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外用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715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Ⅰ) 提供经皮吸收性、美白的效果、涂敷时的外观良好的皮肤外用组合物。该皮肤外用组合物含有选自以通式(Ⅰ)表示的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粒子,该粒子的平均粒径在50μm以下、而且粒径在70μm的粒子占70%(重量)以上,(式中,R↓[1]-R↓[4]表示氢,C↓[1-20]的烷基、C↓[1-20]的酰基、聚亚氧烷基、糖残基、R↓[5]表示氢、羟基、C↓[1-8]的烷氧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具有良好的皮肤美白作用的皮肤外用组合物。关于皮肤的斑点和省斑等的色素沉积发生机理有许多不清楚之处,但一般认为,激素异常和由紫外线引起的刺激是其原因,使得黑色素过剩生成,在皮肤内异常沉积。以预防或改善像这样的色素沉积为目的,迄今已尝试使用以过氧化氢、过氧化锌、过氧化镁等过氧化物,或者抗坏血酸,谷胱甘肽,胶态硫,各种天然物质等作为有效成分的美白化妆品。但是,这些有效成分过多,使得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充分,或者在增白方面存在问题,关于其效果还不能说一定是足够的。另一方面,在美国等国家正使用氢醌作为皮肤脱色剂,但是,这种氢醌具有刺激性和过敏反应,从安全性方面看,作为有效成分配合到化妆品有问题。因此,正在进行开发不伴随上述缺点、却可达到皮肤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的各种研究,目前已报导使用曲酸和曲酸衍生物的美白外用剂(特开昭53-358、特公昭56-18569、特公昭58-22151、特公昭60-9722、特公昭61-60801),以栎精作为有效成分的化妆品(特开昭55-92305),以栎精的脂肪酸酯作为有效成分的化妆品(特开昭58-131911),以儿茶酸等作为有效成分的化妆品(特开昭52-44375)等。但是,这些化妆品在实际使用中,美白成分的稳定性都还不充分,或者存在以细胞水平看到效果,而在人身上不充分发挥其效果等的问题,因而未必能十分令人满意。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的首要目的是克服先前的以美白为目的的皮肤外用剂所具有的缺点,以提供皮肤美白效果良好、而且稳定性高、稳定性和增白作用等都无问题的皮肤外用剂,对此已建议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专利1839986号)。本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化妆品和医药外用品的基剂中配合上述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时,经皮吸收都是不充分的,在通常的外用剂中的配合浓度的效果是不充分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以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的粒子作为有效成分的经皮吸收性极优良的皮肤外用组合物。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人以提高配合上述鞣花酸及其碱金属盐粒子的制剂的经皮吸收性为目的进行了反复研究,结果发现,将粒子微细化、平均粒径极小、且具有特定粒度的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能发挥优良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即,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是含有选自以下述通式(I)表示的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的至少一种粒子的皮肤外用组合物,所述皮肤外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该粒子的平均粒径是50μm、而且径粒在70μm以下的粒子占70%(重量)以上 〖式中,R1、R2、R3和R4表示为氢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0个碳原子的酰基、-(CmH2m-O)n-H(但m是2或3,n是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聚亚氧烷基,或者以下述结构式(II)表示的糖残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 R5表示氢原子、羟基或1-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上述粒子平均粒径是10μm以下、而且粒子径是30μm以下的粒子是70%(重量)以上为特征的皮肤外用组合物。总的来说,在溶解粒子时,对于溶解速率,溶解量和溶解速度大致正比于表面积。粒子状的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在皮肤上溶解于水分和脂质中后渗透到皮肤中,发挥其效果。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已解释清楚,通过使作为配合在皮肤外用组合物中之成分的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的粒子微细化、进而使用特定粒度的粒子,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1)粒子的表面积增大,溶解度、溶解速度增大。(2)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3)向皮肤的渗透速度和每单位时间的渗透量增大。