口 4进入 交换室7内的空气与散热片5进行热交换,调节空气温度;过滤窗8可使用二层以上的纱窗 制作,也可使用棉纱或过滤网制作;水井9可以为空井,水井9的作用是使水回流至地下,减 少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水井9的深度满足排水的作用即可;管道6的支撑件可以是用砖砌 成,也可以是具有支撑功能的其它支撑件;空气调节阀2用于调节在空井11中出风管内的 进风量大小,在使用时,每组空气调节阀2均调至一样,使各组的空井11中出风管内的进风 量相同,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采用水泵3从水井1中抽水,利用地下水温度恒定在 16t:左右的水温,对地表空气进行调节。地表空气进入交换室7中,经散热片5散热,有效 的调节温度后,水又从交换室7内经管道流入另一水井9中,节约了水资源;在交换室7内, 经散热片5和水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后,再经过滤窗8净化空气,经风机IO排出进入出 风管中,利用地面20m以下的恒温地层,温度恒定在16t:左右,经在空井ll内进行第二次调 节温度后经管道14从出风口 13进入室内。 本技术在施工时,在地面钻出水井1、水井9和空井ll,各水井间要间隔一定 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器,包括水井(1),水泵(3)和风机(10),其特征在于:水泵(3)的输入端与水井(1)相连,水泵(3)的输出端连接管道(6),管道(6)的另一端在交换室(7)内,交换室(7)内的管道(6)上设置有至少一片散热片(5),散热片(5)与管道(6)相通,散热片(5)一侧的管道(6)上有出水眼,管道(6)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窗(8),风机(10)通过出风管与交换室(7)连接,风机(10)的另一端与出风管相连,出风管的一端深入到空井(11)中,出风管的底部密封,出风管上设置有空气调节阀(2),管道(14)与出风管相连,管道(14)的一端深入到出风管中,管道(14)上有小孔,交换室(7)上设置有进风口(4),水井(9)通过管道与交换室(7)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节能净化空气的空调器,包括水井(1),水泵(3)和风机(10),其特征在于水泵(3)的输入端与水井(1)相连,水泵(3)的输出端连接管道(6),管道(6)的另一端在交换室(7)内,交换室(7)内的管道(6)上设置有至少一片散热片(5),散热片(5)与管道(6)相通,散热片(5)一侧的管道(6)上有出水眼,管道(6)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窗(8),风机(10)通过出风管与交换室(7)连接,风机(10)的另一端与出风管相连,出风管的一端深入到空井(11)中,出风管的底部密封,出风管上设置有空气调节阀(2),管道(14)与出风管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风岗
申请(专利权)人:张风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