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笼和椎骨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96054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椎间笼,其用于包围用于两个邻近椎骨融合的骨移植物,其包括由后壁体(2)和两个连接到其上的横向壁体(3,4)形成的底元件(1),以及初始与所述底元件(1)分开的闭合元件。某些实施方式包括几个前述类型的椎间笼,这些椎间笼都包括由在所有要融合的椎骨上延伸的板形成的单个闭合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的整形外科手术。更精确地,涉及称为“椎间融合笼”的装置。
技术介绍
当患者的椎间盘由于疾病或损伤而恶化时,治疗患者经受的痛疼和困难的一种解 决方案是利用由含骨移植物(bone graft)的笼子组成的装置,移去损伤的椎间盘和执行相 关椎骨的融合,该装置设置在椎骨之间。通过生长和硬化,移植物刚性地连接彼此面对的椎 骨终板(end-plate)。该解决方案特别用于脊骨的颈部,其中椎骨尺寸小,但也可用于脊骨的其他位置。目前采用两种涉及该原理的技术。在第一种技术中,损伤的椎间盘被移去,然后两 个椎体通过前路钻孔,以便使得其中的腔体基本具有彼此面对的圆形轮廓。然后,笼子插在 椎骨之间的这些空腔中,该笼子具有大致圆形,其壁体具有多个穿孔,且其含有骨移植物, 其生长和硬化使得能够通过笼子的穿孔执行椎骨的融合。该技术在原理上能够进行良好的 融合。但将笼子置于椎骨的海绵体(spongy part)上有缺点,这是由于椎体的预钻孔。其后 果是盘间空间的尺寸稳定性在融合过程中没有保证,这是因为海绵体具有这样的风险—— 其没有避免与椎骨结合所必需的硬度。第二种技术是移去损害的椎间盘,并在开始仅执行椎骨终板的适度研磨,以便保 持其各外表面周边上的皮质物质(cortical matter)。然后通过前路插入笼子,该笼子上下 表面具有基本为平行管状开口,并含有骨移植物,除非其在随后插入笼子或通过笼子上横 向开口插入。笼子支撑在皮质部上并可固定在那里,具体地,如果边缘有齿牙的话。盘间空 间的尺寸稳定性比前一技术好,因为笼子由比海绵体更硬的皮质部支撑。然而,骨融合没有 前一技术好。文献US-A-6235059描述了后一技术的改进。其提出为大致平行管状的椎间笼,其 横向壁体可以模塑以匹配椎间端板的形状。至少笼子的一个表面具有通过其中的凹槽,放 置笼子以后,骨移植物可插入以填充笼子内部空间并实现椎骨融合。然后笼子刚性连接到 固定在前表面上的端板,且端板自身利用螺钉固定到要融合的椎骨上。以该方式,通过组合 端板和笼子的动作,椎间空间可获得更好的尺寸稳定性。作为一种变化,端板可与笼子整体 构造。文献US-A-2004 0034430描述了大体平行管状的椎间笼,其上表面和下表面敞 开,但初始仅包括三个横向壁体。作为笼子前壁体的第四横向壁体仅在笼子插入到椎间空 间后,通过螺钉固定到笼子的剩余部分。在固定前壁后,笼子整个闭合。骨移植物的插入可 在闭合笼子后进行,或在该闭合后通过笼子横向壁体中形成的凹槽进行。然而,该最终构造具有不能保证笼子在椎间空间内安置时的初始定位非常精确的 缺点,和不能保证在所有剩余的安置过程中保持该定位以及执行融合的缺点。具体地,存在 笼子在椎间空间中设置太深并溢出到髓管中的风险,这会有损伤脊髓的风险。相反,在其安 装和融合之间,笼子也有在脊骨前方向迁移的风险,因此有逸出椎间空间并不再被椎骨端3板的外围皮质骨完全支撑的风险。该风险在颈部区特别显著,因为椎骨和椎间空间的小尺 寸要求非常精确地设置装置和有保证地保持该设置。实际上,US-A-2004 0034430主要建 议在脊柱的腰椎和胸椎区,并在椎骨L5和Sl之间使用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新的用于骨融合的椎间笼,其特别用于脊骨的颈部区,保证 良好的骨融合并易于在其安装时定位,并在椎骨融合过程的后续步骤中永久保持令人满辰、ο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用于两个邻近椎骨融合的含骨移植物的椎间笼,其包括由后 壁和两个连接到其上的横向壁体组成的底元件(base element),和初始与底元件分开的闭 合元件(closure element),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元件包括在其横向壁体前端的止块(stop), 该止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前端的高度,其被设计来在椎骨之间插入底元件时与要融合的椎骨 前壁接触。该椎间笼底元件至少一个壁体上可包括止回钩(back stop barb)。闭合元件可由被带回到底元件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其上的前壁体形成。所述固定装置可由加工到前壁上的突出部(Iug)和加工到底元件的外壳 (housing)形成,其中所述突出部被设置,或突出部被加工到底元件,且外壳被加工到前壁 体上,所述前壁体通过其弹性保持在底元件上。所述固定装置可由设置在前壁体或横向壁体上的弹性钳爪(claw)形成。所述固定装置可由螺钉形成。闭合元件可经固定装置(anchoring means)刚性连接到要融合的椎骨上的板构 成。所述板可通过螺钉刚性连接到椎骨上。所述板在静止时可在其纵向和/或横向上有一定弯曲,且因为其具有弹性,所以 能够在安装板时使所述弯曲伸直。该板可在纵向和横向上弯曲。所述固定装置可以是与板一体形成的固定柱(stud)。该固定柱可以提供有止回脊或止回钩。闭合元件可包括骨移植物可穿过其中的凹痕(expression)或孔口(orifice)。止块可具有相应于板纵向边缘部分形状的非直线内边缘。