(4)经皮吸收性增大。(5)皮肤外用组合物的长期稳定性提高。(6)使用感良好、而且外观提高。如果是非常微细化的物质,像这样的作用被认为是由于其粒子的表面能的影响,溶解度反比于粒径等引起的。具体说明是本专利技术的皮肤外作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以上述通式(I)表示的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在该通式(I)中,R1、R2、R3、R4是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时,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等,尤其以甲基、乙基为佳。另外,R1、R2、R3、R4是1-20个碳原子的酰基时,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乙酰基、丙酰基等。另外,R1、R2、R3、R4是-(CmH2m-O)n-H时,作为具体例子是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n是1以上的整数,尤其以5-40为佳。而且,R1、R2、R3、R4是相互相同,也可以不同的。再者,R5是1-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时,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尤其以甲氧基为佳。此外,作为这些鞣花酸系化合物的碱金属盐,例如可举钠盐和钾盐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鞣花酸系化合物,例如优选使用在上述通式(I)中的R1、R2、R3、R4和R5全都是氢原子的鞣花酸,以及R1、R2、R3和R4是氢原子、甲基或乙基,R5是氢原子、羟基或甲氧基的鞣花酸。另外,从溶解性良好的观点看,以鞣花酸的酚性羟基的一部分成为钠盐和钾盐者为佳。上述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在调制皮肤作用组合物时,为了调制其亲油性和亲水油,进而上述通式(I)中的R1、R2、R3和R4中的几个也可以被从多至20个碳原子的长链烷基、至20个碳原子的长链酰基、式-(Cm-H2m-O)n-H(但m是2或3,n是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聚亚氧烷基和以上述结构式(II)表示的糖残基中选择的任意基取代,R5也可以被多至8个碳原子的长链烷氧基取代。作为上述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的具体例子,可举出鞣花酸、3,4-二邻甲基鞣花酸、3,3’-二邻甲基鞣花酸、3,3’,4-三邻甲基鞣花酸、3,3’,4,4’-四邻甲基-5-甲氧基鞣花酸、3-邻乙基-4-邻甲基-5-羟基鞣花酸、Amritoside(R1上述结构式II,R2氢原子,R3氢原子,R4氢原子,R5氢原子)等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碱金属盐。这些鞣花酸系化合物从草霉、苏木(Caesalupinia Spinosa)、桉树材、苹果、熊果、辐射松(ラジアタ松)、曼萨利塔树、石榴、橡树、Granati cortex、余甘子、乌桕叶、盐肤木、儿茶、化香树、Ternunalia chebula cortex、旱莲木、拳蓼、南紫微、山乌桕、重阳木、千屈菜、草原老鹳草、飞扬草、叶下珠、柠檬桉、大蕺(Euphorbia royieana)、番石榴、忙果、Cynips gallae tinctoriae、蒲桃籽、蒲桃皮、余甘子茎、余甘子皮、余甘子叶、龙芽草、番石榴叶、乌桕皮、紫微和老鹳草等天然物中,以下述那样的方法能容易得到(参照特公昭53-14605)。即,利用通常的酸性亚硫酸盐法将含有鞣花酸系化合物的上述天然物质的干燥粉碎物进行蒸煮后,浸渍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碱水溶液(pH10-13)中。分离浸渍液后,在浸渍液中加入硫酸和乙酸等酸将pH调整至2-8,得到以鞣花酸系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沉淀物。用离心分离等收集该沉淀物,进而用水洗除去杂质,可以得到纯度高的鞣花酸系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皮肤外用组合物中使用的鞣花酸系化合物,是在如上所述的天然物中广泛存在的,认为安全性极高,但为了慎重起见,当已确认安全性时,在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皮肤过敏反应性、变异原性等方面,尤其在实用上未看到问题,认为安全性高。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皮肤外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含有选自以下述通式(Ⅰ)表示的鞣花酸系化合物及其碱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粒子的皮肤外用组合物,该粒子的平均粒径在50μm以下、而且粒径在70μm以下的粒子占70%(重量)以上, *** (Ⅰ) 〖式中,R↓[1]、R↓[2]、R↓[3]和R↓[4]表示氢原子、1-20个碳原子的烷基、1-20个碳原子的酰基、-(C↓[m]H↓[2m]-O)↓[n]-H(但m是2或3,n是1以上的整数]表示的聚亚氧烷基,或者以下述结构式(Ⅱ)表示的糖残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 *** (Ⅱ) R↓[5]表示氢原子、羟基或1-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川真丸井幸子
申请(专利权)人:莱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