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带状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8495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偏振模色散的恶化,有助于波分复用通 信中通信容量的大容量化的光纤带芯线及光纤缆线。在具备呈束状的 多根光纤芯线(12)及形成于多根光纤芯线周围以使多根光纤芯线一 体化的带状被覆层(13)的光纤带芯线中,外皮的玻璃转变温度处于 80~130℃的范围内,所述外皮的杨氏弹性模量处于800~2100MPa的 范围内,并且,所述多根光纤的上下所涂布的被覆层厚度a与位于所 述光纤带芯线的最外围的光纤的各外侧所涂布的被覆层厚度b总满足 1<b/a≤2,并且,所述被覆层厚度a为10μm以下、且所述被覆层厚度b 不足2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带状芯线
技术介绍
光纤通信技术由于以近年来的波分复用通信为代表的大容量化而 要求严格管理色散特性。因此,对于光纤缆线也必须管理偏振色散特 性等,这是当前的状况。光纤的截面理想的为正圆,但实际上在光纤的截面内部存在该圆 偏离正圆或偏芯等所谓的不对称性。由于该光纤内部的不圆度由制造 设备或制造条件引起,因此存在不只限于在光纤的一个截面而在长度 方向上连续的倾向。当光在具有这种不圆度的光纤内传输时,则在作为其传输模式的X偏振模与Y偏振模的传输速度上会产生偏差,因而 产生色散。这就是偏振模色散(Poral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对于光纤的偏振模色散,有人提出如下的光纤及其制造方法,艮P.-在从光纤母材拉丝之际,通过用周期性地摆动的导引辊进行导引,对 光纤施加规定的扭转,使得光纤截面内部存在的不圆度在长度方向不 连续,从而使X偏振模与Y偏振模的传输速度大致相等,降低偏振模 色散(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一般的光纤带状芯线由并排放置的多根光纤芯线与被覆这些光纤 芯线的带状树脂构成。光纤芯线具备由石英系列玻璃构成的玻璃纤维、 l次被覆层及2次被覆层。光纤带状芯线具备如下的构造,即将多根 光纤芯线按带状排列而进行一体化,将光纤芯线以相互接触或非接触 的状态排列,用带状被覆层统一被覆这些芯线。3这样,当构成带状芯线后,由于带状芯线的截面在厚度方向和宽 度方向不对称,因此形成各个光纤所受到的应力因配置的位置而不同 这样的构造特性。即,将多根光纤按带状排列而由外皮对周围进行一 体化所得到的光纤带,各个光纤因配置的位置而受到来自在其制造工 序中形成的外皮的应力,因此对于配置于带内侧的光纤与配置于端部 的光纤,应力的大小及方向是不同的。由于这种带状芯线截面的不对称性在长度方向持续,且各个光纤 所受到的应力不同,因此由这些应力所引起的偏振色散之差对于各个 光纤会变大,在光纤带状芯线和集中这些光纤带状芯线而制成的光纤 缆线中存在偏振模色散恶化的倾向。鉴于所述机理,有人曾进行如下试验,S卩推测从光纤带状芯线 的带状树脂及设置于各玻璃纤维的外周的1次被覆层和2次被覆层施 加于玻璃纤维上的应力,以得到的应力的估计值为基础,估算各光纤 的双折射(参照非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2)。根据这些研究,作出这样的报告,即以推定的应力值为基础而 估算的双折射与捆束多根光纤而制成的光纤带状芯线内的各光纤芯线 所显示的偏振模色散的倾向非常一致,由此可知在光纤被覆层及光纤 带状芯线外皮内部存在的应力与偏振模色散密切相关。专利文献l:日本特幵平06—17197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幵平08 — 295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5822487号非专禾U文献 1: 「 Stress Distribution in Optical-Fiber Ribbons」 A.Galtarossa等,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Vol.9, No.3 March 1997非专禾[J文献2: 「 Effect of Fiber Displacements on Stress Distribution4in 8-Fiber Ribbons」A.Galtarossa等,ECOC97, 22 — 25 Conference Publication No.448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偏振模色散的恶化,有助于波分 复用通信中通信容量的大容量化的光纤带状芯线及光纤缆线。