本专利技术也涉及执行两个以上的邻近椎骨融合的椎骨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几个前面类型的椎骨笼,且在于这些椎骨笼都被由在所有要融合椎骨上延伸的板形成的单 个闭合元件闭合。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依靠使用用于容纳骨移植物的大体平行管状椎间笼,其初始由 三个壁体界定并在前表面上有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笼子横向壁体的前端包括止块,其被设计 成在通过前路安置笼子时,与融合所涉及的椎骨的椎骨端板前边缘接触。更优选,加工到壁体上和/或下边缘的止回钩防止笼子在前后方向上从椎间空间 拔出。仅在该安置并在原位导入骨移植物后,笼子通过安置用作笼子闭合元件的第四壁 体而闭合。后者可由高度与笼子其他壁体相当的元件形成,并通过适当的装置固定到其他壁 体(整个壁体简单弹性变形,由诸如钳爪、螺钉等弹性装置夹钳)。也可由颈部板形成,该颈部板由不同装置(螺钉、柱、等等)固定到涉及融合的椎 骨。有利地,由于其自身弹性,该板对骨移植物压缩有贡献并通过倾向于使椎骨与该椎骨固 定其上的椎骨集合到一起而对保持笼子有贡献。附图说明在阅读下面参考附图的说明后,可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图1以透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没有闭合元件的椎间融合笼的实例;图2示出该相同实例的笼子,其装配有由夹持到笼子横向部件前端的板形成的闭 合元件;图3示出该相同实例的笼子,其装配有由刚性板形成的闭合元件,该刚性板被设 计来旋入涉及融合的椎骨中;图4示出该相同实例的笼子,其装配有由在纵向和横向上弯曲的弹性板形成的闭 合元件,其利用柱固定到涉及融合的椎骨,从而以伸直状态安置并倾向于再恢复到初始弯 曲状态,以便施加力以将椎骨集合到一起从而压缩笼中骨移植物。具体实施例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笼子的底元件1的实例。其由三个壁体形成,每个都具有 一定高度和一定厚度,也就是后壁体2 ;和两个横向壁体3、4。设计元件1及其不同部件的尺寸,以便在切除恶化的椎盘后前路安置元件1之后, 后壁体2可与所涉及的椎骨端板的后边缘接触,且横向壁体3、4可与这些相同端板的横向 边缘接触。这些端板边缘形成相对高密度区域,插入笼子后椎间空间的尺寸稳定性被确保 是最佳的。如图所示,壁体2、3、4的高度在其整个长度上可以不是一致的,以便最好地恢复 笼子要放入其中的椎间空间的自然几何构型。在所示实例中,壁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间笼,其含融合两个邻近椎骨的骨移植物,该椎间笼具有由后壁体(2)和两个连接其上的横向壁体(3,4),以及闭合元件形成的底元件(1),所述闭合元件初始与所述底元件(1)分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元件(1)在其横向壁体(3,4)的前端具有止块(6,7),该止块高度比所述前端高,以便在所述椎骨之间插入所述底元件(1)的过程中与要融合的椎骨前壁体接触;且其中所述底元件包括表面(28),其配置为与所述闭合元件和结合的底元件对准,提供止块(6,7)之间闭合元件横向对准和前路对准,以便所述闭合元件的前部基本与所述止块(6,7)的前路限制对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FR 2008-1-17 0850286一种椎间笼,其含融合两个邻近椎骨的骨移植物,该椎间笼具有由后壁体(2)和两个连接其上的横向壁体(3,4),以及闭合元件形成的底元件(1),所述闭合元件初始与所述底元件(1)分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元件(1)在其横向壁体(3,4)的前端具有止块(6,7),该止块高度比所述前端高,以便在所述椎骨之间插入所述底元件(1)的过程中与要融合的椎骨前壁体接触;且其中所述底元件包括表面(28),其配置为与所述闭合元件和结合的底元件对准,提供止块(6,7)之间闭合元件横向对准和前路对准,以便所述闭合元件的前部基本与所述止块(6,7)的前路限制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笼,其特征在于其在底元件(1)的至少一个壁体(2,3, 4)上具有止回钩(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元件由前壁体(8)形成,该 前壁体(8)支撑在所述底元件(1)上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间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由在所述前壁体(8)上形 成的突出部(9,10)和在所述底元件(1)上形成的外壳(11,12)形成,其中所述突出部(9, 10)被设置,或通过突出部被形成到所述底元件(1)上,且外壳被形成到所述突出部已设置 其中的所述前壁体(8)上,所述前壁体(8)由于其自身弹性保持在所述底元件(1)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间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前壁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阿萨克P杜邦JF达爱摩尔
申请(专利权)人:华沙整形外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