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一个方案所提供的光纤带状芯线,具备具有光纤及设置 于所述光纤的包层外周的被覆层,呈束状的多根光纤芯线;及形成于 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周围以使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一体化的外皮,其特 征在于所述外皮的玻璃转变温度处于80 13(TC的范围内,并且,所 述外皮的杨氏弹性模量处于800 2100MPa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多根 光纤的上下所涂布的被覆层厚度a与位于所述光纤带状芯线的最外围 的光纤的各外侧所涂布的被覆层厚度b总满足l<b/as2,并且,所述被 覆层厚度a为10/mi以下、且所述被覆层厚度b不足20ptm。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足够的强韧性,保持单芯分离性和被覆除去性, 并且可把偏振模色散抑制得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光纤带状芯线的一实施方式的 截面图。图2是说明光纤的上下所涂布的被覆层厚度a与位于光纤带状芯 线的最外围的光纤的各外侧所涂布的被覆层厚度b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光纤带状芯线的一实施方式具有图1所示的截面构造。如图1所示,光纤带状芯线11由光 纤芯线12与带状树脂13构成。光纤芯线内具备由石英系列玻璃构成的玻璃纤维14、 1次被覆层15及2次被覆层16。光纤带状芯线11具备如下的构造,即将多根光纤芯线12带状地排列而进行一体化,将光纤芯线12以相互接触或非接触的状态排列,用带状被覆层13统一 被覆这些芯线12。再者,图1中是光纤芯线彼此接触的光纤带状芯线, 表示光纤芯线12为4根的4芯带状芯线。在该光纤带状芯线11中在带状地排列的4根光纤芯线12的外周, 使用紫外线硬化树脂作为外皮13。作为紫外线硬化树脂以外的带状树 脂13,也可以使用热可塑性树脂或热硬化性树脂等。这里在使用紫外线硬化树脂作为被覆带状地排列的光纤芯线12的 周围而进行一体化的带状树脂13的情况下,在其制造工序的初期阶段 带状树脂13为液体状。将液体状的带状树脂涂布于已并排排列的光纤 上,通过规定尺寸的模具用紫外线灯使其硬化,从而得到期望的形状、 尺寸的光纤带状芯线11。在利用该紫外线灯使带状树脂13硬化的过程中,树脂因自身的反 应热而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同时硬化。在硬化完成后,带状树脂13 逐渐与室温达到平衡,但在该过程中带状树脂13的体积收縮,由此对 光纤芯线12施加收縮应力。该应力在光纤带状芯线11的各截面是一 定的,且在长度方向上是固定的,因此在光纤带状芯线11的各截面产 生的X偏振模与Y偏振模的传输速度之差在长度方向不是随机的,而 是会累积,光纤带状芯线U的偏振模色散会增高。本专利技术者们着眼于所述的带状树脂13对光纤芯线12施加的收縮 应力使偏振模色散增高的原因,反复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带状 树脂13的玻璃转变温度为80 13(TC,且杨氏弹性模量为800 2100MPa的树脂,可把收縮应力抑制得较低,且可以得到兼备光纤带状芯线11所要求的强韧度及单芯分离性的光纤带状芯线。艮P,在树脂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已上升的带状树脂达到一百几 十度,因此最高到达温度会超过带状树脂的玻璃转变温度。包括紫外 线硬化树脂的树脂材料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在橡胶状 态下,伴随温度变化的体积的膨胀率/收縮率是在玻璃状态即玻璃转变 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的约3倍。因而,在玻璃转变温度较高的树脂 的情况下,上升至一百几十度完成硬化,其后,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中,在收縮率较大的橡胶状态下存在的时间较短,与玻璃转变温度较 低的材料比较,收縮量变小。根据这些观点,作为用于把带状树脂13 的收缩应力抑制得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带状芯线,具备:具有玻璃光纤及设置于所述玻璃光纤外周的被覆层,呈束状的多根光纤芯线;及形成于所述多根光纤芯线的周围以使所述多根光纤芯线一体化的外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皮的玻璃转变温度处于80~130℃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外皮的杨氏弹性模量处于800~2100MPa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多根光纤的上下所涂布的被覆层厚度a与位于所述光纤带状芯线的最外围的光纤的各外侧所涂布的被覆层厚度b总满足1<b/a≤2,并且,所述被覆层厚度a为10μm以下、且所述被覆层厚度b不足20μ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子谷悦宏小泽俊明祐乘坊邦彦佐尔坦·瓦劳尧伊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